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球總會( The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 簡寫成FIFA )成立於1904年5月21日,總部設在法國巴黎。成立之初只有7個成員,分別是法國、比利時、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及瑞士。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國際足球運動幾乎陷於停頓。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中,參加足球比賽的國家紛紛提議由國際足球總會單獨舉辦國際性足球比賽的構想,獲得國際足球總會認同,並且隨即在當年公布舉辦國際比賽的計畫。
不過,整個世界盃足球賽得以實現,完全是由國際足球總會第3任會長Jules Rimet(大陸翻譯成雷米特)大力奔走促成的,他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盃足球賽之父」,象徵冠軍的獎盃也稱為「雷米特盃」( Jules Rimet Cup )。
雷米特看到足球在奧運會中受到歡迎的程度,又看到現代奧運會已經逐漸受到重視,因此在他心中興起一定要將足球也推向全世界的熱誠。他接任時正是足球運動最低潮的時期,會員只剩20個,足球發源地英倫三島、巴西、烏拉圭等幾個足球最具歷史和實力的國家,都退出國際足球總會,少了這些國家,足球要推向全世界無異緣木求魚。
1928年5月,國際足球總會年度大會,雷米特親自提出舉辦世界盃足球賽的提案,立刻獲得熱烈支持,並且有匈牙利、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和烏拉圭等6個國家提出舉辦的申請。烏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兩屆奧運會金牌得主,且在1930年正是該國獨立100週年,因此獲得主辦權,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就定在1930年的7月舉行。
由於烏拉圭位處偏遠的南美洲,那時歐洲國家正逢景氣蕭條,對於遠渡重洋到烏拉圭比賽的意願不高,因此在比賽開賽前兩個月,都還沒有歐洲國家報名。法國籍的雷米特只得親自向歐洲國家遊說,最後還是只有4隊前往烏拉圭參加比賽,分別是法國、比利時、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其餘都是南美洲國家8隊,以及離南美不遠的美國隊,總共13隊成為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的主角。
這個成立之初只有7個會員的國際組織,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位33年的雷米特是最大的推手,他卸任時會員已經有85個。受到傳播媒體及科技的發達所賜,世界盃足球賽一屆比一屆成功盛大,到現在已經成為與奧運會相當的國際最大賽事。國際足球總會的會員,現在已經有204個,比國際奧會還多。報名參加2002年世界盃資格賽的共有193個會員,晉級32強決賽的隊伍更是成為國際媒體的寵兒。
雖然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的會員多達193個,但是回顧過去16屆世界盃的歷史,奪冠的仍僅限於歐洲和南美國家,得過冠軍的也只有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德國、意大利、法國和英格蘭這7個國家。
世界盃足球賽從第一屆開始,到原本預賽第4屆的1942年,因為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中止了12年,一直到1950年才又恢復舉行。
世界盃足球賽的獎盃,在第一屆舉行時,由法國的雕塑家LaFleur製作了一座底座鑲著寶石,上面一具勝利女神伸展雙臂的純金獎盃。由於價值不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將獎盃藏在意大利。1966年世界盃期間,公開展示這座獎盃,結果卻被竊賊所偷,失蹤許久之後,終於在一處垃圾箱內找到被丟棄的獎盃。
巴西隊在1970年贏得世界盃三連霸,獲得永久保存「雷米特盃」,也是目前唯一獲得這項殊榮的國家。但是1983年時,巴西的這座獎盃被偷走了,這次再也找不回來,因為據指出,純金的獎盃已經被竊賊偷走之後把金子融化賣掉,巴西足球協會只得以複製品再做一個獎盃保存。
巴西獲得雷米特盃之後,國際足球總會在1974年公開徵求新的雷米特盃設計圖案,新的雷米特盃由意大利雕刻家Silvio Gazazniga脫穎而出,由18K金製作而成,獎盃含義為象徵從地面上升的螺旋線型支撐著地球,表現出勝利者在勝利時刻的激情。這也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雷米特盃。
除了頒發冠軍球隊雷米特盃之外,每屆比賽進球數最多的球員,頒給「金靴獎」( Golden Shoe Prize ),第2多的「銀靴獎」,第3的「銅靴獎」。
1978年開始,則有另一個獎稱為「公平競爭獎」( Fair Play Prize ),評價各隊在世界盃決賽期間的整體運動風度和表現。過去都只頒給單一隊伍,但是1998年世界盃頒給法國和英格蘭兩隊。
1982年開始,由世界盃贊助廠商提供的,經由參加世界盃決賽各隊總教練投票選出最優秀球員,頒發「金球獎」( Golden Ball Prize ),得票數次高的兩位頒給「銀球獎」、「銅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