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中抑鬱症診所推薦 桃園失眠中醫治療 大雅易喘中醫推薦
2022/04/15 11:23:59瀏覽45|回應0|推薦0

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的各種問題,尤其現代人工作家庭壓力大

容易有以下狀況:

廣泛性焦慮癥,憂鬱癥,抑鬱癥,恐慌癥,強迫癥,躁鬱癥,腸躁癥,膀胱過動癥

並伴隨頭痛,眩暈,失眠,臆球癥(喉嚨一直感覺有異物),胃食道逆流,耳鳴,睡覺一直醒,胸悶,胸痛,心悸恐慌,吸不到氣,易喘,胃脹胃痛,腸躁癥,頻尿,陽痿早洩,頭麻手麻腳麻,血壓高。

在相關門診中,尤其像是業務、設計、工程、教師、作業員等類型的職業,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最為明顯

對於有慢性疼痛的人來說,若沒有重視自律神經失調,其嚴重性更是不言可喻。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危害機體的消化系統,造成脾胃不調,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有研究顯示,胃和小腸在晚上會產生一種對消化道粘膜有修復用處的化學物品tff2蛋白質,假如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睡眠不足,就會危害這種物品的產生,從而大增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發作率。

偏頭痛:長期失眠引發偏頭痛的原因可能與顱內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收縮致使腦部皮質缺血有關,這部分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除了出現睡眠障礙外,還會在晚上睡眠期間反復出現頭痛癥狀。

慢性疲勞綜合癥:本病在臨床上很多見,特別是女性失眠患者,她們常訴說自己疲憊乏力,即使臥床休息也不能緩衝疲憊部分病者還具有低熱、畏寒、頭浦、咽喉浦、心煩、急躁等不舒適癥狀。

此外,長期自律神經失調還可引發中老年人腦病、女性更年期綜合癥以及糖尿病等嚴重害人體健康的疾病。

所以專家強烈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忽視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大家應謹慎對待並應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底下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癥狀,如果符合下列5點以上,可立即前往診所掛號尋求解決途徑

自律神經失調門診中最常觀察到的癥狀如下:

對睡眠品質不滿意

.上床後翻來覆去睡不著,往往需要躺30分鐘甚至更久才能入睡;
.夜裡醒來好幾次,多在2次以上,醒來之後很難再入睡;
.早上醒得早,比正常起床時間早醒30分鐘以上;
.總睡眠時間不足6.5小時;
.睡眠品質下降,醒來仍然感到困倦,感覺體力沒有恢復。

白天正常活動受到影響

.白天精神狀態不佳,感到困倦、疲勞,想睡覺;
.工作和學習時,難以集中精力,犯錯次數增加,記憶力下降;
.情緒上,感到緊張、不安、出現情緒低落或容易煩躁、發怒;
.社交、家務、職業或學習受影響等。

而自律神經失調治療真的不難!讓您減少甚至停用安眠藥與抗憂鬱西藥…恢復該有的身心平衡。

廣和中醫診所與廣仁堂中醫診所運用傳統中藥來調理過度緊繃、亢奮的情緒,依據中醫藥的學理來調理體質;多管其下,改變您的體質,調理平衡

不是單純以藥物來壓制癥狀;經過一系列的療程,很多患者就慢慢減少甚至停止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等西藥的長期依賴,回歸到身體原始的平衡統合狀態,這就是身體原始自然和諧的狀態。

透過我們診治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可以漸漸找回正常的生活品質,使用正確的方式將幫助您擺脫失眠的痛苦!

