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CCTV青年歌手大賽-02
2010/05/10 07:59:24瀏覽335|回應0|推薦0

關於青歌賽的來源,請看下面文章的記載。

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拉開帷 2010-03-29

經過緊張籌備、層層選拔,「藍色經典•天之藍」杯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於3月28日拉開戰幕。
  創辦於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已成功舉辦十三屆。經過26年的實踐和不斷創新,該賽事已成為弘揚民族藝術、普及音樂知識、發現和推出聲樂人才、引領和推動我國聲樂事業發展繁榮的重要平臺,極大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藝術生活需求。今年,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又到了箭在弦上的時刻。
  本屆大賽分美聲、民族、流行、原生態、合唱五大類別,將經過初賽、半決賽、團體決賽和個人單項決賽四個賽程。大獎賽自去年10月開始籌備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參賽隊的大力支援和積極配合,各地初賽圓滿成功。3月29日至4月10日,CCTV音樂頻道將首次播出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半決賽的精彩實況。大賽決賽將在4月11日的比賽啟動儀式後,從4月12日至5月6日先進行團體決賽,6月9日至6月26日進行五種唱法的單項決賽,7月2日,榮獲團體一、二、三等獎的各參賽隊全體歌手和榮獲五個類別金、銀、銅獎的歌手參加頒獎晚會。屆時,CCTV綜藝頻道將在黃金時間現場直播決賽及頒獎晚會實況。
  本屆大賽是歷屆參賽人數最多、參賽選手覆蓋面最廣、歷時最長的一屆。除海南省外,內地30個省市均組隊參賽,充分體現出大賽影響力和各參賽隊的參賽熱情。本屆大賽共有48支代表隊報名參賽,其中各地方電視臺代表隊35支,軍隊系統代表隊5支,在京中央直屬機關及各部委代表隊8支;參賽選手共有3181人,其中將有534人參加美聲、民族、流行、原生態唱法的單項半決賽,2647人將進行合唱比賽的激烈角逐。
  本屆大賽在繼續秉承和發揚央視賽事一貫堅持奉行的正確導向、民族精神、廣泛參與、風格多樣、專業標準、權威公平等比賽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更好地強化了大賽的權威形象和專業水準,組織嚴謹,管理週密。除參賽面廣、參賽人數多外,本屆大賽的主要亮點還有:

  首先,根據大賽組委會要求,首次採用「評委回避制度」,其中凡在當場比賽中,涉及到有自己作品(包括詞、曲)參賽的評委、涉及到有自己學生(臨時性上課的不在其內)參賽的評委、涉及到有本地區參賽隊和本系統、本單位參賽隊參賽的評委均不給該選手打分;同時,本屆大賽評委地方代表性更強,組隊所在地均有一名以上評委代表參與決賽評分,地方評委佔半決賽總評委半數以上。
  其次,將往屆復賽調整為半決賽,並公開播出半決賽賽況,使比賽更加正規化。
  第三,進入決賽的團體參賽隊數目由20支擴大到27支,使得將有更多優秀選手和團隊脫穎而出。
  第四,為保證大賽「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原則,大賽將設置監審組,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女高音歌唱家、戲曲表演藝術家李谷一、國家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王丹彥將對大賽進行全程監審。在比賽賽程和賽制等方面,大賽也都做了合理的改進,團體決賽採用五輪淘汰的賽制進行比賽,更加凸顯大賽的競技性和團隊性;各類唱法均鼓勵形式多樣,在比賽環節上,取消綜合素質考核而增設表演環節,展示純正的音樂專業,不僅深受參賽選手歡迎,同時也將會增強大賽觀賞性,形成新的收視亮點,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必將引起業內人士和各界觀眾的普遍關注,成為我國音樂界和電視界的一大盛會。
  在比賽中,觀眾們有望欣賞到更多的全新作品與新鮮的表演形式,同時,也能在比賽中欣賞到國內外知名歌手的現場示範,欣賞到詞曲作家和文化名人,以不同的視角對選手當晚的表現做出精彩點評。 
  「藍色經典•天之藍」杯第十四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將辦出新的特色和新的水準!值得廣大觀眾期待。


