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接下來檢驗各地防疫真功夫 不要被“放開”的字面意義誤導
2022/06/30 11:52:44瀏覽36|回應1|推薦0


衛健委和工信部圍繞防疫連出新規後,人們紛紛猜測這些新規的政策指向是什麼。不能不說,近日的信息有些複雜,讓人們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難以預測。此時此刻,我想著重提醒:各地制定政策不能只看互聯網上一段時間裡的同一類主導性發言,把中國老百姓的真實意願想簡單了。公眾現在整體上就是同時有兩大訴求,一是要加快恢復經濟和相對正常的社會生活;二是要繼續有效控制住疫情,不能出現大規模的感染反彈和局面失控。如果有哪個地方的官員認為接下來只根據短期信號做好其中的一項,或者說可以重一項輕一項,然後就能既對上交差,也讓公眾滿意,那就大錯特錯了。


當前輿論最集中抱怨的是過度防疫,人們尤其對這些情況批評最多:一是大範圍封城封區而且長時間封;二是在低風險地區之間異地流動遭到強制隔離,或者根本就不讓出省出市;三是經濟遭受打擊,降薪裁員和小企業倒閉的情況越來越多,接下來的生活預期變得暗淡;四是封小區、集中隔離、強制核酸的做法過於激進,闊面缺依據,等等。


上述抱怨基本佔據了互聯網空間,是因為我們國家總體上還是控制住了疫情,全民的感染比例非常低,個人的感染風險也很小,因而公眾的不滿更多集中到了抗疫工作的缺陷、不足和它們帶給自己的麻煩事上。


與此同時,網上要求防疫“放開”的聲音越來越多,不過我想特別提醒,很多人所主張的“放開”是指應停止執行科學依據不足的過度防疫措施,而非人們通常所理解的“躺平”,因此要求達到西方放開水平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各地千萬不要被“放開”的字面意義誤導甚至迷惑。徹底放開不是中國社會大多數成員不加猶豫的冷靜訴求,至少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上肯定不是。


必須指出,中國方方面面還遠沒有做好西方意義上“放開”防控的準備。首先多數年齡大的人不希望這樣,有小孩的人家也挺擔心的。中國有很多中小城市受疫情干擾的時間很短,它們在過去兩年半的大多數時間裡都給了當地老百姓沒有疫情的放鬆日子,一旦疫情大規模衝擊到那些地方,很可能出現一個驚慌期。即使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如果疫情失控,初期驚慌的人也會很多,服務業將會遭遇疫情氾濫導致很多人主動減少外出的另一波打擊。總之疫情蔓延的過程會形成新一輪的全面沖刷,那很可能將是一段艱難的日子,連帶經濟損失決小不了。到那個時候,輿論大概率會出現對抗疫不力的另一類激烈指責,綜合不確定性應當說相當高。


需要意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個兩難的十字路口,未來一段時間將充滿風險。不恢復經濟是不行的,否則我們吃什麼?聽說有的大城市連公務員都減薪了,可想而知已經面臨什麼樣的財政困局。然而如果不堅持動態清零,任由疫情傳播開,直至氾濫,老百姓肯定也很不願意,同樣會抱怨政府。如果哪個城市率先陷落,並且要強行把全國拉下水,設想一下,它將面臨什麼樣的輿論風暴,全國各地又會對那座城市的情況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所以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將檢驗各地政府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功夫,當然了,運氣可能也是一個因素。作為有點見識的老媒體人,我建議各地官員切莫掉以輕心,他們一定要把城市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新發疫情的眼睛擦得雪亮,在縮小防疫範圍並且及時切斷感染鏈方面做到干淨利索。再搞大規模“全域靜態管理”,輿論已經很難接受了,過度防疫遭到網上猛烈抨擊的機率注定越來越高。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哪個地方走向相反的極端,至少一段時間裡的挑戰只會更大更嚴峻更難以承受,那種情況下全國防控吃緊的責任將有很大一部分被輿論安到它的頭上,那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的局面。


中國的防控取得了過往巨大成就,但現在面臨的新探索和闖關也是無可避免的。抗疫肯定意味一定經濟損失,但縮小這種損失並實現經濟復甦事在人為。與此同時,圍繞動態清零形成的慣性社會期待同樣不能違背。中國必須往前走,而且要走得紮實、穩健,讓未來與過去形成最佳銜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yh94724&aid=175459552

 回應文章

新一代男神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小額貸款 汽車轉貸 車貸利率試算
2022/09/08 15:34

OK忠訓國際-信用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