底下為診所相關門診資訊圖片

SSll15CEFDE5廣和中醫診所

春天到來的方式是鋪天蓋地的,無論是喜悅或者憂傷,初綻還是盛放,總是撲面而來。讓你不得不沉醉在春的繁花盛景中,不愿醒來。   春天的美好,如綻放在枝頭的花朵,讓人不忍錯過。就像一場愛情,隔山隔水的遇見,輕輕地道一聲,原來你也在這里,就算是瞬間的美好,也曾愿意描摹你初見的模樣。生命的每一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緣分,也記錄著不同的情分,暗香浮動的時光中,有多少記憶,來了又去,如一季花開,惟留一份懂得,在老去的光陰里,記錄著那場關于春天的約定。   愛情可以藏在早春的花苞里,也可以盛放在晚春的枝頭,春天里,我希望能遇到美好的愛情,能有一個懂我的人,包容我的所有,洞天曉白的,陪我安靜的老去。不必在臨水花影里找尋,也不用在柳枝新綠里想起,即便每年花開的很遲,都還好,因為有你。溫和樸素的尋常四季里,等花開了,等草綠了,等清風翻過籬笆,我將歲月的暖香別在衣襟上,與清風花枝同坐,與你翻閱光陰,這樣的日子分分秒秒都是春天的味道。   春天里的遇見,不必邀約,東風引路,春陽含情,一轉身,便與探頭的小草四目相對,一回頭,便會遇到枝頭的新綠,拈一抹春的溫情,將柔軟的小草,連同一顆喜悅的心,一同安放在春的眉眼。每個人要心懷希望,就會在恰好的時間等到與相逢。   你站在春天的枝頭,我站在春的路口,有多少懂得都不必說破,只相似一笑,心中便是春光瀲滟。春天,將愛情寫意成了最初的模樣。桃花紅,梨花白,那樣不管不顧的開著。   有些花朵的綻放不是為了擁有春天,而是為了裝點春色,有多少渴望,才能寫意成這樣美好的相遇,又有多少修行,才能讓這場花事來得恰好,最好的塵世,不在別人那里,最好的風景,只在人的心里。光陰的輕盈,引你踏香而來,用一顆歡喜心,在這明媚的春光里,將花賞遍,將愛寫滿。(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歲月的美,美在它的必然流逝,既便春寒料峭,也會流水花開,香遠宜人。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行走于春天的陌上,去找尋久違的溫暖。   與春重逢,只與明媚相擁,與凊風相親,總會有一方山水,讓你眷戀,總有一份暖陽,讓綠水將青山環繞。   吹面不寒陽柳風,春天的風總是不急不緩的從遠山歸來,穿過紅塵世俗,將春天喚醒,依著季節的腳步,點燃了春天的裙袂,讓花兒含笑,泉水歡唱,把鮮活的日子,開在春風十里的柔情里,讓滿眼的春色,溢滿陽光的味道。   喜歡春的明媚,晨起,陽光薄薄的落在眉間,在小鳥的鳴叫聲中蘇醒,看庭院里漸次綻放的花朵,草木在生機勃勃中努力的生長,心里便生出柔柔的感動。   春天的花是小姑娘的臉龐,它沒有夏花開得那么艷,也沒有秋天的花朵那么成熟,她羞澀,純真,又不失嫵媚,一朵又一朵,趕趟似的,開在春的眉間,開在朱自清的筆下,開在美好的光陰里。(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其實人生,便是一場花開,若心中植一個春天,四季都會有芬芳,而我呢,只愿做那看花的人,不必追趕時光,只妥貼溫暖,用一顆喜悅心,讓生命四季如春。   大千世界中,我們都很渺小,如一粒浮塵,飄浮在紅塵深處,努力的跟隨著季節的腳步,盡量向著陽光靠攏,盡管迷茫過,掙扎過,依然向上,走過便無悔。   有內涵的人生,是有所喜歡,并為之追求,每一個熱愛春天的人,都會有屬于自己的遠方,心底有遠意的人,是在時光洪流中,保持自己的態度與樣子。   人生最美的遇見,就是歷經生命的起起落落,仍能找到最初的自己,也許,我們都很平凡,卻都有屬于自己生命的明亮和色彩,不顧影自憐,也不妄自菲薄,來去皆是真。經過生命的不如意,走過世事的荒涼,依舊溫潤。攜一縷明媚,心存希望,尋夢的路上,每個人,都獨自成景。   有人說“日子是朝花夕拾,一個人能在時光中安然存在,自我豐茂,不僅僅是擁有一顆玲瓏心,更擁有如何將光陰捻在指上念念成禪的智慧。做一個心中有陽光的人,桃花釀酒,春水煎茶,用內心的明亮,照亮腳下的路,擁有飽滿和慈悲的力量,這樣的生命,會越來越開闊。   在這明媚春光里,做一朵小花吧,妖嬈也好,清純也罷,都是自己的風景,抬頭,是為了看到更廣闊的天,低眉,是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只要心中有明媚和遠方,歲月總會把最好的,留給你。 +10我喜歡

