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拓墣產業專欄》兩岸醫療雲 台商能摘幾朵?
2010/10/11 21:39:34瀏覽944|回應0|推薦0

大陸推動新醫改,〝健康無價〞商機誘人 "台灣在醫技、醫管服務方面,皆優於中國大陸,若能結合軟硬體能量,可打造台灣成兩岸智慧醫療系統示範地。"

  智慧終端不只是娛樂裝置,結合資通訊技術與醫療系統,在關鍵時刻還能救人一命!積極投入智慧醫療應用產業的日本,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把智慧醫療概念帶入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智慧不只收集、傳送病患日常生理資訊,提供緊急通報,還能透過ICT技術整合醫療系統,替病患執行遠距手術。

  而這樣的概念即是打破醫療在時間、空間與人力的限制,進而在平日生活中蒐集個人健康生理訊息,以達到預防保健目的及緊急救護目標。

  中國大陸早在2009年4月即提出8,500億元人民幣的新醫改政策,即是透過資通訊技術和醫療體系的整合,打破地域藩籬,讓智慧醫療深入日常生活當中。而目前在西部農村及少數民族區域已開始推動醫療雲的試驗服務。這當中,無論是在資通訊的基礎建設、或是醫療服務體系的發展上,對於台廠來說處處都是商機。

  不過,前進大陸市場的前提是,台灣必須先以身作則,協同相關廠商打造台灣成為智慧醫療系統示範地,累積軟硬體整合能量,才有機會將經驗行銷至大陸市場。

  台灣目前的技術與應用都有機會切入大陸智慧醫療市場,唯獨欠缺法規面的保障,包括醫療法、醫師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消費者保護法、電信法等,也就是相關遠距醫療法規,甚至包括遠距醫療給付制度法規化,此外就是整合醫療資源的力度,以及創新應用服務能量,都是台灣發展智慧醫療產業之前應積極加強的部份。

  有效運用醫療資源 日本經驗值得參考

  日本是一個醫療體制健全、醫療品質和服務水準高、國民醫療保障做得很好的國家。根據最新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192個國家健康指標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3歲,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日本是全球老年人口比重和成長速度最高的國家,長期以來面臨高齡化社會、高慢性病患、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

  自2005年開始,日本人口已逐漸進入負成長(死亡人數高於出生率);同一年,高齡(65歲以上)人口為歷年來最高、首次超過20%,佔總人口比率的20.2%。然而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數據來觀察,日本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8%,僅為美國 16%的一半;而台灣為6%。顯示日本在醫療資源上有效利用的成果。

  因此日本政府長期以來,政策性推動多項以資訊通信(ICT)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政策,包括推動醫療/健康/看護/福祉各領域全面有效資訊化、醫療系統國際標準化、地區醫療整合以及遠距照護與遠距醫療等智慧化醫療應用,以解決該國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以及分配不均等問題。

  推動策略則是從前端研發至應用服務整體形成,包括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開發高階技術如次世代網路JGN2plus、三次元高解析度畫質( 3D-HD)、無所不在醫療照護等技術產品化之研究開發平台,並成立醫療情報系統開發中心(MEDIS-DC),及保健醫療福利情報系統工業會(JAHIS)等協會,推動醫療系統用語與介面之國際標準化,且藉由實証實驗(同台灣之科專計畫)優惠補助,促使產品、產業與服務模式之形成。同時相關法規亦同時到位,包括遠距診療和給付法規化等。

  在智慧醫療應用案例方面,由NTT Communications與Panasonic、 DELL共同提出的「安心監視系統」方案,是強調安心、簡單、輕鬆導入以及低價格監視系統服務。於醫療現場如醫院、診所及長照機構等可進行醫院內及周邊的監視、患者情況的監視等。其他應用亦包括在動物醫院及寵物旅館等。

  以人人皆能接受高度醫療的社會為目標,日本岩手醫科大學與NTT Communications合作開發「虛擬化幻燈片顧問系統」。藉由活用ICT 提升醫療業務效率化,並大幅改善醫療品質之理念,解決日本病理醫師極端不足、診斷延遲失誤等問題。

  其概念是將自人體採集的組織或細胞作成標本,再將此標本的顯微鏡影像製作成高精細數位化的『虛擬化幻燈片』,不僅能於電腦上做觀察,也能夠藉由網路來共同擁有,亦能解決標本會隨時間折損及保管空間等問題。

  然而,因精細畫面的檔案很大,且須介由網路來傳送,欲普及虛擬化幻燈片,則有強化寬頻環境的必要。其相關應用包括在學生教育、病理診斷研修、遠距會診等。

  於2005至2007年三年間,泰國的Chulalongkon大學與日本的九州大學以網路作連結,進行遠距醫療的共同實證實驗。對於泰國的研修醫生而言,從日本以即時且雙向的方式進行內視鏡操作實習,並以遠距操作內視鏡手術自動機械裝置,實際證明了即使醫師人在國外也能夠進行手術。

