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3 12:05:20瀏覽417|回應0|推薦0 | |
圖:曾德成深圳了解自助圖書館運作情況 立法會不久前討論公共圖書館服務,有議員提出改變現行規劃準則,在各區多建圖書館。有人要求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又有人建議圖書館為方便讀者,派人到地鐵站收回借出書籍、派發預約借閱書籍。這些建議都有積極的方面,但未必是最好、最可行的方法。 香港目前有七十六個大大小小的公共圖書館,館藏書籍有一千多萬冊。據康文署○八至○九年度的年報,公共圖書館一年借出資料近六千萬項;以登記讀者人數約三百六十萬計算,一個讀者一年平均借出約十六項資料,包括書籍和多媒體資料。若以全港人口計算,數量就下降約一半了。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配置,是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進行,即為每二十萬人設立一間分區圖書館,每區至少有一間分區圖書館。隨著市民的閱讀需求增加,圖書館的服務必須不斷加強。如何做?是否還是按過去的思路,不斷增建圖書館? 我最近到深圳參觀,對他們利用高科技另闢蹊徑推廣閱讀風氣的做法有很深刻印象,這就是他們的「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 自助圖書館24小時服務 「自助圖書館」沒有人看管,二十四小時啟用,分布在全市不同街區內,主要在住宅區,務求方便市民。我看到的一個,設於深圳圖書館外。深圳圖書館定時關門,外面的圖書館卻永遠不會關門。 它就像一台大型自動銷售機,佔地七平方米,吐出的卻是「精神糧食」。深圳市民拿著更新了的第二代身份證,就可以在這裡通過觸控式屏幕,自助辦證、借書、還書、續借;甚至可以預約深圳圖書館的藏書後,到你指定的自助圖書館借出。借書逾期要繳款,也可以在這裡辦理。 這樣一台機器的成本約三十萬到五十萬元,目前可以容納四百部書,書目不時更換。我試到網上查看可以借到什麼書,找來放置在香港人愛到的皇崗村的自助圖書館的書單,一打開就看到我有興趣的兩本書,排列第一的是《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是美國作品的譯本;排列第三的是《天氣改變了歷史》(Blame It on the Rain : How the Weather Has Changed History),也是譯本。書本中,文學類的約佔四分之一,其次是史地、經濟的。 這是深圳圖書館開發的成果,技術核心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深圳自○八年起設立的四十個自助圖書館去年的借閱量,達到全市公共圖書館借閱總量的百分之十八點三,相當於增建了一個中型圖書館。他們現正展開第二期安裝工程,今年將增設至三百個。可以想像,自助圖書館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這項被稱為「第三代圖書館」、「無牆圖書館」的技術,已開始在北京、上海推廣,上海已趕在世博前啟用了。香港看來也應考慮走這個方向。這樣做不但成本輕,建設周期短,而且可以遍地開花,更加方便,可以與現存的圖書館互補長短。待圖書館的書籍裝入識別無線射頻的芯片後,香港大大小小的屋苑,都有條件擁有自己的「自助圖書館」。 資料來源: 大公網 2010/5/3 站長感嘆: 怎麼價格只有台灣廠商的50%...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