作者:西子謙   一個人活得體面,絕不是神色上的光鮮。光鮮雖奪目,也只不過一抹色調,炫到了最后就是蒼白襲來取代了它原本的色彩,最后黯然失色。   任何的光鮮,都經不起歲月的荒蕪。斗轉星移,春來秋去的更替都讓人招駕不住自然的催促。多么美的容顏都會在不經意間憔悴,歲月的無情之處在于:你還來不及回望,所有的過往都在漸而面目全非。   只有,一顆從始到終都淡到極致的神態,所不被歲月的斑駁所銹蝕,能與時光同好與風雨歡唱的一定是走在云煙的深處,不忘輕彈一首響徹云霄的天籟之音,這樣的神態是一種當下的癡迷,它是物我兩忘豁然,它超然于物外的境界。   淡到極致,是簡、是凈、是格美。   行走在姹紫嫣紅的群芳里,從表面來看似乎缺少了艷麗,可是卻也從不因妖嬈而低卑,也不因炫妝而自我羞愧。(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體面,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也是一個人內心所自然體現的知足神情。   不曾想過體面的生活需要用貌體來襯托得來,真正的貌美不是常見似是一朵弱不禁風寒的花朵,應該是生命的風骨兀自出的偉岸與魅力。   體面,需要從百般折騰里安靜下來后,所構勒而出剛勁清奇的流暢輪廓,它流轉著是風骨的逸動,它揮灑著是靈魂的豐潤。   體面,在隱隱在宇眉之間那一道凜然逸飛的骨朵。   折騰里不形于色所得來的即是:干凈與淡雅支撐的風骨。(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體面,不形于色,不露于形。   它是一脈流淌在千曲百折起伏回轉的谷山逸林里緩緩平行,悠悠前行著綿延千里長,走到哪都能細物潤無聲卻也從不過度張揚它的聲音,還有它的大作為。   體面,無色亦無味,不鬧不躁;行無狂,意無邪,形無蹤,影無留。它是宇宙間最難以察覺得到的大氣象,也因為格調太高使常人難能觸摸得到。   體面,是氣質與風骨所衍生的氣象萬千。   從不露聲色,不嘩眾取寵,不大擺架勢,藏靈納妙,斂氣養神,收放自若。   我想說就是,生活得很體面,都是從躊躇中一步步折騰里得來的盛裝。體面,就是一個人從矯情到鐵骨的神姿,恰長城萬里從不表白,卻在人們的心中如此的巍然屹立盤旋延綿它的雄楚。   前擁后呼的陣勢排場不是體面的活法,相反是看似毫不起眼卻身輕如蝶舞的獨自翩然夠體面。前者的做法,太過于做作。   轟轟烈烈的隆重現身不是體現的活法,相反是隱在深閨無人問津卻不悲于耕耘不念于繁華夠體面。前者的做法,太過于虛偽。   任何形式上的借助外在都得不到內心的真實認可,表面上的修飾也只不過是存活在齒舌之上的贊譽緘否。   因此,生活足夠的體面從來都是能夠在獨處里與歲月深歡與塵世隔間的人。   可以在時空里受盡冷露,內心悄然間升騰一道暖暖的高陽。   折騰不形于色所得來的是:習慣了人間冷暖炎涼后的淡泊寧靜。   當所有的人在你那里得不到體面的回禮時,就會一一離去。人世間太現實,而體面又太尊貴,誰都不必誰自己本來不夠體面時去取悅他人的不體面。   人若要走,更多的也只因他所得不到你給的體面。而真正體面的人都會來一個低調又不失體面的躬身,不夸張亦不悲嘆的揮手恭送。   體面不是靠誰滋潤來催產,也不是借誰的顏面來增色。它只歸屬成強者的專利,折騰里運應而生的瑰寶。   貝多芬指尖下的生命交響曲,僅僅一曲可橫掃全球名聲鵲起,這樣的體面也是從折騰里來。誰又去考研過他曾經的百般的潦倒呢?   所有的體面,在顛沛流離里折騰來。很多人不明白,借助得來的倚仗都難以媲美自身的體面。只有自己的體面,才不會仰人鼻息之下的彎腰折眉,也不為極度在意里所誠惶誠恐。女人需要活得精致,也是體面;男人需要擔當,也是休面。   如果體面的人生,缺少了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一個折騰必會盡失表面上的光鮮與風雅然落荒而逃。   折騰里不形于色所得來的是:在波瀾里從容行走,一個優雅的轉身之后品質的厚重。   所謂的體面:   就是擁有可以適應生活準則的能力以及能夠獨自散發出怡人怡心的馨香氣質。   一個人的體面,恰同詩人所言,心的本色該是如此。   成,如郎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   敗,仍清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意堅,不墜青云的傲岸,有“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倔強。   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云;   辱,跨下韓信,雪底蒼松,宛如羽化之仙,知暫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德是高的,心是誠的,愛是純的,心便會永遠是綠色的。   體面的人,都是從不體面的生活里追求一個足夠體面的自己。   簡而言之體面宛如“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看來啊,一片孤云出山巒,來去無一絲牽掛;明月高懸空中,人間是靜是躁卻與它不相干。   這是說“云”和“月”嗎?   不是。   實際是比人:人的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最體面的自己,是于身前身后事了無牽掛,靜下心來就不會不為名利所累。不為名利所累就是一種知足的體面。   體面,心如古井,不起波瀾。又怎么不敢橫刀立馬在風口浪尖前體面自己生命的極致灑脫與從容風范呢?   折騰里不形于色,一意孤行成獨一無二的體面活法,就是一種最具有風骨的優雅,氣定神閑吐露芬芬流轉不息。 +10我喜歡

