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代也沒有基因因子 不得強直性脊柱炎
2021/08/14 15:36:24瀏覽41|回應0|推薦0

摘要:腎虛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根本原因:中醫學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病位在骨,屬腎,它的發病基礎首先是受之父母的人之精氣,人之精氣就是中醫說的先天察賦,當先天察賦不足,素體氣虛,則腎精不足,督脈空虛,這是發病的根本原因。

中醫古籍中確實沒有強直性脊柱炎這個病名,但是中醫和西醫對疾病的命名本身就是不同的。

中醫是按照癥狀歸納產生病名,比如按照強直性脊柱炎以肢體關節疼痛、僵硬,甚至關節畸形、活動不利為主要癥狀,根據其“病及骨節,遷延難愈,甚則佝僂”的特征性表現,中醫學將其定義為“骨痹、頑痹、大僂”。

中醫學關于強直性脊柱炎的認識出現的也比較早,最早見于《內經》(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如《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明代張景岳也提出來“諸痹者皆在陰分”的理論,這與現代醫學中調節免疫功能的認知頗為相似,并首次強調了飲食起居等生活因素對痹證的重要影響。根據古人的論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既看到了外部因素,同時也意識到了它的內因。

概括地說風、寒、濕、熱邪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生發展的外部條件,而諸虛內存,正氣不足才是其發病的內部原因,以下為臨床中的幾個方面。

(1)腎虛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根本原因:中醫學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病位在骨,屬腎,它的發病基礎首先是受之父母的人之精氣,人之精氣就是中醫說的先天察賦,當先天察賦不足,素體氣虛,則腎精不足,督脈空虛,這是發病的根本原因。老話兒都知道,“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生髓,主藏精,所以腎中精氣充足,骨髓充盈,骨骼才能發育正常,堅固有力,否則反之。因此,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與腎虛密切相關。

《素問·痹論》里面說:“故骨痹不己,復感于邪,內舍于腎。”《難經》里也說“督之為病,脊強而厥”,這里說的督脈行于背中,總管一身之陽氣,為腎中精氣的通路,此脈通則百脈通,腎精虧損,不能濡養督脈的時候,督脈空虛,所以“脊強而厥”,表現為強直性脊柱炎的一系列癥狀。

又或者有的患者長期飲食不節,或涉水冒雨,或起居失于調節,引起氣血不足,肝腎虧虛,肌膚失養,腠理空虛,衛外不固,外邪易于入侵,阻塞氣血經絡,流注于經絡、關節、肌肉、脊柱,也會導致本病的發生。以上這些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還可以內舍于臟腑。《內經》云:“五臟皆有所合,病久不去,內舍其合也。”強直性脊柱炎起初侵襲的是筋骨,若病久而不去治療,則可內傳入臟腑,故《內經》則是按照五臟歸屬將其分為五臟痹,一旦傷及五臟,則病情深重,反過來可以加重肢體關節的癥狀,形成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

(2)風、寒、濕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重要誘因:老祖宗認為風寒濕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外因。這點古醫書中也有記載。比如《素問·痹論》里面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還有一句話,說:“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說明古醫已經認識到外因對于痹病的重要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風邪致病的特點,風邪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易傷陰而耗氣,多為諸邪先鋒,易夾邪入侵,是外邪乘虛而入的重要載體,所以風邪致病的行痹多表現為脊柱關節游走性疼痛,肌肉走竄而痛,痛無定處,惡風汗出。另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多由風夾濕、夾寒侵襲人體發病,貫穿于疾病始終,不斷加重病情。

其次我們來看寒邪致病的特點,寒為陰邪,其性凝滯而收引,易傷陽氣,可使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所以寒邪致病的寒痹(痛痹)多有關節冷痛腫脹,疼痛劇烈,屈伸不利,局部自覺寒冷,畏懼風寒,四肢作冷,肌膚麻木,多有晨僵,偶寒加重,得溫而減。

更有因寒損陽,人體陽氣受損,失于溫煦,陰寒內生,故可加重疼痛。現代中醫學也認為“大樓”即為強直性脊柱炎,其病機為陽氣功能失常,寒邪乘虛而入,留滯于腰背的筋脈而致脊背俯不能仰。這符合強直性脊柱炎的病變特點。

最后我們來看濕邪致病的特點,《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濕為陰邪,其性重著鉆滯,遷延日久,氣血不和,經脈不暢,留注關節,所謂“濕勝則腫”,因此著痹多表現為關節腫脹,肢體麻木,屈伸不利;因濕困脾,亦可濕從中生,并見納呆,肢體困重乏力,便溏,使病程更為纏綿難愈。另外濕邪有寒、熱之分。張仲景對濕熱之邪致痹有所論及,其云:“濕家病身發熱”,“濕家為病,一身盡痛,發熱”,“濕家身煩痛”等,其把此發熱描述為“日晡所”,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熱特點多有相似之處。

濕熱痹證,其病因可以是感受風濕之邪入里化熱,或為風寒濕痹經久不愈,蘊而化熱,或濕熱之邪直中入里,或素體陽氣偏盛,或喜食辛辣肥甘,內有蘊熱。清代學者顧松園在《顧氏醫鏡·癥方發明五·痹》中指出:“邪郁病久,風變為火,寒變為熱,濕變為痰”;又如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卷七·痹》所言:“從來痹證,每以風寒濕之氣雜感主治。召恙不同,由于署喝外加之濕熱,水谷內蘊之濕熱,外來之邪,著于經絡,內受之邪,著于腑絡”;劉完素提出諸熱邪令人腰痛:“風熱病……體倦腰痛。脾熱者,熱爭則腰痛不可俛仰。

腎熱者,腰痛日行酸苦渴”。可見以上病因均能使濕熱交蒸,氣血疲滯于經脈關節,因濕性鉆滯,病程纏綿難解,所以臨床上可見關節肌膚锨紅腫脹,疼痛,重著,撫之有熱感,或久觸而灼,腰不能俯仰,口干不欲飲,心煩不安,溲黃便干,面赤,皮肌紅斑,身熱咽痛,或自覺發熱等。其中辨證多以關節肌肉局部皮膚觸之熱與不熱為鑒別要點。

風寒濕三邪夾雜,所以病情容易反復,你要有個心理準備,目前強直性脊柱炎如果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愈后還是不錯的。

(3)痰、瘀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關鍵病因:《素問·平人氣象論》里面說:“脈澀日痹”,概括了本病的病因病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腎虛,陽氣不足,則氣血津液運行失常而致體內痰濁內生,瘀血形成。瘀血痰濁可以是誘發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也是病邪作用人體的病理性產物。而另一方面,又是一種慢性纏綿日久的病變,流連日久,與外邪的作用相合,又可以加重瘀血和痰濁。張介賓說:“至虛之處,便是留邪之所。”痰、瘀流注于督脈、經絡、脊柱、關節、骨髓,則脊柱強直轉側不能。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正氣不足,使人體易感受六淫之邪,形成瘀血痰濁,而使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反之外感六淫之邪及瘀血痰濁又可傷及正氣,正氣更虛,彼此互相影響,加重病情,難以根除。

此病的主要病機是風、寒、濕、熱之六淫邪氣,侵犯人體,留注關節,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孕40周還不生怎麼辦別慌,可先做好這三件事可話產品分析:一款探索中的樹洞社交軟件如何避開遺傳病?聊聊骨關節炎的那些事兒 保守治療篇
( 興趣嗜好紐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60dacp683507&aid=16645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