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智慧地球”: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2010/06/20 09:53:51瀏覽303|回應0|推薦0

  兩年前,在美國紐約召開的外國關係理事會上,信息技術領域巨頭IBM以題為《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的演講報告,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翌年2月在北京召開的IBM論壇上,IBM更以“點亮智慧的地球,建設智慧的中國”為主題,宣傳這一創新理念,從而引起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

  今年上半年,IBM進一步拓展了“智慧地球”的解決方案,完善了“智慧地球”的理念,與我國國內市一級和企業級的相關合作進一步加強。在此背景下,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和專家已經開始對“智慧地球”對我國國家安全和信息安全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所認識……

  “智慧地球”的戰略意圖似乎並不單純

  應該說,IB M描繪的以“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為主要運行載體的“智慧地球”,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對當前世界所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的一種積極的解決方案。IBM認為:當今世界的許多重大問題,如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等,都能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決。智慧地球也“並不是新鮮的想法”,而是克服了信息技術應用中“零散的、各自為戰的”現狀,“從一個總體產業或社會生態係統出發,針對該產業或社會領域的長遠目標,調動該生態係統中的各個角色,以創新的方法”,“充分發揮先進信息技術的潛力以促進整個生態係統的互動,以此推動整個產業和整個公共服務領域的變革,形成新的世界運行模型。”

  尋找IT產業新增長點

  IB M認為,信息技術產業每隔10年到15年就會發生一次重大的變革,並催生新市場、新業務模式、新產業規律。“智慧地球”將掀起網際網路浪潮後的又一次科技革命。“智慧地球”的技術內涵,是對現有網際網路技術、傳感器技術、智能信息處理等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是實體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的有效結合,是信息技術的一種大規模普適應用。

  “智慧地球”的提出,實質是在為全球IT產業尋找金融危機後新的經濟增長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產業發展帶動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信息產業始終以高于大多數其他產業的速度持續增長,其佔全球G D P的份額,以平均每10年上升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然而,隨著IT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從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出現了明顯的投資大大超過需求的IT產能過剩現象。尤其是2007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創,也使全球IT產業各設備商、運營商等受到嚴重衝擊,甚至有業界專家認為,全球IT產業的冬天已經到來。

  “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據稱能為IT產業帶來新的希望,使IT產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電網、智慧醫療等,能夠使信息技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可帶動人們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帶動整個社會就業率的提高,從而讓人們在經濟低迷期看到一線曙光。

  超前的戰略策劃意識

  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戰略,是在全球經濟市場低迷之際,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提出的立足現狀、面向未來的願景,通過概念創新,實現IBM搶佔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龐大市場的目的。

  從目前來看,IBM“智慧地球”戰略,已經為很多美國人所接受,並被認為與當年克林頓利用網際網路革命,把美國帶出當時的經濟低谷具有許多共同之處。“智慧地球”同樣被認為是挽救美國國內危機、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在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智慧地球”對于全球經濟復蘇的意義顯得尤為引人關注。

  美國政府高度重視這一面向未來IT產業發展的創新理念。奧巴馬政府也有可能利用“智慧地球”,刺激美國經濟的全面復蘇,並借此進一步強化美國的技術優勢及對全球經濟和政治的掌控。2009年1月,奧巴馬在會見美國工商業領袖的圓桌會議上發表講話,強調了保持和重奪美國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性,並肯定了“智慧地球”的思路。之後不久,奧巴馬即簽署了經濟刺激計劃,批準投資110億美元推進智慧的電網,批準190億美元推進智慧的醫療,同時批準投資72億美元推進美國寬帶網絡的建設。

