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移動手機支付生變數:棄守RF-SIM “轉向”NFC
2010/06/03 12:45:22瀏覽718|回應0|推薦0
昨日,有消息稱中國移動正叫停自己主推的手機支付業務技術標準RF-SIM,轉向支持由銀聯主導的NFC標準,不過中國移動方面並未正面回應這則消息。據了解,目前中國移動已采購了超過100萬張RF-SIM卡,總值接近1億元,且希望近期內發展1000萬手機支付用戶。

  不過據接近中國移動的人士透露,盡管先期投入將被擱置,但此次標準上的“轉向”不會影響用戶發展目標。記者另從一家RF-SIM卡上遊企業獲悉,此前移動下的RF-SIM訂單依然會生產交付,且RF-SIM卡大都非這類上遊企業主要業務來源,不會受太大影響。

  產業鏈上遊合作方間接承認

  如果中國移動叫停RF-SIM的開發和生產,將直接影響產業鏈上遊。至昨日記者發稿為止,盡管中國移動本身並沒有否認這則消息,但已有其合作夥伴間接承認。

  收購RF-SIM開發商廈門盛華的港股上市公司精英國際昨日確認,RF-SIM業務或存變數。“執行董事正評估倘該中國電訊營運商最終決定不采用RF-SIM作為其移動電話付款業務標準之一的相關風險。”不過精英國際方面同時表示,執行董事自廈門盛華了解到,RF-SIM卡仍在生產中,並最終會供應予該中國電訊營運商。言下之意,中國移動已經下單的RF-SIM卡仍將生產。

  除了精英國際外,目前中國移動主導的RF-SIM產業鏈還包括了幾家國內A股上市公司,如大唐電信東信和平長電科技國民技術等。

  其中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中國移動叫停RF-SIM已有耳聞,但即便情況屬實,也不會影響公司運作,因為RF-SIM作為開發階段的產品,並非公司的主營業務。

  移動支付產業聯盟埋下伏筆

  據了解,RF-SIM卡為中國移動主導的2.4G技術,與中國銀聯主導的NFC(13.56MHz頻率)並不兼容。由於中國移動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用戶群體,銀聯的13.56MHz技術又已被廣泛應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觸卡片領域,所以雙方都想在未來的移動支付領域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兩大巨頭的較量,事實上就是手機支付的兩大標準之爭。

  面對巨大的手機支付待開發市場,標準不一將帶來重復建設、投資等問題。為此,國家工信部科技司和電信發展司正在推動移動支付標準體系和相關標準制定。盡管目前結果懸而未定,但業內有觀點認為,隨著中移動支持標準的轉變,13.56MHz技術很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被視為移動叫停RF-SIM的另一大因素來自銀聯的動作。日前,中國銀聯宣布聯合18家商業銀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手機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唯獨不包括中國移動。

  未必喪失“主導權”

  盡管可能在未來的手機支付市場中喪失部分主導權,但手握最大規模的手機客戶,中移動的優勢依然明顯。此外,中移動方面仍視手機支付為今年業務發展重點。5月31日剛剛履新的中移動總經理李茂曾表示,“今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無線城市等都在快速發展,這些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機會。”而手機支付正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之一。

  對於中移動來說,暫時擱置RF-SIM也並非壞事。據悉,目前RF-SIM技術還面臨成熟度不高、標準不公開、安全性欠缺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曾在中移動內部多次被探討。

  更大的隱憂則來自於成本。據了解,目前中國移動僅采購RF -SIM卡便花費了近億元,而該技術又與市面上各類支付終端(pos機)不兼容,這意味著中國移動想要迅速擴大手機支付業務,還必須在終端鋪設上投入巨資。加上其間種種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一不小心就會被競爭對手搶得先機。

  不過有接近中移動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改變手機支付標準並不意味這徹底否定RF-SIM,只是短期內在該標準上不會有太大動作,“至少前期研發投入不至於'打水漂’。”

  可能受影響企業

  ●芯片設計:國民技術(中興通訊

  ●芯片封裝:長電科技,通富微電

  ●智能卡制造:大唐微電子(大唐電信),東信和平,恒寶股份

資料來源: 和訊新聞 2010/6/2 (http://news.hexun.com.tw/2010-06-02/123871113.html)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09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