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6 10:34:05瀏覽28|回應0|推薦0 | |
最近又有藝人自殺,以前我看電視的時候搞不清楚她叫什麼名字,但是覺得這個藝人是很肯扮醜、很願意犧牲的女藝人。 是阿!如果可以走美美的氣質路線,誰願意耍寶搞笑當個諧星?不少看起來幽默風趣的藝人反而最後是以自殺作為結局,比例來說真的很高。 我的身邊也不少認識的人選擇自殺的方式離開,可能是因為我是一個敏感的人,所以很容易走入這些人的心房,他們喜歡把我當成最好的知音,可是儘管如此,我卻還是挽救不了全部的朋友。以前我不懂,總覺得我不是就這麼努力陪著你了嗎?為什麼只是一個不注意,漏接了一通電話、晚回了一個短訊、特定的時候需要關機...,然後一溜煙,你就走了呢?很多的不理解,也很多的懊惱,參加告別式的時候也常聽見很多身旁的人哭訴著說:「為什麼不再勇敢一點呢?」;或者說:「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真的遇到問題,希望能先找身邊的親友聊聊」...等,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可是其實這些正是將人推入死亡的話。 現在漸漸懂了,懂了那些離開的朋友的想法,也逐漸一步一步感受那種絕望無力的痛苦,是一個無止境的深淵,當那些人說了那些話,其中不乏很多是所謂的教育輔導、心理教育、輔導室諮商人員、心理諮商師...等。可是,這些人不知道,其實自殺的人也需要很多的勇氣,如何讓自己一股作氣地自殺成功,真的是一種勇氣。甚至,很多自殺成功的人,在先前都早已經歷無數次被搶救回來的經驗,他們不是不知道面臨死亡的生理痛苦、被搶救時候的痛苦(搶救的CPR、電擊、洗胃等都是劇烈的疼痛,而且會持續好一陣子),可是他們還是願一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讓自己身體的痛大過心裡的苦,而且得一次又一次避開會阻擾自己解脫的人事物,接著,如果還是沒有成功,又得面臨更嚴峻地環境,再湧入那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表面關心、走不入自己心底的關心;如果有幸成功,即使躺在棺木內,儘管你寫了遺書,儘管你可能寫了千言萬語,可是其實心裡究竟有多少的痛苦,還是很難被了解,可是一切僅能交由你所謂的親朋好友對外發表、解釋你可能自殺的原因。 自殺的人,從不是因為想仰賴自殺解決問題,而是心理的痛苦、孤單、無助、徬徨...,所有的壓力都已經超越自己能忍受的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不是不勇敢的,因為這些人都是經歷過一段很長時間的自我拔河,為了身邊所謂愛自己的人努力苦撐著許久...許久...,到了死亡前一刻寫著遺書,都還是掛念著這些人,只是這些人所謂的關心都是這麼地自以為是、不敷所需,白話而言就是:你能給予的,都不是他所需要的。 自殺常常是累積一段時間的痛苦,瀕臨臨界點,再由某一事件誘發那一個實行的念頭,有人說這是衝動,可是我卻覺得寧可解釋成是該事件補足了實踐的勇氣,因為在實踐之前,想自殺的人還是會有那麼一點點地渴望被理解、被懂得的、是願意尋求協助的,所以適時的鼓勵和關心,都可能泯除實踐具體行為的勇氣。 從不想評判那些自殺成功的人究竟該不該走,因為該與不該,我們又不是當事者,永遠都無法真正感受那心理的折磨痛苦。我只知道,不要認為自殺只是一種逃避、不負責任、不勇敢、不關心身邊人感受...等等,這些人往往就是在乎的人事物太多太多了,多過你所能想像、多過一般人的理解。如果所謂的親友真的這麼在乎這個人的去留,那麼,及時的感同身受才是挽回的辦法,如果你還只是想用自己自以為是的想法去「關心」身邊的人,那麼請別在告別式掉眼淚了,一切看起來反而才是於事無補、甚至太過矯情了,相信我,他絕對比這些活著的親友還在乎、還關心身邊的人感受。 RIP,我喜歡國外告別式上很簡單地這樣一句話,自殺離開的人不期望更多了,真的只希望能在死亡後獲得好好的休息,那也是人生中最後僅存的尊嚴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