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O 佛規諭錄 序﹝醍醐灌頂﹞ ● 聽不到的說話
2011/06/09 01:24:23瀏覽3226|回應1|推薦0



















































﹝以下 凡「申」字 皆讀作 ㄇㄨv ( 母 ) 音 = 最上欄 ↑黑底金字 暨 老申娘﹞

﹝序一﹞

蓋聞離婁之明 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乃言 各事各物皆有一定之原則 例說 行海航空奔途 亦各有一定之沿線 倘無線路 難以達到目的地 然而 道乃萬乘主宰 至尊至貴 豈無規律否?

皇申 早定佛規十五條 定規之意 恐怕修道諸佛子 無規矩方圓之則 混攙左道致使累墜之故 方定此佛規十五條 佛規定出也久 聞之者千千萬萬 其能精進者 比之晨星之寥落 實蓋寡矣 天有好生之德

皇申 掛懷修道之人 未能畏此三期之浩劫 而輕視佛規 致使墜落 又命爾師 濟顛 搖鑾垂訓 將佛規之意 籌冊成書 勉勵修道同仁 躬行實踐 力篤猛行 共達彼岸 循踐禮門義路 廣佈大道於四海 何患有何劫哉!

然而 道親未能識穿佛規之底蘊 致成遲怠 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之事 上下相謬 前後破裂之事故 耽誤三曹之偉業 自棄前程

皇娘 憂心萬分 才頒演「佛規諭錄」是書 註明佛規之真意 言文短促 凡道中諸位道親 均可得此一書 空閒時參閱之 日夜參悟 加功前進 立其標竿準繩 以啟後覺良賢 方不負 皇申 浩恩 爾師 之苦衷 是為序

純陽大帝 ( 呂洞賓 )

令諭降至興一法壇 披示此序 言到此處 明早當有一篇序言 再垂沙盤

辭叩 老申  出佛閣 別離諸位返故園

哈哈退

﹝序二﹞

勞謙學習是功德
用心生活即修行

上圖 是相非相 是相矣

世道頹敗 日趨於污流 天下陷溺 欲援之以道 眾皆知也 且今三期末劫 災煞頻降 非天道難救殘靈 共出於水火 道含天地 貫遍四海 巍巍大哉 規嚴則慎 豈得含忽否?皆因修道之士 未能全心致志 竭力盡誠 聞而不進 知而不行 有何益哉!

思己身為人師 豈無警惕之心否?又因浩劫溺世 欲行大道扶危濟困 必先洞悉其明路 以佛規為重 佛規若曉 行之事覺容易 否則智勇貫天 亦不足其大矣 欲顯大道之威嚴 須遵循佛規 倘若不然 難挽頑童 醒覺金線矣

皇申 以仁為旨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因三期 恐 修道同仁 未能己立立人 同達彼岸 致使墜落之故 差下仙佛神聖 批訓垂鑾難計其數 全心行之 治天下易如反掌 教民易如穿針 無須費心血 枉勞受苦 末劫之機 大眾皆須發揮惻隱之心 體懷 皇申 之大德 合力共行 前後相應 天下之戾氣日日而消 浩然之正氣 自能貫滿三千 共慶白陽時年 血氣方剛之士 聞知 心 若不慟於衷 堪遭天譴 永墜地獄矣

今時批示此書 命名〝 佛規諭錄 〞書內批明是規之真意 應如何遵守 作者結果如何?不作者終歸何場?一一而語 若置之似若無聞 視之似無見 皆難逃三災與八難 寄望諸眾 當念 申 恩祖德 共攜其手 扶助天盤 以效獻曝之勞也 亦不負天地之覆載

是為序 時為 中華民國六十年 歲次辛亥

呂天才純陽子 ( 呂洞賓 ) 謹序於興一閣

批訓至此不下告 明晨訓章始批言 辭叩 駕別諸位 騰雲返轉極樂園

哈哈退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5304150

 回應文章

紅塵‧一曲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佛規諭錄 有如 醍醐灌頂
2011/06/10 14:26
桃花島 ( 鹿公公 )  20 年來 尊儒 (孔子)、崇道 (老子) 直到 3 年前 接觸「金剛經‧釋密」 統悉 儒釋道耶回 五瓣一果  進而參悟出「金剛經」不講空、也不解空 而是在闡述「真」