  在網路方面,將橫跨兩國的多條網路連繫成一條,進行低遲延且安定的高畫質醫療影像傳送,藉由有效融合既有技術與高階技術,包括 H.264高壓縮技術、NTT自行開發的Region Of Interest重點觀看技術等,達到以最低頻寬3Mbps,也能夠實現國際間的遠距醫療。

  提供人性、貼心服務 讓住院彷彿在度假

  坐落於千葉縣地方區域的龜田綜和病院,運用ICT技術以龜田綜和病院為核心,連結當地南房總地域20家醫院之病歷資料,以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之問題。

  目前院內所推動的應用案例,除了南房總地域醫療病歷整合系統之外,還包括龜田綜和病院內各部門之醫療系統整合化、專對女性提供婦女健康諮詢網路服務、病患能夠在家登入個人病歷資料及維護個人健康資料。此外,院內對住院病患還提供病床管理服務,包括病人在病床前就能預約醫院內餐飲、美容甚至於寵物服務等,再加上龜田病院地處依山傍水的環境,整體營造出度假村飯店型態、現代化、安心安全之醫療服務。

  NTT東日本關東病院,為NTT支持且為日本最先引進ICT技術、情報化最具示範參考之醫院。該院的系統是由IBM與日本NTT合作開發,共花了10年時間推動院內各科部門系統之整合化、無紙無片化,其中運用大量的ICT技術,較為特殊的包括自助式掛號繳費機、barcode病人安全紀錄、院內系統登入利用人體指靜脈、運用RFID、QD Code等技術在手術工具等醫材清理與管理、院內醫療儀器barcode管理,以及醫療廢棄物減量、回收管理包括針筒、尿布、廚餘等透過安全消毒再利用等處理,提供醫院主要營運活動即時有效率之整體解決方案。

  此外,在醫院空間樓層則在設計階段便考量到醫生與病人之隱私空間、安全隔離以及相關病症之動線管理,以提升院內病患之舒適度與安全性。在環境整體營造方面,則強調綠化空間、運用大量木質材料及布質沙發座椅等,形成一種溫暖、專業、居家式、安心安全之醫療環境。

  台灣由於早期導入IC健保卡,因此各醫院及診所在資訊化程度已算是非常完整,以病歷電子化為例,已有9成5以上的完備度。然而當前台灣社會亦面臨人口結構老人少子化、高慢性病患數以及醫療分配不均等問題,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在2009年8月高齡人口已超過10%,為10.55%;到了2050年,預計台灣老年人口將高達30%,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2。

  此外台灣各醫院雖然資訊化程度高,但醫療資源整合不易,以及法規制度未完善,使得解決慢性病患問題之遠距照護和遠距醫療等應用,亦造成相關產業及服務模式遲遲難以推動。

  台灣產學研能量充沛 政府應帶頭並整合

  因此借鏡日本,觀察其政府在醫療政策改進歷程以及運用ICT技術在醫療領域之智慧應用發展,為突破台灣當前醫療問題之重要參考。舉例來說,日本早在2000年已逐步修正國家健保相關法規,亦將遠距醫療納入給付項目,如此一來更促使遠距醫療服務商機大漲。

  此外日本政府在透過協會推動相關國際標準化的同時,亦扮演整合業界資源之角色,尤其是政府相關資源的加入,例如誘因獎勵、回饋業界機制等。

  台灣在國際上具有資通訊技術之製造優勢、醫療體系健全、服務品質高且費用合理等特色,面對鄰近國家中國大陸龐大的醫療市場與需求,尤其是中國衛生部在2009年4月提出8,500億元(人民幣)的新醫改政策,以推動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區域醫療機構資源分享、農村和社區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以及遠距醫療等醫療信息化為重點項目。

  對資通訊業者而言,可預期的是這些基礎建設及應用服務背後所隱藏的龐大商機。

  台灣面對大陸市場的機會,除了在醫技、醫管服務皆優於中國大陸,推動方式能透過兩岸搭橋專案平台,亦或是成立整合跨部會政府、產、學、研以及醫界之平台,甚至與國際廠商合作,將相關技術與應用先行整合,並改良和建立符合中國市場需求之創新應用服務模式,舉例來說,中國地理幅員廣大、城鄉差距大以及院內和醫院間資訊不互通等問題,目前已開始有在西部農村及少數民族區域推動醫療雲之試驗服務。

  因此未來兩岸合作之方向,將以台灣在醫療與資通訊產業整合之發展成功經驗結合創新應用服務,以提出並解決符合中國大陸在地需求之服務。(本文作者為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羅文瑛 2010/10/10

( 興趣嗜好電腦3C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49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