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俄羅斯:物聯網將創造世界新格局
2011/03/30 09:47:34瀏覽376|回應0|推薦2

    20年前,如果誰說想要建立一個連接世界上所有物體的網路,就好像在18世紀想用電話通話一樣,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RFID設備的出現,人們才明白,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人類勇敢的設想,“物聯網”這一概念迅速在業界傳播開來。目前,物聯網既擁有積極的擁護者,也有鮮明的反對者。反對者的理由是,他們認為物聯網是奴隸人類和全面控制人類的工具。 

    物聯網這一概念的提出是由麻省理工(MIT)汽車ID中心阿斯通(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電腦系統內研究射頻識別(RFID)時最早提出來。現在,除了MIT以外,發展物聯網的大學還有瑞士聯邦技術學院、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奧地利阿德萊德大學、南韓資訊通信大學、中國復旦大學以及其他許多相信物聯網美好前景的IT公司。 

    物聯網號稱要將我們身邊大部分物體都連接到全球網路上去。為各種不相干的設備,如汽車、書、衣服、醫療器械、家用電器等,裝上微型晶片(或是類似智慧卡的東西)。這樣,這些物體就可以通過統一的資訊網路進行互動。在沒有人類的參與下,物體之間可以進行資訊互換並使用控制服務。物聯網這一概念的技術基礎是RFID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它在未來的廣泛應用會將現實的世界與虛擬的世界相連,如冰箱會自動跟蹤儲存在內部的食品的保質期,還會向商店預訂必需的食品;汽車可以在道路上控制司機的行為,並向監查部門上報車輛損害情況。借助全球網路和無線通訊站點,各種設備可以在任何距離進行互動。在未來,設備的微晶片裏將儲存加密資訊和公開資訊,其中加密資訊包括銀行帳號和密碼等,而公開資訊中有每個人都能獲得的名片類資訊。物聯網的主要原則是要讓每個人在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地點獲取到任何一個資訊。 

    目前,物聯網的組建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RFID技術正在積極地應用在工業、安全、交通和醫療等領域。毫無疑問,在不久的將來,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個全球RFID應用期。應用物聯網看似簡單,但實施的每一步驟都非常複雜,並會產生各種費時費力的新問題。伴隨著物聯網的實施,其概念將會改變,世界也將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下發生改變。當然,人們很難說清楚這些變化會帶來什麼結果。 

    發達國家對待物聯網的態度是極其認真的。如歐盟成立了歐洲物聯網研究項目組用於研發和推進物聯網建設。該組織成立於2007年,截止到目前,該小組正在進行33個與物聯網建設、技術、協議等相關的發展項目,主要用來解決法律、機密性、節能、頻段分配和標準化等問題。另外,歐盟委員會還在整理一份“Networked Enterprise and RFID”的年度報告。 

    巴西、英國、德國、印度、中國、南韓、馬來西亞、俄羅斯、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全部參與了全球RFID運作及標準化協調支援行動(CASAGRAS)。這一行動的目的是要建立RFID和物聯網相連接的標準化平臺,並研究實施研發和應用的構想。

    一些生產廠商也在為物聯網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2011年,蘋果公司計劃生產內嵌RFID感測器的手機,這種手機將在RFID資訊的基礎上實現轉賬功能。三星公司也已經研發出能夠讀取RFID標簽並能夠批量生產的晶片,這種晶片也將裝配在移動電話上並向其他移動技術生產商推廣。 

    贊同還是反對? 

    作為一種激進的特殊體,物聯網不僅有擁護者,還有反對者。反對者認為,規模使用這項技術將會逐漸導致出現控制人類甚至整個世界的人工智慧,此外,每個人的個人數據也將經常成為恐怖分子用來威脅的工具。 

    對人體內部移植晶片尤其存在重大爭議。2001年,美國一家公司研製出一種用來識別人類的微晶片(VeriChip人體移植晶片)。2002年,一位名叫Richard Seeling的美國醫生向自己的身體裏移植了兩顆微晶片。不久,美國Jacobs一家人作出決定,向全家人身體裏移植微晶片。在南美洲,晶片移植技術被實驗性應用在被綁架人身上。巴西參議員Antonio de Cunha Lima宣稱自己是世界第一個在體內移植晶片的政客,其目的是以防自己被綁架。但這一行為顯然沒有什麼邏輯性,因為晶片很容易被遮罩,它只有在近距離的條件下才會起到尋人的作用。還有人懷疑,移植晶片會導致腫瘤等惡性疾病,機體會排斥來自異己的無線信號,並引起組織變質。此外,教徒也極力反對人體晶片移植。 

    複雜的技術和與標準化組織的協調問題阻礙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目前,在制定RFID統一標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物聯網方面卻沒有任何標準。雖然歐洲正在積極開展物聯網相關的標準制定工作,但現在要細數其成果還為時尚早。影響物聯網在全球範圍內應用的因素還包括物聯網概念的模糊性以及規範性、協調性條文的氾濫。 

    周圍物體電導率不均勻也構成了影響物聯網發展的因素。例如,金屬和水會遮罩RFID的信號。此外,以RFID技術現有的發展水準,物體之間距離太近也會妨礙數據的讀取。因為它們處在同一個頻段下,發出的信號會彼此重疊。 

    內嵌RFID標簽還會讓商家受到損失。許多人不願意購買裝有可疑的、未知功能的商品。另外,物聯網的追蹤方位以及其他功能還會引出許多其他問題,如誰在掌控這類資訊;誰來負責智慧物體採集數據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在不經人們同意的情況下,智慧物體是否可以採集數據等。這些問題至今沒有答案。

    總之,物聯網之所以既令人擔憂,又能在全球範圍內“魅力無限”,得益於它能保證全球數據的開放和更新。如果說,當前的資訊傳遞方式是地球表面的小河和湖泊,那麼,在物聯網出現以後,這些小河和湖泊便匯成了統一的海洋。像此前人類所有的發明一樣,這張網將變成人類的工具,在提升社會生活水準的同時,還會“惹點麻煩”。(來源:中國貿促會電子資訊行業分會   編譯:張冬楊) 

譯自:3月16日【俄羅斯】cnews.ru 

資料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11/3/29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503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