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應用資通訊科技 讓農業生產最佳化
2010/01/26 22:22:38瀏覽600|回應0|推薦0

  在農業人口逐漸減少及高齡化的發展態勢下,現代社會必須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從事農業活動,而資通訊科技也就成為落實農業生產最大化及最佳化目標的惟一管道。 

  在日前舉辦的2009國際農業資訊科技論壇上,日本中央農業總會研究中心農業情報研究部部長Seishi Ninomiya表示,應用資通訊科技落實農業最佳化目標的方式主要分成以下五種:
 
第一、 針對大面積農地而言,ICT可以提昇農地管理與運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 讓作物能夠持續且穩定地產出,降低氣候不穩定對產量的影響;
第三、 計算合理地施肥量,降低化學肥料對環境的衝擊與能源消耗量;
第四、 提昇食品安全與可靠度;
第五、 高品質作物。
 
  Seishi Ninomiya進一步指出,透過感測器搜集環境資料、氣象資料、及農作物生長狀況,從這些數據去分析害蟲何時會出現,另外,不同生長階段或不同種類的作物,所噴灑農藥的種類與劑量也不同,倘若結合導航功能來噴灑農藥,就能避免農藥施放錯誤的情況。
 
田間伺服器 搜集農地資訊好幫手
  無論哪一種ICT應用,搜集資料是其中最基本的工作,目前日本正在積極推廣透過田間伺服器(Field Server)搜集資料的作法,Seishi Ninomiya表示,田間伺服器就像是一位田野醫生,負責監控土壤與作物狀況並將資訊傳回管理中心,讓農民可以隨時掌握農地現況。
 
  田間伺服器所具備的系統元件為感測器、攝影機、及Wi-Fi無線網路,目前內建溫度、溼度、太陽幅射值、及土壤溫度等四種感測器,最多可擴充至24個感測器,至於攝影機則為30萬畫素網路攝影機,最大可支援800萬素,另外還整合太陽能電池與LED燈,不必擔心電源牽線的問題。
 
  目前,日本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田間伺服器的各種應用,像是結合費洛蒙吸引害蟲並計算數量,從中預估作物在哪一個生長階段容易有害蟲出現;或是應用智慧影像分析技術與IC卡,自動偵測與紀錄農地的各種活動,例如:施肥、翻土,確保農業生長的效率與精確度。
 
  Seishi Ninomiya認為,使用田間伺服器的效益有三點:掌握土壤與作物的生長狀況、了解農地管理的效益、作為申請GAP食品安全規範的基礎,只不過,現階段田間伺服器的售價仍然偏高,惟有將成本壓低至600美元以內,才有可能擴大應用,另外,未來也可能將田間伺服器架設在車輛上,定期巡迴各個農地搜集資料,解決農民買不起田間伺服器的困擾。
 
  未來的農業型態必須具備高生產力、產量穩定、環境保護、高品質、安全可靠等條件,在此發展態勢下,資通訊科技定將成為21世紀農業不可或缺的工具。
 
資料來源:  機電整合雜誌137期/廖珮君 2010/1/18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37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