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

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創辦於1984年5月,至2009年已走過二十餘年的曆程。兩年一度的青年歌手大獎賽挖掘、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歌手,被公認爲國內聲樂界的一大權威賽事,在全國觀衆心中已建立較高知名度。

概念

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即「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被社會簡稱爲「青歌賽」。

産生背景

社會學家、文藝家艾君先生在《從央視歌手大賽誕生看文藝市場的變遷》一文中這樣分析,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如果說央視春晚會看作是春節期間文藝生活的「大餐」,是央視所打造的所有文藝節目中一個最具民俗色彩的文化品牌的話;那麽,誕生於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則成爲改革開放後,央視爲文藝百花園裏「造星」、選拔聲樂人才的而推出的又一項偉大的舉措,無疑是電視主導文藝發展時代熒屏上最成功的

歌手劉歡

造星工廠,它而引發了聲樂百花園裏的「造星熱」。他認爲,文革期間,因爲受「文藝爲政治服務」、「文藝服務於政治」以及在黨和政府對文藝內容、形式和市場的幹預,「星」的培養主要是官方一條途徑,沒有市場的選拔機制,讓誰演、讓誰上,演什麽、唱什麽,誰好、誰壞都是文藝管理主導者指令性操作。文革結束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科學的春天、經濟的春天、教育的春天、文藝的春天到來了。隨著科技的普及,教育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以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的出現極大豐富了群衆的文化生活,「歌手大賽」這種新社會、新時代的文藝選拔機制在央視應運而生,並得以重視、推廣、變革和發展,成爲爲國家級選拔聲樂人才、服務於人民大衆,促進文藝市場發展的重要組合形式。

他指出,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創辦於1984年,走過了24年的風雨裏程,至今已經舉辦了13屆。回顧大獎賽的歷史,第一屆的大賽讓關牧村、殷秀梅、彭麗媛等青年歌手脫穎而出;1986年的第二屆大賽韋唯、毛阿敏一舉成名;隨後的幾屆比賽中,先後有杭天琪、胡月、付笛聲、李傑、屠洪剛、宋祖英、劉斌、呂繼宏、萬山紅、蔡國慶、解曉東、張咪、朱哲琴、孫悅、江濤、林依輪、陳明、甘萍、孫浩、張邁、滿文軍等歌手的湧現也占領了國內藝壇的主導地位。而從1996年之後,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似乎再也難以成爲主導藝壇文藝人才選拔、培養的主導舞台了,也再也難以看到其熒屏造星工廠的功能了。

發展轉變

艾君先生在文章中認爲,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帶來了廣泛性發展,選拔方式和選拔機制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文藝人才和文藝體裁在社會得以重視並爭相湧現。也就是說,隨著教育的普及以及社會大衆對文藝形式、作品口味的廣泛性,文藝人才的培養和湧現再也不是由「大賽」、「央視」主導成名的時代了,所以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也就不再是演藝界成名成星的唯一途徑了。可見,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深入,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經過了「誕生的轟動、強力的輻射、平穩的發展到影響力的減弱」的發展過程,其權威性和造星功能也越來越受到了社會文化發展的沖擊。

出現這種轉變的原因,他分析說,一是由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而引發的各種歌手大賽影響著央視歌手電視大獎賽的權威性。1984年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成功後,1986年,由團中央等單位牽頭主辦的「全國農村青年歌手大賽」又相繼誕生,得到了各地共青團組的重視並積極選拔組織,首屆就湧現出牟青等一批鄉村歌手走入了專業文藝團。之後,社會上由各相關部委、專業協會、媒體主的歌手大賽也層出不盡。例如,「全國原創歌曲大賽」、「全國文藝新星選拔賽」、「全國少兒歌曲大賽」等等大賽也一時成爲許多專業或者業餘歌手競相參與的選拔活動。形成了國內歌壇人才脫穎而出的有機補充形式,同時也活躍了我國的文藝舞台。可見,隨著央視歌手大賽的誕生和被廣泛認可而帶動的全國各類歌手大賽的也在主導著文藝市場的發展走向。