◎宮照同   我家有個小飯桌。   母親說小飯桌的年齡比她大。母親今年九十三。   母親說小飯桌是她奶奶出嫁時的嫁妝。如此算來,小飯桌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母親是家里的獨生女,是奶奶的“小當意”,小時候享受過跟奶奶在炕上用小飯桌吃小灶的待遇;母親上過幾年私塾,還在小桌上打過算盤和寫過毛筆字。   母親結婚時,奶奶看她喜歡這個小飯桌,就送給了她。小飯桌隨母親來到我們家,也有七十多年了。   我從小就記得這個小飯桌的樣子:長約1米,寬不足60公分,高30公分左右;桌面醬紫色,光滑如鏡;四條“老虎腿”,敦實健壯;渾身卯榫結構,不見一個釘子,做工精細,棱角光滑。小飯桌小巧玲瓏,似一個工藝品。   小飯桌到了我們家,我不曾記得在上面吃過幾次飯。桌子太小,屬于那種小炕桌,適合于少數人坐炕上吃飯用。所以那時只有過年,一家人才擠在炕上用小飯桌吃飯,平時一般在地下,圍著一張大桌子吃飯。再就是家里來了客人,父親陪客人在炕上用小桌吃飯。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就是一個八口人組成的大家庭,父母和我們弟兄姊妹六個。不忘一大家子人圍著大桌子一起吃飯的情景:父親坐桌子這邊,對面是大哥,二哥挨著父親,對面是大姐,我和弟弟坐一頭,母親和小妹坐另一頭。母親吃飯時經常缺席,一會兒去拿碗筷,一會兒又去給我們盛飯,安安穩穩坐著吃頓飯的遭數不多,常常是我們都吃完了,母親一邊拾掇桌子,一邊隨便對付幾口。母親總是忙碌,有干不完的營生。   說實話,那時飯桌上不像現在七碟八碗的這么豐盛,飯菜單一簡單,“地瓜餅子,咸菜羹子”是家常便飯。很多時候飯桌上沒有菜,只有一個咸菜碗,里面盛的是咸蘿卜、咸菜疙瘩、蝦醬,好一點的是小魚干;飯就更簡單了,一年里,有大半時間飯桌上放一笊籬盤子地瓜和餅子,每年從秋天鮮地瓜一下來,能一直吃到來年的春天;鮮地瓜吃完了,飯桌上就換上了一盆或一缽子地瓜絲,每人手里一個碗,涼水泡著地瓜絲,能吃上玉米面粥泡地瓜絲,算是改善生活。那時玉米餅子是好的,豆面餅子(即玉米面里摻些豆面)更好,更多的是玉米面里摻上地瓜馇子。餅子是好的,可不能隨便吃,只有父親和下地干活的哥哥,一頓才能吃上一個囫圇餅子,我和弟妹,還有姐,只能兩人或三人吃一個,很少看到母親吃餅子。有時母親拿起一塊餅子,吃上一兩口,又給了我和弟妹,說她不喜歡吃餅子。其實我心里很清楚,母親不是不喜歡吃,而是舍不得吃。   過年了,小飯桌派上了用場,三十中午,一家人圍著小桌坐炕上吃飯,小桌上魚啊、肉啊、雞啊、鴨啊……擺得滿滿當當,白面餑餑、大米管夠,這是一年中最豐盛的午餐;除夕夜,一家人吃團圓餃子,還是在炕上用小桌;送走了年,又恢復了正常,一家人坐地下用大飯桌吃飯,桌上的飯菜也恢復了原樣。   從那時起,我就好像覺得小飯桌只適合用來吃美味佳肴,趟過貧窮,走向富裕,是幸福生活的象征。   