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呂氏春秋、札錄三 ( 轉貼 ) 秦統一前的文化教育思想
2012/08/09 15:05:30瀏覽178|回應0|推薦0

秦的統一天下,究其原因,這其中必然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政策等關鍵因素,同樣也有與 之配合的文化教育思想因素於其中,發揮著自身所帶來的正面的以及負面的各種影響。本文 特就文化教育思想方面加以探討。

一、秦文化教育思想的萌芽時期(秦起源 ~ 前770)

要談秦文教思想的形成和起源,就得從秦的早期活動說起。秦人的祖先大費,曾經“與禹平水土;佐舜調馴鳥獸;得到了“舜賜姓嬴氏。說明秦的祖先很早就參與了中原地區的生產活動,並和中原地區的各族 一樣有著自己的姓氏。“自太戊以下,……在西戎,保西垂”直到商代 後期太戊時,秦才遷居於西戎,為商代駐守西部邊陲。

再根據《尚書·虞夏書》記載,早在虞舜時期,國家的政權中已經有了專門的學官,管理“ 教育”事業,並已分為三大部分:

一為“司徒”,主持“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二為“秩宗”,主持“三禮”即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
三為“典樂”,專掌 樂教

由此分析,秦的先祖們與華夏各族一樣,擁有著當時較高的社會生產力水準和較為先進的文化教育的基礎。由此而遷居到西垂之地,就必然帶去了一部分先進的中原文化,並且產生了最初的文化傳播與交流

但是這種文化的傳播是十分有限的,再加上秦人長期繁衍生息於戎狄之間,為了生存與發展,秦人吸取戎狄民族性格中的剛強勇猛的尚武精神文化,採取相容並包的文化教育思想,並以此代代相傳。

看來,秦人在萌芽時期的文化教育思想中,就採取了一種借鑒吸收的開明政策,使得秦族不但擁有了早期華夏文明的積澱,還包括戎狄尚武精神等多種文化成份,這為秦以後的迅速強 大和武力東擴,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保障和軍事素養。但總的來看,秦初期的文化教育畢竟是落後的,而且是十分有限的。

 

二、秦文化教育思想的形成時期(前770 ~ 前385)

西元前770年,即秦襄公七年,“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襄公於是始國 ”,秦政權開始被周天子承認,正式成為了一個諸侯國。但從分封的國土上看,岐以西之地,早已佈滿了“狄、豸原、絡、冀之戎”,根本沒秦插足的餘地,連平王自己也承認說:“ 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得到了周天子首肯,秦國以其驍勇善戰的尚武精神和軍事能力,開始逐步向東擴張,從襄公到文公,佔領了“岐西之地”,更將國都遷到了“汧渭之會”;憲公東擴再遷至平陽;德公再遷到雍城;到此秦終於佔據了整個關中和渭水流域的絕大部分地區。到隨後的 宣公、成公、穆公進一步鞏固在秦地實力,並且發展壯大。

在秦的武力擴張下,文化教育思想也開始逐漸形成。秦對關中地區原有的周文化。更是採取了十分積極的吸收、承襲的開明政策,秦的文化也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水準上看, 顯然“周餘民”有著更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生產經驗,選擇這種吸收、承襲的方式,大大加快了秦國進步的速度。

《史記·秦本紀》記載“(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這表明,文公在位以後,秦國的社會發生了某些重要的變化。“初有史以紀事”反映當時秦國不僅僅只抓武備, 而且文治也有所成就。從現在的考古成就來看,這一時期的墓葬制度大多沿襲傳統的周禮;使用文字上,繼承和沿用西周後期的文字;宮殿、宗廟建築風格和佈局都源於周禮原則;甚至連出土的秦瞂、鐘、鼎也與周的十分相似,以至於有些青銅器都很難斷代。這些現象在這一時期被看作秦人周化現象。

尤其到了秦穆公在位時期,國家開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統治機構,仿傚周設有卿、大夫、史 官、卜官、視官、行人、太醫令等許多文官職位。在文化教育思想中的用人方面,敢於突破 以前宗法制的用人原則,惟才是舉,大膽從社會底層選拔人才。“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里 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枝於晉”,由這些才華出眾的軍事家組成的智囊團為秦國出謀劃策,在對外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 的重大勝利,“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也因此 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在這種較為開明的文教思想的指導下,秦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詩》中的《秦風》10篇和《書》中的《秦誓》,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詩歌和散文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在醫學上,名醫輩出,有提出“ 膏肓”要領的醫緩與提出“六氣”理論的醫和。另外,鐵器的製作使用已日臻完善。在天文 、氣象方面也做出了特有的貢獻。

總體看來,秦在春秋中葉,採用的一種承襲、吸收等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思想和惟才是舉的用 人原則,已經逐步形成,為秦國的文化水準迅速趕上中原和秦穆公武力稱霸西戎打下了堅實 的基礎。

但是,在春秋末期,整個的社會變動進一步加劇,生產關係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準,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日益加深。到了戰國初期,東方一些諸侯國中,新興的地主階 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並先後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改革,思想文化領域也相應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秦國在這一相當長的時期裏,卻一直是落伍者。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670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