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銀聯手機支付佈局迅猛 遠程大額繞開運營商
2010/10/21 01:09:31瀏覽458|回應0|推薦1

  近日,浦發銀行公告稱,已完成向廣東移動發行28.70億股A股,發行價格為13.75元/股,實際募集資金394.59億元。該行于10月14日完成了本次發行股份的登記及限售手續事宜。這意味著歷經半年之後,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事宜已告完成。這邊廂,公告並沒有對雙方有關手機支付的後續合作做出說明;那邊廂,與中國移動一樣“覬覦”手機支付大蛋糕的中國銀聯繼NFC短距離支付之後,在手機遠程支付上又有大進展———聯合手機製造商TCL推出“支付手機”。按照TCL有關人士的說法,這套系統與電信運營商無關。

  移動完成入股浦發

  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網站上正式公佈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全文,辦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該方法已經2010年5月19日第7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並於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按照管理辦法,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也需要經批准拿到“牌照”,才能開展支付業務。在今年3月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時,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曾直言雙方合作與開展手機支付業務有關。

  在今年8月的一次移動支付會議上,有與會人士稱“人民銀行的二號令(管理辦法)出臺之後,實際對發卡機構做了明確的規定,為運營商申請牌照和給移動支付定位,都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而實際上早在管理辦法出臺之前,中國移動入股浦發便被視作繞開金融業務牌照問題的捷徑,事實上,隨著近日入股浦發塵埃落定,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大局已算完成了第一步。

  10月14日,中國移動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認購浦發銀行20%的新發行A股宣告完成,認購金額396億元,中國移動順利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公告並未對雙方後續合作作出說明,但中國移動佈局手機支付的其他動作並未停止。在剛剛舉行的通信展上,中國移動便展示了帶有手機支付功能的SIM卡。

  銀聯手機支付佈局迅猛

  如果說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佈局手機支付是“法拉利”的速度,那麼中國銀聯就是火箭的速度,而且是一枚我行我素的火箭。

  9月28日,中國銀聯在四川成都宣佈推出集合多類手機遠程支付服務功能的“銀聯線上”移動電子商務門戶,並分別與成都市人民政府和TCL集團簽署全面合作協議,發佈全國首款經過銀聯認證的商用“支付手機”。TCL則成為銀聯標準“支付手機”首家生產企業。

  “這些手機中均內置了‘銀聯線上’客戶端,相關軟體和安全控件在隨機配備的存儲卡裏,用戶購買手機後經過簡單的開通就可使用支付服務功能。”昨日,TCL手機業務相關負責人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並非此前業內常探討的“RF-SIM、N FC等短距刷卡式手機支付,而是通過手機進行遠程支付。

  “內置了該功能後,你可以把手機想像成一個POS機終端,關鍵是可以進行大額支付,和刷卡一樣。”該人士稱,除了當時推出的數款型號外,目前TCL正對旗下出廠手機加裝該功能,預計TCL國內銷售的八成手機可支援該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TCL透露的資訊,這套遠程支付系統技術層面完全繞過了電信運營商。可以說,中國銀聯正直接聯合手機廠商打造垂直一體化系統,再加上其N FC技術逐漸成為短距手機支付的主流,中國銀聯在未來國內手機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更穩固了。

  運營商、銀聯互不相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開展移動支付的國家和地區接近100個,2009年全球手機支付業務交易金額已接近400億美元,用戶數量突破4000萬人;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7億人,手機網民年增1.2億人,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8250萬人。

  中國銀聯統計數據則顯示,目前銀聯國內手機支付定制總量突破2000萬戶,2010年上半年交易筆數突破6500萬筆,交易額突破230億元。易觀國際一份研究報告則認為,我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迎來高速發展,市場規模有望在今年內突破30億,年增長率達到50%.

  目前,電信運營商和中國銀聯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著,顯然誰都不想將主導權拱手相讓。

  儘管中國移動已開始將手機短距支付的標準從自主開發的R F-SIM移向中國銀聯慣用的NFC,但記者發現,今年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在廣州大學城開展的手機支付業務,採用的依然是RF-SIM技術。而中國銀聯也毫不相讓,在推出支付手機之前,中國銀聯先是宣佈在全國7省市開通手機支付業務試點,9月又與戴爾及廣州易聯簽署合作協議,將銀聯的手機支付產品應用在戴爾的直線訂購模式上。市場主導權的暗戰,仍在繼續。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南方網 方南 2010/10/20

( 興趣嗜好電腦3C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51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