  對我國IT產業形成挑戰

  IB M認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持續高增長,今後發展“綠色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建立“和諧社會”以及自主創新,都需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更加智慧的理念和方式去實現。在當前我國“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基本政策指導下,四萬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將有助于我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大量投資。IBM“智慧地球”所實現的信息化與經濟融合、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更可以幫助中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使中國從“智慧地球”中獲得最大的收益,不僅在短期內可以戰勝某些風險與挑戰,而且也為長遠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但是,冷靜思考之後我們可以預感到,如果IBM“智慧地球”在中國落戶,將對我國的IT產業產生衝擊,對我國IT產業自主創新形成挑戰。因為,如果接受“智慧地球”,就意味著接受其技術、接受其產品、接受其管理方式和運行模式,這無疑將擠佔我國IT產業自主創新的生存空間,侵佔我國IT市場份額,給我國還不夠強大的IT產業提出新問題。此外,如果引進“智慧地球”,也有可能造成某些安全威脅。可感知、可互聯互通和更加智能化也就意味著一切更加透明,一切更易被操控。目前,在網際網路領域,我國能夠掌控的核心技術還十分有限,如果再加上傳感器和射頻標簽的普遍應用,由此帶來的安全風險也就更加難以估量。

  我國有能力建設自己的智慧係統

  “智慧地球”理念所涵蓋的傳感器技術、網絡技術、智能信息處理等技術,我國均已具備一定研發基礎和產業化能力。

  以傳感技術為例,我國已經建立了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米/納米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傳感技術工程中心等研究開發基地,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業。2007年,傳感器業總產量達到20.93億只,品種規格已有近6000種,並已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中得到一定應用。

  在射頻標簽領域,我國已突破芯片、天線、封裝、標簽、讀寫器等係列R FID共性關鍵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應用關鍵技術,建立我國R FID技術自主創新體係,形成了我國R FID技術標準體係。在頻率規劃方面,我國于2007年出臺了800/900M hz射頻識別技術頻率規劃試行規定。同時,已有近200家國內企業加入了“中國R FID產業聯盟”,積極推進我國R FID產業與應用的發展。

  在網絡技術方面,我國為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在技術研發、網絡建設、業務應用、產品產業化方面都提前進行過全面部署。早在2002年就通過中日合作開展IPv6教育網試驗係統的建設,並于2004年開始下一代網際網路試驗網的建設。在此之後,國家連續組織實施了三批下一代網際網路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工程,使我國在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產業和應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國自主建設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已經有了近百萬用戶,並且可以生產50%以上的下一代網際網路核心關鍵設備。

  在智能信息處理領域,以智能交通為例,我國目前智能交通主要應用于三大領域:一是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設、省級國道公路建設;二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務信息化;三是城市公交信息化。僅北京市就已初步建成四大類智能交通係統:即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揮與調度、高速公路管理、緊急事件管理,約30個子係統,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運營部門。

  因此,只要國家重視,相關行業努力,我們應該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智慧係統。

  “智慧地球”拓寬信息產業發展思路

  從戰略層面提升重視級別

  盡管“智慧地球”是IB M的一種營銷手段和產品促銷策略,是其應對金融危機展開自救的一項措施,但不可否認其戰略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我們應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智慧地球”對我國信息產業和信息安全的影響。

  首先,“智慧地球”將有可能引導我國信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向“智慧地球”聚集,從而影響我國在信息產業的整體布局;其次,“智慧地球”的“更全面的互聯互通”,目標是要實現國家層面乃至全球的基礎設施甚至自然資源的“互聯互通”,這就為某些跨國大公司借助技術手段掌控全球范圍的各種資源提供了便利,其可能給我國信息安全帶來的影響,也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並有必要進行係統的評估。

  加強對“智慧地球”的跟蹤研究

  “智慧地球”落戶我國,使我們更加關注兩個重要因素:一是,關注我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在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宣布了四萬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並將在交通運輸和電力基礎設施、醫療和教育條件的改善、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經濟適用房的建造、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技術進步和災後重建六大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我國的這種自身建設需求,為“智慧地球”落地我國提供了可能性。二是,關注IB M公司強大的技術和市場運作實力。成立于1911年的IBM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硬件、軟件、IT服務器和IT融資供應商,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跨國公司,也是全球多元化的專利霸主。僅在20世紀90年代,IB M公司就共獲得1.5萬多項專利,比名列第二擁有最多專利數的日本佳能公司多出2300項。IBM具備了推進“智慧地球”實現的能力。