我多么希望能坐在小飯桌旁吃飯啊!   有件事,我終生難忘。這天,我們家管學校老師的飯。那時村里學校的老師,多是本村民辦的,只有幾個公辦的。民辦老師都是掙工分,在自家吃放;公辦老師拿工資,在全村學生家派飯吃。盡管當時老百姓的生活還很苦,可再苦也不能苦了老師,不管老師派到誰家吃飯,都是好菜好飯地伺候。老師到我家吃飯這天,中午母親為老師烙了油餅,也叫“千層餅”,還炒了大白菜。父親陪老師在炕上用小桌吃飯,父親吃得有些斯文,卻不停地勸老師搛菜、吃餅,老師一邊吃,一邊說:不客氣,不客氣。這時,我趴在門框上,看著老師那張油光發亮、不停咀嚼的嘴,饞得我直咽口水。一定是我的饞相打動了老師,他把我叫到跟前,撕了一塊油餅給我,我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父親喊我一句:這熊孩子,快出去!母親走過來,一把把我拽出,用手擰我嘴巴,小聲說:就你這小嘴饞!母親下手有點重,我感到很痛,可沒敢發出聲響,硬是穩穩地把餅吞下,真好吃……   從這時起,我就暗下決心:將來當一名老師,吃派飯!當爹也挺好,能陪客人吃客飯!   后來,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父親雖然能陪客人吃飯,可好像每頓都沒吃飽,客人一走,小飯桌一撤,父親總要再吃些我們吃的飯。我終于明白:父親說是陪客人吃飯,還那么斯文,完全是出于禮節,做做樣子罷了,并不真吃。   多少年過去了,我未能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教師,可吃飯早就達到了吃派飯的水平,千層餅已成為家常便飯;我也成了一名父親,無數次陪客人在家里或飯店吃飯,可從來沒有像父親那樣只陪不吃。   多少年以后,母親一直不忘當年擰我嘴巴之事,甚至感到愧疚,后來我每次回家,都給我烙千層餅,我又吃又拿。   母親烙的千層餅,稱得上是一絕:說是千層,怕是達不到,可層層疊疊,足有十幾層厚,且層薄如紙,每層之間夾有油鹽蔥花,咸淡適中,外脆內柔,美味至極。烙千層餅講究的是火候,可最重要的是“摔餅”,即餅烙到一定火候,將餅在鍋里反復地摔,越摔餅越層次分明,越摔餅越松軟可口。   母親摔餅的樣子記憶猶新:人站鍋臺邊,先用鏟子從鍋里鏟出一張餅,然后用另一只手托著,在眼前迅疾完成一個翻轉,用力把餅摔進鍋里,只聽“嘭”地一聲響……隨著“嘭嘭”響聲不斷,油餅就發出誘人的香味……   盡管母親年事已高,可我每次回家,她仍為我烙千層餅;餅烙好了,再做幾個菜,端上炕,放小飯桌上,我和父親喝酒,母親有時也喝一小杯,小屋充滿溫馨……   還是這間屋子,還是這張小桌,還是母親烙的千層餅,時光仿佛倒流,又回到了過去,當年趴門框上看老師吃餅的我,現在倒像是吃派飯的老師,陪我的是父母。父親吃得很自如,沒當年那么斯文,母親儼然是個陪客的,不停地勸我多吃、給我搛菜,嘴里還念叨著:摔不動了,摔不出張好餅了!   