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院士稱中國物聯網產業落後 光靠
2010/07/20 12:32:08瀏覽709|回應0|推薦0

物聯網勾連世界。勾犇繪製

  閱讀提示:在2009年全球物聯網100強中,81個在北美,18個在歐洲,亞太地區只有一個,但不在中國。

  物聯網確實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它的應用、推廣還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不要覺得這個重大機遇明年就變成很大的產業,產生多麼大的財富。

  “現在物聯網炙手可熱,似乎明天就可以變成多大的蛋糕,其實遠不是這麼回事,它的應用、推廣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說到物聯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劉韻潔更多的是憂慮,“我們應該正視物聯網面臨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踏踏實實地去做工作。如果只是忽悠,機會再大、前景再好,也跟我們無緣。”

  物聯網有三大特徵: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慧處理

  記者:雖然大家都在說物聯網,但對它的認識並不一致,以至於有“霧裏看花物聯網”的說法。在您看來,它的內涵是什麼?

  劉韻潔:物聯網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在我看來,物聯網就是把感測器、感測器網路等感知技術,通信網、互聯網等傳輸技術,以及智慧運算、智慧處理技術融為一體的連接物理世界的網路。

  物聯網有三大特性,即: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慧處理。從架構上來說,物聯網由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三部分組成。最底層是感知層,由感測器和感測器網路組成;中間層是傳輸層,主要由行動通訊網和互聯網組成;最上層是應用層,是指智慧運算與智慧處理。

  記者:物聯網提出雖然多年,但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真正火起來還是去年的事情。其原因何在?

  劉韻潔:這與國際金融危機不無關係。根據歷史的經驗,每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都要伴隨著一場技術的革命。因為每一次危機都會使人們冷靜下來反省:以往的發展出了什麼問題?未來當如何應對?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促使人們反思:對如此嚴重的危機,現有的資訊技術為什麼沒能及時監測、提前預警?也就是說,目前人類對物理世界的認知、把握還遠遠不夠,要想真正應對各種危機,必須把資訊技術的觸角延伸到物理世界,以實現及時的感知,並迅速採取相應的措施。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把人類社會與物理世界更好地連接起來,提升人們認知世界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提高整個社會的資訊化、智慧化水準。

  物聯網覆蓋面廣,應重點關注五大領域

  記者:有人說物聯網是“包打天下、無所不網”,您怎麼看?

  劉韻潔:可以說物聯網的應用領域覆蓋到各個角落、各個領域,可以用“無所不包、無所不在”來形容。但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還應關注重點,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

  記者:應重點關注哪些領域?

  劉韻潔:我想以下五個重點領域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智慧電網。所謂智慧電網,是指在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環節應用以物聯網為主的新技術,實現用電的優化配置、節能減排。美國的智慧電網有七大特性:自愈、互動、安全、提供適應21世紀需求的電能品質、適應所有的電源種類和電能儲存方式、可市場化交易、優化電網資產等。能源事關國家的命脈,所以發展物聯網要首先關注智慧電網。

  二是智慧汽車,或者叫智慧交通。在汽車的部件上裝上感測器,通過網路與智慧的指揮後臺聯繫起來,這樣人們在駕駛汽車的時候,就可以提前知道哪個地方出了故障、哪個路段特別擁擠,以減少汽車追尾事故、等待的時間和尾氣排放等等。這是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是智慧醫療。比如,把嵌入式晶片裝到患者身上,就可以隨時感知到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臟器的情況,並通過網路與後臺的醫療、保健系統聯繫在一起,隨時給出警示和應對建議。2008年我國的健康醫療市場規模大概是1萬億人民幣,隨著經濟社會、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醫療的手段和科技水準的要求也將進一步提高。

  四是智慧家居。除了通常所說的電錶、氣表、水錶等“三表”的智慧化處理,將來家裏的空調、冰箱等電器設備,都可以接入物聯網,以監控其運行、減少故障,等等。

  五是RFID(射頻識別)產業。物流、金融、零售、物品防偽、環境保護、身份識別等很多方面,都離不開RFID,今後隨著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其應用範圍會更加廣闊。

  我國在物聯網產業上還比較落後

  記者:目前世界物聯網的發展情況如何?

  劉韻潔:2009年,物聯網產業界權威雜誌M2M Magazine統計了全球的物聯網發展100強,其中81個在北美,18個在歐洲,亞太地區只有一個,而且不在中國。國內最大的物聯網公司,據我了解還沒有過億的。所以中國在物聯網產業還是相對比較落後的。

  記者: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劉韻潔:一是關鍵技術落後。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包括感測器技術、識別技術、計算技術、軟體技術、奈米技術、嵌入式智慧技術等。就拿感測器來說,我國感測器還處於一個初期發展階段,技術還比較薄弱;在RFID方面,低頻和高頻的比較成熟,超高頻的與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嵌入式系統、基礎軟體、晶片技術也相對落後。基礎較強的,是通信服務與通信製造。

  二是標準體系不完善。相關標準比較分散,各個標準組織缺乏統一的協調,而且物聯網尤其需要各種標準的協調發展。好在我國已經先後成立了國家感測器網路工作組、網路技術工作組和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當務之急是把這些標準組織協調統一起來。

  三是物聯網領域整體規劃滯後。中國這麼大,如果沒有發展物聯網的整體規劃,沒有政府的推動、政策的支援和行業的帶動,很難形成大的規模。

  記者:在您看來,我們如何抓住物聯網發展的機遇?

  劉韻潔:物聯網確實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它的應用、推廣還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不要覺得這個重大機遇明年就變成很大的產業,就能產生多麼大的財富。

  我覺得有幾項工作必須抓緊——

  國家應該在政策領域對物聯網的發展作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並在產業發展上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力爭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

  在科研領域,首先要突破感知端產業的瓶頸,重點發展高端感測器、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RFID產業等。其次要發展物聯網相關終端和設備,重點包括近距離通信終端與晶片、感測器與通信集成終端、RFID與行動通訊集成終端、物聯網網關等。

  第三,物聯網相關軟體和資訊服務。重點包括嵌入式作業系統和中間件、數據庫、高端應用軟體與中間件、M2M(物物相連)資訊通信服務、行業應用集成服務等。

  第四,要發展物聯網基礎支撐產業。重點包括積體電路、智慧控制系統、微納器件、微能源、新材料等。

資料來源: 中國經濟網 2010/7/19 (http://big5.ce.cn/cysc/newmain/jdpd/hglc/201007/19/t20100719_20438912.shtml)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24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