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5 01:23:21瀏覽1654|回應25|推薦72 | |
咱家ㄚ篤的小肉球姨說了,我若不寫寫日本遊記,就猶如學生不交作業,該被打手心的。先聲明,雖非存心應付了事,但以下所記,受限門外漢的視野,只能是難窺堂奧的隨筆。加上記憶差,當初讀過的各寺院簡介早忘光,現在也懶得網上再查資料,所以只淺談印象一二,完全不涉及寺院的身世典故。 抵達京都,安置好行李,便按圖索驥,徒步前往最近的東本願寺。才越過兩三條商業大街,便進入家居小巷,緩步其間,沿途賞心悅目極了: 一則因為潔淨。別說看不到任何垃圾紙屑,連地面、排水溝都像刷洗過似的。發現每家們口都置放裝著水的紅色消防桶子,可以理解這種木造房子是如何禁不起一點星火,以致鄰里必須預備在第一時間內,同心協力提水來救。我猜想,每過寧靜平安的一夜後,早上他們就拿那桶隔夜水沖洗門前巷道,再裝新水,日復一日。 二則因為傳統老房子。因為主人的愛護,歲月在房子身上留下的是質感,而非頹敗。窗櫺、門扉皆有值得欣賞的細微巧思處,尋常人家如此自重自愛,以致美學能落實在日常環境,非富貴者的專利。而雜處其間的新蓋樓房亦不張牙舞爪,不顯突兀,可想見其建築之初,便考慮到與周遭搭調,所以能新舊和諧,並造風景。 午後兩點多到達東本願寺,霏霏細雨中,遊客稀少,一派安詳寧靜。日人居屋雖小,但神佛寺院極大,宏偉古樸,乍見,總令人驚喜。脫鞋踏上東本願寺的台階,足下數百年歷史的厚木板,讓人腳步自然輕緩,輕撫巨大溫潤的檜木廊柱,不免懷想它們經歷的年月。舖滿塌塌米的殿內,很大的空間,卻只有四五人跪坐靜禱。我們選後面角落抱腿坐下,昏暗中,只聞藺草淡淡香氣,很舒適,真想躺下,能睡個午覺更好。當然只是個念頭,不敢造次的。 寺院的大庭總有令人讚嘆的巨樹,多為銀杏或樟樹,聽說有護寺的功用。沒看過如此古齡高大的樟樹,印象中的樟樹總是細幹。從前在溪頭看過銀杏林,也是年輕的林子,去年在寒山寺看到老銀杏,但沒京都的巨型,奇怪! 說到樹,在京都令人感動的還有桂花樹。很多人家拿它當圍籬,10月底正盛開,處處花香襲人,日後回憶京都,金桂飄香必是最難忘的味道。常常走著,就忍不住停下腳步深呼吸,對我這耳不聰目不明,單只鼻子靈敏的人,如此馨香的空氣,真是絕大享受。 第二天乘一小段火車到嵐山。是日滂沱大雨,出車站走往清涼寺的途中,初始是有些懊惱,但全身濕透後,因不冷,又穿著涼鞋,可踢躂地面清澈的積水,雨水嘩啦啦下著,想像在天地間痛快沖澡,是有些戲水的樂趣。當天清涼寺果然清涼,只有一二維護人員冒雨整理庭園,不見其他遊客,漫步曲徑、獨享庭園,很有醞釀思古幽情的空間!後又尋去附近大覺寺。發現【大覺寺道】路兩旁坐落許多日式豪宅,即戶戶有庭院,有小小園林設計,除了松、柏、桂花,幾乎都有柿子樹。是節令水果,橙黃的大柿子掛在樹枝上,很豐足的視覺效果。 接下來幾個晴天,繼續逛十來個寺院。最著名的景點,金閣寺和清水寺讓人失望,因為人潮洶湧,眾聲吵雜,讓人完全沒尋幽攬勝的心情。我最喜歡東福寺和妙心寺,兩者有一共同點,他們是小寺院群聚的中心,周圍環繞十幾二十個院落,個個清幽雅致,走在小徑上,隨時有令人讚嘆的美景。小寺通常不開放給遊人,我總忍不住要探頭往裡頭瞧,標準門外漢的行為。去年遊江南寄暢園,當時覺得漂亮,如今想來,還真不如這些寺院的靈氣流轉。 最後要提宇治的平等院。我們到時,離關門只剩一小時,自然沒多少遊客了。它有個鳳翔館,應是名家設計的陳列館,走進內部,當時因為寂靜與昏暗,有進入石窟的感覺。小小暈黃的光束分別集中在各神佛塑像,營造出感人的氣氛。我不是佛教徒,但也因之端莊心性,虔敬以對。出了平等院表參道外,石板鋪道的路旁商家,多賣宇治綠茶和相關食品,安靜夜色裡,整條街也秀逸,感覺比花見小路還好。 走到宇治川的渡月橋邊,有紫式部的塑像坐著。阿V問那位穿和服的美少女是誰?我說是源氏物語的作者呀。他又問源氏物語是個啥?我有些得意,賣弄印象中,不知正確與否的知識:【就是日本文學中,類似紅樓夢地位的大部頭作品啦】。他買單了,佩服之餘,送他老婆一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帽戴。 覺得多數日本人對寺院的態度,是以文化、藝術為出發點而欣賞、保護之,感受不到他們很強的信仰;反倒是在神社裡,進行較多活動,例如傳統婚禮和小孩的三五七禮,這就留待以後再說了。 Amy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