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誰能阻止中國創新的腳步
2018/09/11 19:39:01瀏覽372|回應0|推薦15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今年以來,美國以301調查為名,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肆意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並罔顧事實,編造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理由,一方面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一方面限制中國高技術產品對美出口,以圖遏制中國高端產業發展和創新的腳步。

然而,謊言終究不是事實。在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聽證會上,針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問題,與會諸多在中國設有工廠的美國高技術企業代表均表示,在中國並未遇到「強制技術轉讓」問題。

現像的背後總蘊藏著事物的本質。美國2017年年底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透露的信息表明,美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是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成就正在改寫經濟版圖,中國的科技進步與創新也正「當驚世界殊」。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國更加堅信,唯有不變,才能應萬變;唯有定力,才能恆者行遠。這個不變和定力,就是練好內功,矢志不渝堅持創新。

智者察同:咬定創新不放松

歷史的演進,蘊含著相似的邏輯。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經濟陷入衰退。面對新崛起的經濟大國日本,美國對其施壓,並於1985年和日本等國簽署了廣場協議,導致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十年」。

40年過去,奉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再次祭起「剪羊毛」的故技,企圖讓世界就範。

然而看今日之域中,豈是美國一家之天下。

比較中美兩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可以看到有趣的結果——

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一直占據全球經濟五分之一以上,最高的時候曾占據全球經濟的一半。美國GDP1969年首次突破一萬億美元,到2000年首次突破十萬億美元——這之間經過了31

相形之下,中國從一萬億美元到十萬億美元的跨越用時更短——1998年中國GDP首次突破一萬億美元,2014年超過十萬億美元——這之間用了16,幾乎是美國的一半。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GDP對美國GDP的占比約四成,2017年已逾六成。

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支撐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和質量。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得益於知識產權創造領域的優異表現,中國較去年上升5位,位列17,首次進入前20名。或許,少數一向自以為是的美國政客,很不習慣東方中國這個曾經積貧積弱國家的進步與發展態勢,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加以遏制。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今天,美國大談「強制技術轉讓」,其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國的科技進步,遏制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遏制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

雖然我們清醒看到,中美間的創新實力依然有巨大差距——自然指數,由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自然》提出的一個指標,用來衡量各個國家或者各個研究機構基礎研究的產出。2012年以來,美國始終排名第一,中國第二,德國第三。現在美國的自然指數仍是中國的2倍。

但我們信心更加堅定,咬定創新不放鬆。近5年來,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研發經費的系列投入中,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就是基礎研究的投入——2017年中國基礎研究投入9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8%

在一些大城市,研發投入快速提高,京滬研發投入均已超過千億元大關,研發投入強度達到發達經濟體水平。2017年北京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595.3億元,占GDP比重為5.7%,位居全國各省區市之首。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3%

加大創新投入的同時,中國更是看到「標準」對創新的引領力,從高鐵到核電,從大疆無人機到華為手機,中國企業嘗試載著「中國標準」走出去: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據制高點。

明者知變:打通梗阻練內功

今年7月,備受關注的特斯拉純電動項目在上海臨港地區正式落戶。這個年產50萬輛純電動車項目成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

如果真的存在「強制技術轉讓」,富有遠見的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怎會堅定地選擇中國?「技術轉讓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協議規定」早已成為在中國落地的合資企業共識。美國企業需要廣闊的中國市場,中國需要引進先進技術,只要符合國際通行的市場規則,這種合作無可厚非,也符合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

美國對中國高端產業和技術創新的遏制,源於中國在創新領域的突飛猛進,被美國視為假想敵。美國遏制中國科技創新的企圖,充分暴露了其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小家子氣。

回顧歷史,1894年美國GDP已名列世界第一,直到今天,美國已經連續124年成為世界經濟最強國。幾十年來,美國利用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招攬全球人才從事科技研發。甚至通過豁免在二戰中屠殺了眾多英國平民的戰爭罪犯,來發展自己的導彈技術。技術轉讓有規則,但科學思想無國界。在掌握了世界領先技術之後,對他國進行封鎖和遏制,阻礙技術和知識在符合國際准則條件下的自由傳播,阻礙創新成果的福祉為人類所共享,這本身就是一種非正義、不公平。

