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6 09:00:52瀏覽335|回應0|推薦0 | |
消費者通過手機“讀”出這瓶紅酒的“前世今生”,實現人與物的“交流”。 “每一次大危機,都會催生一些新技術,而新技術也是使經濟,特別是工業走出危機的巨大推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8月26日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夏季報告會上如是表示。物聯網正是這樣一種新技術,掀起了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後的世界信息産業新浪潮,近來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實現人與物“對話” 在比爾·蓋茨的“未來之家”中,蓋茨的每件衣服上,都有一個電子標簽,從衣櫥中拿出一件上衣時,就能顯示這件衣服搭配什麽顔色的褲子,在什麽季節、什麽天氣穿比較合適。給放養的每一只羊都分配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會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每一塊羊肉上,消費者通過手機閱讀二維碼,就可以知道羊的成長曆史,確保食品安全。在電梯上裝上傳感器,當電梯發生故障時,無需乘客報警,電梯管理部門會借助網絡在第一時間得到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去現場處理故障。物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何爲“物聯網”?朱宏任說,物聯網到現在爲止還沒有約定俗成的公認的概念,總體來說,它是指各類傳感器和現有的互聯網相互銜接的一項新技術。按照百度的解釋,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通俗地說,就是在物體上植入各種微型感應芯片,把它變得智能化,然後借助無線網絡,人們就可以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也能“交流”,而這些物體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鑰匙,也能是汽車、樓房,總之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變得“有感覺、有思想”。 從條形碼到射頻識別,自動識別技術已經有50年的曆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連的這種連通性已經日益商品化。”從事電信、IT及媒體領域策略咨詢的歐洲公司AnalysysMason首席顧問羅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說,“通過一定的方式,是可以將這種新技術轉變成巨大收益的。” 在最早使用RFID的物流領域,雖然麥德龍、家樂福等歐洲多數零售巨頭早已開始使用該技術,但據歐洲零售業圓桌會議(TheEuropeanRetailRoundTable)主管保羅·斯科漢(PaulSkehan)統計,該技術還“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表示,一旦物聯網大規模普及,無數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裝更加小巧智能的傳感器,或者直接升級換代,將給市場帶來巨大商機,成爲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資料來源: 王朝網絡 2010/9/29 (http://tc.wangchao.net.cn/web/detail_34894.html)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