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一代信息技術構築農產品安全防火墻
2011/04/15 19:54:14瀏覽228|回應0|推薦0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的3‧15特別節目《“健美豬”真相》報道,河南孟州等地養豬場採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有毒豬肉流向了“十八道檢測,十八個放心”的雙匯。一夜間,“開創中國肉類品牌”,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名聲掃地。據估算,雙匯因“瘦肉精”事件損失121億元,但是何時能重獲消費者的信任則是一個未知數。

  其實,中國的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已經屢見不鮮。同樣是名牌,同樣是添加劑,三鹿因三聚氰胺破產才過去27個月;由于肉食品污染,抗菌素和激素殘留等問題嚴重,我國活豬及胴體出口遇到“綠色貿易壁壘”瓶頸也已經多年。賽迪顧問認為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企業缺乏對產業鏈全程無縫的監管。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市場主要存在“企業+基地+農戶”的行業模式,但是由于農戶數量眾多,分散飼養,企業以傳統人工的方式對農戶的生產進行監管是不可能的。以生豬為例,目前生豬養殖有後院式養殖場、專業化家庭養殖場和大型集約化養殖場。其中,後院式養殖場是生豬生產行業的主導,佔全國生豬產量的約70%。後院式養殖場使用普通飼料,飼養管理粗放,飼養方式水平低。由于企業無法了解每頭生豬的飼養環境、生長狀況等信息,因而豬肉品質無法保證。企業只有以定量的指標作為衡量農戶所提供原料優劣的標準,這使得那些有助于提高指標的激素、添加劑的使用難以避免,而且企業也將提升農產品質量的責任推諉到簽約農戶身上。此外,企業缺乏對下遊產品的跟蹤,無法隨時了解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質量安全動態,對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很難實現準確的回溯,導致發現問題無法及時解決。

  政府部門對農產品缺乏統一、有效的監管。現行的農產品安全監管分別由農業部、衛生部、商檢部門、商務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機構分別管理,形成分段、分部門多頭管理體制,沒有一個統一的監管係統,各部門信息無法共享。同時,現行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多不涉及流通、加工過程,無法及時地匯總和處理檢測信息,追溯農產品的來源,也就做不到對農產品安全的有效監控。在面對突發事件、重大疫情時,缺乏快速反應的能力。此外,由于農產品安全標準不一,不同機構發布的數據矛盾,加大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工作難度。缺乏統一的信息發布渠道和途徑,降低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可信度,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公眾的質疑。

  因此,企業和社會都需要全程、無縫、可溯源、便利、社會化的農產品安全監管體係。借鑒發達國家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經驗,運用計算機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質量安全信息化係統,提升監管智能化水平是不二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也明確指出:國家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技術研究,推行科學的質量安全管理方法,推廣先進安全的生產技術。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中,通過信息技術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處理各種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與現有的監控技術對接,從而大幅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控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國內外已經應用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利用RFID技術解決農產品溯源問題、利用網絡視頻監控技術解決遠程實時監管問題、利用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係統實現監管信息的共享和利用3S技術實現大范圍環境監測的數據統一等。

  利用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係統實現監管信息的共享。農產品安全生產管理係統的核心是將農產品生產的產前預警、產中管理信息、產後綜合分析信息集中到監管部門的平臺上,同時運用數據收集及網絡、短信通知功能,管理者可以隨時查閱相關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等流通環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共享和透明。統一的數據源和信息平臺避免了企業及不同政府監管機構因信息不能共享而造成的產品監測信息不明,重復監測或遺漏監測的現象,在遇到突發情況,也可以告知消費者統一、準確的信息。

  利用3S技術實現大范圍環境監測的數據統一。將3S(地理信息係統(GIS)、遙感(RS)以及GPS)技術運用于農牧業環境監測已經成為現階段農產品生產環境監測工作的趨勢。目前對各種環境下監測信息的保存、利用仍停留在手工處理階段,無法與檢測結果無縫集成。通過整合GPS模塊到檢測儀器中,在儀器的操作係統中加入GIS位置搜索功能,整合主機的檢測數據與RS空間信息數據,在分析結果報表中由軟件自動加入測試樣品所在地的精確地理位置信息,最終將帶有空間信息的檢測數據表達為直觀可見的監測點信息。3S技術為及時、有效、準確、全面地獲取農田環境信息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同時也為及時掌握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並進行動態評價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手段。

  利用網絡視頻監控技術解決遠程實時監管問題。通過在生產過程的關鍵場所(如養殖場、屠宰場)安裝攝像頭,並利用網絡將實時視頻圖像傳送到遠程的監控中心進行實時調用、展示及保存。視頻監控係統擺脫了監管人員必須身處現場才能發現處理問題的制約,通過操作人員簡單的操作就可以還原每一個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遠程、實時同時可視化的監管,而且對突發事件還可以有更有效的反應。

  利用RFID等物聯網技術解決農產品溯源問題。在生產環節通過在牲畜活禽身上或貨運包裝上加裝RFID電子標簽,在加工、運輸、倉儲環節不斷添加、更新信息,使得消費者和農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在銷售點就可以便捷地運用網絡查詢平臺、手機短信、RFID讀寫機等實時查詢農產品的基本信息和生產、加工、流通等過程中的信息,有效滿足各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快速追溯的要求,同時對有可能出現的農產品安全隱患進行有效評估和科學預警。而產業鏈的上下遊企業通過對比RFID電子標簽內的信息和供應商傳來的數據是否一致,也可以實現企業內部的自我監測。

  “瘦肉精”事件再次暴露出了企業和政府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農田到餐桌,要經過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諸多環節,農產品的供給體係趨于復雜化和國際化。在如此長的產業鏈條上,每一個環節都有農產品被污染的可能性。對于農產品的眾多生產環節,沒有先進的檢測技術手段和信息管理途徑,難以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安全生產和監控。信息技術構築了農產品安全的防火墻,使得農業生產更加標準化、規范化,使得全程、無縫、可溯源、便利、社會化的農產品安全監管體係成為可能,信息技術必將給農產品質量控制和管理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資料來源: 新華網 2011/4/14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509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