這也提醒我們,中國在科研方面的原創性成果較少,基礎研究依然相對薄弱,中興事件就是敲響的警鐘。在科技創新道路上,中國還需要苦練內功,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必須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採取核心技術趕超戰略,找准優勢和發力點。

從總體看,中國科技發展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只有核心技術的創新發展,才能形成代表國家水平、國際同行認可、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科技創新實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

近年來,中國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快速發展;中國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核電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很多領域從「跟跑」逐步走向「並跑」,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打通體制機制障礙,讓創新動力充分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新為首的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頒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全面部署,一系列科技創新及相關重大創新領域、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相繼出台,實施一系列人才引進計劃,建設一大批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孵化器等。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出台科技項目和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等措施,極大地為科研人員松綁、為科技創新助力。

——加快完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實現互利共贏。

近年來,中國發布《「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審合一全面推開,三家知識產權法院和一批知識產權法庭相繼成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穩步提升。

數據顯示,2001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19億美元;2017年已達286億美元,中國知識產權跨境交易逆差超過20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對外許可知識產權每年淨收入已接近或超過800億美元,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而這恰恰從另一角度證明,中國在利用和引進國外先進科技的進程中,對知識產權和市場經濟規則的充分尊重。

在中美經濟研究專家們看來,美國的行為短期內會對中國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無法遏制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走上軌道,自主創新能力和相關法規基本形成。美國的遏制反而會激發中國進一步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倒逼中國創新發展。

958的百米跑世界紀錄,是在賽場中逼出來的,而不是在一個人的獨跑中冒出來的。」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司長張仲梁以此形容倒逼創新的動力。

恆者行遠:保持定力謀長遠

82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茫茫太空又增兩顆中國「北斗星」。10年前,國內衛星導航終端的芯片、模塊、軟件基本依賴進口;今天,中國已實現北斗重大專項關鍵器部件100%國產化的目標,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幹北斗這一行,跨越一個台階需要81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有的人可能拿不到國家科技獎,工作待遇也不高。但在這裡有一種精神在血液裡流淌——不懼困難,永守初心。

20世紀,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技術封鎖,一大批滿腔熱血的科學家以身許國、發憤圖強、自主創新,在短時間內讓中國擁有了「兩彈一星」,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杆。近年來,中國突破彰顯出創新新高度——「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大飛機首飛……

回首共和國近70年的發展歷史,封鎖與遏制幾曾阻礙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腳步。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在科技領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據統計,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11年就已居世界首位2017年為138.2萬件;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總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二。

超前的部署和創新的定力讓更多中國企業在逆勢增長中收獲信心。

觀察華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躍升至15.8%,首次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3940億元。專注於創新的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支出約占總收入的14.9%

比亞迪今年也走出漂亮的增長曲線。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中,比亞迪銷售量達到71328輛,連續3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比亞迪電動大巴占據美國市場的80%。比亞迪擁有超過2萬名研發人員,累計申請專利數超過2.2萬項,授權專利1.4萬項;

再看湖南三一集團20世紀80年代末,三一集團還是一家簡陋的手工作坊,經過幾十年的創新,如今成為全球裝備製造業的領先企業之一。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研發投入14.26億元,同比增長73.12%,累計申請專利7609項,授權專利6253項。巨大的技術沉澱是三一集團握在手裡的信心。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加強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大膽探索,挑戰未知——頂層設計與制度細節的完善正在激發新的創新活力

2017年,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達1.7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2.12%。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發大國,中國的研發開支已接近歐盟的總和。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無疑歡迎也需要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人類科學技術進步,並共享這種進步給世界帶來的福祉。面對種種逆世界潮流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的路,沒有誰能阻擋中國創新的腳步。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寓意深遠。這正是中國在自主創新道路上不懈奮鬥、勇往直前的信心之源。

(本報記者 馮蕾 劉坤)

光明日報 20180909
http://news.cctv.com/2018/09/09/ARTIQ0gkOeXVOp0BEqAZ8678180909.shtml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11562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