唯有 「守真、了常」「不期、無求」才能擺脫四相 (有 = 1)的源頭「起心 → 動念」並不墮入頑空 (無 = 0) 之「頑空 → 斷滅」 也就是「不左不右 也不在中間」= 不是 0 (空) 也不是 1 (有) 而是「 0 與 1 背後的東西 = 真空妙有」 

然而 3 年來 並無仙佛下來指點或開釋我的論述 是否力有未逮? 只能在道場 (佛堂) 與前賢們研討敘述我的論點 卻無從印證 ?也無人可以印證我的論述

直到日前 (5月底)才拿到這一本  ~ 佛規諭錄 ... 看完之後 終於放下一顆懸在心中的大石頭 簡直有如 醍醐灌頂 般的打了一劑強心針 難怪道場的 同學與老學長一直希望我上講堂接觸大家 不要再留在廚房 ... 偏偏 我無心於道務 也不想認識新朋友

今日 窺得此一「佛規諭錄」終於得藉 老申娘 與 眾仙佛 之訓示 ... 印證出個人「守真、了常」與「不期、無求」的論述 難怪 老學長會跟我說「我同學一年來進步神速」我更希望她能出類拔萃 畢竟 她才是全心全力對道務奉獻的人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的確 她已經站在「家」門口了 (只差一步 回 無極理天) ... 同學 祝福妳

紅塵‧一曲卍(sunja6699) 於 2011-06-10 14:35 回覆:

桃花島 只探討「 0 與 1 背後的東西 = 真空妙有」卻不在「 0 與 1 的中間」作文章 因為在「 0 與 1 的中間」牽涉到另一個觀念 →「人生無常 便是常」這部份必須詳述「理與數」的觀念 才能說得清楚

鹿公公得幸於 10 多年前 拿到一本 一貫道 清朝 第 15 代祖師 王覺一 的 ~ 理數合解 ( 重點都摘錄在 udn 文章分類之 價值觀 內 ) 當時 也不知它是何人所著 還一直誤以為是 清朝的哪一位 竹坡居士 所寫 ... 直到去年 蒐集一貫道的來龍去脈時 才得悉 理數合解 出自於 王覺一 而 他正是 一貫道的第 15 代祖師 ... 總之 一切都是巧合

故此 以現代物理、數學的觀念 簡單敘述  0 與 1 的中間 便是以 2 個不同大小不同形狀 ( 正圓 橢圓 都算圓 )、不同轉速的同心圓  ( 或者 一靜一動 也可以 ) 來作比方 ... 只要 大小、形狀、轉速 任一項不相同時 那麼 今天的交集也許是明天的聯集 反之 今天的聯集也許是明天的交集 而 越接近圓心的部份 越有可能都會是交集 卻 不會是聯集 ...  所以 0 與 1 不會在「任一當下」出現中間的情形 只能說 某一個圓的某一個點 它「曾經是 0 或者 它曾經是 1 」但 不能因為 它曾經是 0 就說它永遠是 0 或者 因為 它曾經是 1 就說它永遠是 1 ~ 這就是住相 ( 著空相 0 或者 著有相 1 ) 

如此長期的轉動下去 實在是無法確定 單一圓上的某一個點 是永恆不變的 也就是說 這個點 也許 今天會是 2 個圓共同的最大公因數 明天卻變成是最小公倍數 ... 這個觀念 就接近了老子所說的 如竹筏之當捨 也就是 「隨而安、隨安」... 安於 哪個圓 或 哪個圓上的某個點嗎?.... 都不是 ... 因為 哪一個圓 或 哪一個點都是無常

答案是 「安 於 無常 」身能安於無常 心則永遠在常 ... 這便是 「了常」更簡單的說法就是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與「逆來順受 (不悲) 、順來看透 (不喜)」... 清楚這一環之後 下次再敘述 如何開智慧?( 啟開 每個人自己的前世 累世 智慧 它一直都在 沒人搶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