母親在千方百計彌補過去,恨不得把缺失的都補回來;我在努力尋找著那遺失的千層餅的味道……   我們家的飯桌換了好幾個,但那個小飯桌卻永久地保留了下來。當我們兄弟姊妹都像離巢的鳥兒一樣離開老家,遠離父母,父母便在炕上用小桌就餐,吃完飯也不拿下,就放炕頭上,上面放著茶壺和杯子,一張小桌,兩位老人,親密無間,相依相伴……   母親曾說過,她奶奶曾找算命先生給她算過命,說她這輩子是“脖錘子”(古時的紡錘)命——兩頭粗中間細,就是說小時候和老了能享福,中間要吃苦遭罪。母親說她就是這命,小時候沾了獨生女的光,跟著奶奶吃過小灶,也算沒遭多少罪,還讀了幾年私塾,能寫會算,還喜歡唱歌,本來是有機會走出去的,可由于家人的反對和阻攔,只好“裹足不前”。母親說,抗戰期間,她們村進駐八路軍的“魯迅劇團”,家里住著幾個男女演員,母親跟他們打得火熱,劇團離村時,他們勸母親參加劇團,隨劇團一起走,母親也有意,可奶奶和父母堅決反對,怕她真的跟劇團走了,就把她鎖在屋子里。劇團走了,母親留下了,后來跟我父親結了婚,從此過上了平凡的日子……   前些年母親常常為此事感嘆:當初我要是跟著劇團走,說不定就成了一名演員,也算是老革命了!隨著年歲增高,近些年很少聽到母親這樣的感嘆,倒是常念叨:人啊,只要平平安安一輩子,比什么都強!   回顧母親的一生,母親很平凡,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用母親自己的話說是:“打了一輩子‘鍋臺轉’,跟飯桌子算計了一輩子!”   算命先生說母親是“脖錘子”命,我倒覺得母親的一生跟飯桌更親近,母親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豐富我家的飯桌上,為了能讓一家人吃飽吃好,她卻吃盡了苦頭。如果沒有母親一輩子圍著鍋臺轉和跟飯桌的算計,能有我們的今天嗎?   “民以食為天”。我覺得沒有比吃飯對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了,沒有比飯菜跟飯桌再親密的關系了。所以,飯桌與人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時常想,無論是母親當年邁出了那一步,走上文藝舞臺,圍著舞臺轉,還是未邁出這一步,走進農家小院,圍著鍋臺轉,母親都是人生舞臺上的主角和強者!   母親老了,該享享清福了!   母親平凡而偉大,愿母親長命百歲!   作者簡介   宮照同,已退休。 +10我喜歡

( 知識學習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14g58k62028&aid=17333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