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31 12:47:44瀏覽2483|回應15|推薦178 | |
因為受到《姊姊的守護者》的吸引,所以之後便很注意茱迪.皮考特的新書;不過皮考特的前兩本新作《事發的 19 分鐘》以及《第十層地獄》文案並不吸引我,一直到這本《換心》出版後,我才將它給帶回家。 迷上一個作者之後的缺點,是當新書出現時就會忍不住去看看,然後,無法避免的拿來與作者之前的書做比較。例如因為受到《鬼吹燈》第一部的吸引,於是第二部也整套被我搬回家,但是勉強看完了第二部的前兩集之後心中失望不已,後面三集則持續呆在書架上。例如看過《達文西密碼》後,無意間又翻開了《天使與魔鬼》,兩相比較之下,我比較喜歡《天使與魔鬼》的內容。不過這並不是在評論作者的寫作功力,只能說作者的風格隨時都在改變,而我只偏好某部份而已。 話說我前陣子在溫州機場無意中買了《天眼》,等到現在只出了前兩集,據說網路上可以看完整部小說,不過我已經是個大近視了,而且我喜歡窩在沙發上看小說,所以我還在等著後面兩集的出現。家中另一隻居然用手機看完了一整套的《回到明朝當王爺》,如此高深的功力,真是令我佩服不已。如果有人發現《天眼》第三、四集的書蹤,煩請通知一聲,感恩~~~ 話題扯太遠了,跳回來跳回來!與《姊姊的守護者》不同的,是我ㄧ買回這本書就開始翻看了。另一個不同點是,相較於我ㄧ翻開《姊姊的守護者》就停不下來的熱情,這本書我看看停停的,晚上有空就拿起來翻個幾頁,所以看了蠻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到那天看到笨國來的笨嘟留言,加上這個星期天的天氣不適合出門,於是我再度窩在沙發上,緩慢的將這本書給看完了。 也許因為這一回作者想表達的想法太多,除了器官捐贈,還包含了死刑、宗教等議題,網路上還有人提到這本書的內容有電影《綠色奇蹟》的影子。這個故事中出場的人物相當的多,有時候因為要解釋某些事情,難免出現艱澀的文字與冗長的敘述,剛開始我還會耐著性子逐字閱讀,不過偶爾還是有乾脆直接看結局的想法。最後折衷的方法是,迅速的瞄過那些敘述,讓我的思緒可以隨著故事繼續往前。 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那個愛滋囚犯,我常常被他的一些想法逗的很開心。例如書中寫到,"摘下一朵蒲公英,接著會有兩朵從它的位置上長出來",因此他對於蒲公英的想法是 "它是植物界中,等同監獄犯人的生物。倘若把我們其中一人從街上攆走,之後則會有更多人,隨著他的蹤跡竄出"。例如他對監獄生活的描述 "真實世界中,倘若有人不小心撞你一下,對方會說「對不起。」這裡如果有人不小心撞到你,你要在對方開口之前說「幹什麼!他媽的!」"。 故事的最後,如同作者之前幾本書的寫作風格,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情結,呼應著主題『原諒』。坦白說,我不喜歡這段意外,尤其與《姊姊的守護者》一比,我很難將這段情節與現實生活連結在一起。這本書當中的許多情節我也不喜歡,看完之後忍不住上網看看其他的書評,然後心中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一時衝動而將前面那兩本書給搬回家。 這本書好不好看?值不值得看?這真的是見仁見智,若是想聽聽我的想法,我會覺得,我的書架已經塞滿了,有時間,在書局翻一翻它就好了…… ************************* 你願意接受死刑犯的器官移植嗎? 而且 他還是殺害你至親的兇手! 本書為《姊姊的守護者》作者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於2008年3月初在美國出版的最新作品。小說內容以一樁死刑犯捐贈心臟事件,來探討並引領讀者思索故事中涉及的各方面爭議。書中各章由小說裡的各個角色以第一人稱現身說法,敘述身為美國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第一位死刑囚犯的Shay Bourne,要求在行刑之後,將自己的心臟捐贈給該案受害者正等待心臟移植的妹妹,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自我救贖的方式。然而,受邀擔任Shay Bourne心靈諮商的神職人員Michael Wright,卻認為捐贈器官對於所謂救贖,根本無濟於事,並試圖以此說服Shay Bourne。而對於等待心臟移植的June Nealon來說,原本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正幸福地盼望充滿歡笑的未來,但因此事,導致她的生命可謂成為一場等待的遊戲——除了等待時間使她的傷口癒合,同時也等待正義、等待奇蹟。故事就在其間的種種矛盾糾葛中緩緩開展。 作者簡介 皮考特擅以小說處理極具道德爭議的題材,作品不乏探討安樂死及描述青少年自殺的內容;近幾年前更觸及聳人聽聞的「優生絕育法」。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並在四十餘個國家發行銷售。其在2003年獲得美國新英格蘭最佳小說獎,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之列。《華盛頓郵報》更將皮考特譽為大師級作家。目前皮考特和丈夫及三個子女住在新罕布夏州。個人網站:www.jodipicoult.com。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