  因此,對IB M來講,“智慧地球”在中國的實施,具備了內在實力和外在需求兩種有利因素。2009年1月,長虹集團宣布引入IBM成為四川長虹的戰略投資股東,IBM成為長虹的第二大股東,雙方將在信息家電和IT產品、技術開發、IT及咨詢服務、災後重建以及資本運營等方面深入合作。此一舉動被看成是IB M在中國推銷其“智慧地球”概念的重要一步。此外,凈雅集團、葛洲壩集團、杭州黃龍飯店、網易、金蝶集團等也已與IBM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加快構建“中國物聯網”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IBM的“智慧地球”計劃,預示了該公司將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戰略舉措。“智慧地球”所推崇的“網際網路+物聯網”的理念,讓我們更加關注“物聯網”。

  “網際網路+物聯網”,實現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克服了本世紀初以網際網路為主要載體的知識經濟所產生的泡沫。“智慧地球”必將促進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其未來可能產生的巨大應用前景,也已為人們所廣泛關注。

  抓住當前的大好時機,立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中國物聯網”,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是我們應該充分重視的問題。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江蘇無錫調研時,對研發“物聯網”關鍵技術的微納傳感器研發中心予以高度關注,提出要把傳感網絡中心設在無錫、輻射全國的想法。溫家寶總理指出:“在傳感器發展中,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

  掌握“智慧地球”涉及的核心技術

  目前,在信息技術等高技術領域,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依然很高,多數產業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因此,我們應加強關鍵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突破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技術。只有我們真正掌握了與“智慧地球”相關的核心技術,我們才能從容地應對“智慧地球”可能給我國帶來的各種影響。

  當前,我們應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一批發展重點,如智能電網、智能醫療等盡快部署,加強相關技術的集成創新,並開展試點示范,積極構建我國自己的“智慧地球”,從而為迎接未來挑戰,參與新一輪競爭奠定基礎。

  “智慧地球”戰略:用信息技術構建新的世界運行模型

  在IB M的《智慧地球贏在中國》計劃書中,IBM將“智慧地球”概念定義為:“是IBM對于如何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這個新的世界運行模型的一個願景”,即“使用先進信息技術改善商業運作和公共服務”。

  IBM的“智慧地球”,實際上就是要將新一代的IT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之中,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全球各個角落的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等各種物體中,並且將它們普遍連接,形成所謂“物聯網”。再通過“互聯網”將“物聯網”整合起來,從而使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實現全球“智慧”狀態,形成“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的地球”。

  “智慧地球”具有三方面的特徵:一是更透徹的感知,即能夠充分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係統或流程;二是更全面的互聯互通,即指智慧的係統可按新的方式協同工作;三是更深入的智能化,即能夠利用先進技術更智能的洞察世界,進而創造新的價值。

  IB M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全球化、能源地緣政治和全球變暖等一係列趨勢都在重新塑造世界的格局,中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為此,IBM的“智慧地球”為中國量身打造了六大領域的智慧解決方案,希望“智慧地球”能夠與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能夠在短期內刺激中國經濟和促進就業,為中國打造一個成熟的智慧基礎設施平臺。

  IB M的六大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智慧的電力、智慧的醫療、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應鏈和智慧的銀行業。其中:智慧的電力,賦予了消費者管理其電力使用並選擇污染最小能源的權力;智慧的醫療,解決醫療係統中的主要問題,如醫療費用過于昂貴難以負擔、醫療機構職能效率低下以及缺少高質量的病患看護;智慧的城市,實現更高的城市生活質量、更具競爭力的商務環境和更大的投資吸引力;智慧的交通,採取措施緩解超負荷運轉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面臨的壓力;智慧的供應鏈,致力于解決由于交通運輸、存儲和分銷係統效率低下造成的物流成本高和備貨時間長等係統問題;智慧的銀行業,可提高中國的銀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減輕風險,提高市場穩定性。(作者係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資料來源: 新華網 2010/6/17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6/17/c_12227480.htm)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14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