二是隨著電視主導文藝市場的到來,我國誕生的大量地方電視台也成爲文藝人才湧現而被社會大衆認可接受的渠道。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廣播電視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1996年之後,全國電視台、插播台的建設出現了黃金時代,截止到2000年,全國各省、市、縣幾乎都建立了電視台,實現了電視媒體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同時,「文藝搭台、經濟唱戲」也成爲各地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而被各地政府認知。由此,各電視台相繼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文藝綜合節目,這爲文藝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發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所以,全國各地方電視台的出現,尤其是衛視台的出現,影響了央視的收視率,也成爲央視收視率的強有力的競爭者,自然也會影響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在觀衆心中的地位和社會影響力,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成爲音樂圈裏熱而社會冷的現象。

三是央視歌手大賽的評選造星功能已被文藝市場中的「作品」加「創意策略」這種讓市場自然認可的形式所取代。1993年之後,下海潮風起雲湧,各種能人自謀職業、自我創業成爲時尚。由此,我國刹那間誕生了許多公關公司、廣告公司、文化公司、影視包裝公司和經濟公司等等。這些公司的出現,許多具有創意思唯、策劃頭腦的公司老板將視角投在「演藝人才策劃包裝」、「培養推出」、「爲我服務」上,這些公司以市場爲准則,以大衆接收爲目標,對簽約的藝人進行全方位的包裝。不僅爲自己看中的歌手進行作品的選拔、唱片的制作、而且進行全面的市場推廣工作,使大量的歌手帶著以被公衆接受的作品而走入市場,成爲市場裏真正的「歌星」。

藝人最注重的是成名成星,而不注重大賽獲獎。當歌手大賽這種形式對成名成星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的時候,其在文藝市場的影響力也就會逐漸減弱,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

四是文藝市場發展的多樣化、文藝人才的大量湧現、文藝作品的豐富多彩,給社會觀衆帶來了更多的娛樂形式的可選擇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央視歌手大賽的收視率其「造星功能」的社會影響力減弱。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帶來了文藝市場從內容到形式的多樣化,一些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和文藝節目充斥著各地電視台和社會文化市場,給群衆文化娛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選擇性。此外,教育的飛速發展,大專院校對文藝人才的培養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勁發展勢頭,社會文藝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也步入春天,可見教育主宰著文藝人才的鑒定和使用在社會上成爲共識。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現更多的是觀衆和聽衆對作品、演技本身的認可度,並不在意藝人頭上的光環如何,不在乎藝人所體現的專業水平高低如何,所以,央視歌手大賽注重歌手綜合素質高低,不注重歌曲在社會公衆心中的接受力;注重作品的教育意義和歌手的專業水平高低,不注重歌曲內容的社會性和大賽帶給觀衆的娛樂性…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央視歌手大賽的收視率,影響了開始幾年所體現出的「造星功能」作用。

所以說,央視歌手大賽的人才選拔的造星功能已被社會市場自我調控發展形成所取代。

時代意義

艾君先生在《從央視歌手大賽誕生看文藝市場的變遷》一文認爲,從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經過了「誕生的轟動、強力的輻射、平穩的發展到影響力的減弱」的發展過程;從央視歌手大賽的造星功能發展的逐漸減弱,我們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文藝市場,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單一性發展、由一方主導市場發展的格局被時代發展的節奏所打破,文藝走入了姹紫嫣紅的百花齊放的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思想得到了真正體現。

在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繁榮時期,沒有湧現出真正的一線文藝人才,也不會再有獨樹一幟、一成不變的「貴族」地位的文藝之星,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的變化,隨著各種新貴的湧現而日漸暗淡。同時,也告訴我們,市場經濟的社會權威對人才的選拔機制已經被打破,權威獨霸文藝江湖已經在承受著來自公衆接受的巨大壓力,可見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苛刻性日顯端倪。

但無論如何說,誕生在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其對我國改革開放後文藝市場的繁榮所起到的推進作用不容忽視。它的誕生和發展,成爲改革開放後引導文藝人才培養的搖籃,成爲我國人才選拔的試金石,成爲唱響時代旋律的鼓手。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401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