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的「五停•四念」 五停心與四念處基本上是有關聯的,這兩者用來止觀,讓心散亂的人可以把心集中。明白諸行無常的道理,因為眾生都錯認有一個「我」的存在,錯認身體為真,認為有一個「常」。因此修四念處,是很好的對治執著方法,觀法無我,是告訴我們世間沒有一個真正的我。因此「五停•四念」是三世諸佛修止觀,修定慧的入門要法,也值得我們的修行。
在此末法時期,天運的輪轉,就是要我們多讀古書喔!很多人都不知道,法末人心渙散,只要多讀古書都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性,使自己的心安定,而這幾千年前的古書為什麼會流傳久遠不滅?其實是有原因的,這些古書說白了,都是天人下降人間開啟眾生無明所傳播的「天機」,都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了。
現在的宇宙定律是要走復古之道,也就是人類生活要好,必須尋古,如此一個人的心性自然能從古文中獲得智慧力與定力的加持。宇宙中有很多奧秘,那是一種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類可以解析與洞轍。每一本古書都如同佛經一樣有加持力的,盼世人要多珍惜。
世間一切現象皆因有個「我」,才生出種種煩惱,因此佛陀教導眾生認識「無我」觀的目的,就是要放下這個「我」字的執著 所謂放下不是代表沒有,而是要在有中去想一個「無」,就是捨掉這個我。
既然當下沒有這個我的存在,當然一切煩惱與痛苦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一個我,就不會生出煩惱來了,人有痛苦,是因為有了名相顛倒佛性所致,錯把無的東西當成有的東西,因此帶給自己無限的煩惱,如果不想有煩惱,就不要常想到自己的存在。
放眼望去,塵沙滾滾,這些所謂強者,都到哪兒去了呢?歷史上這些再強的人,誰留下來了呢?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
表面看好像人善被人欺,但那個欺侮人的強者,他也沒有佔到便宜,而那個被人欺的弱者,是非善惡自有公道,他也不一定吃虧。孔子說:「損人自益,身之不祥」去做傷害別人的事,自己就是一個不祥之人。其實在這宇宙當中,是沒有強與弱的區別,佛陀早告訴我們,眾生一切是平等的。這就是為什麼人類要透過修行才能超越自己的心靈,不修行的人只是尋找外在的假東西,求身顯達貴,以為這才是真的。但修行者心靜不染濁,並非屈就於勢力的迫害,而是順服天理良知。
心量狹小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人與人之間應該善待周遭每一個人,而這每一個不相識的人,都是我們前世的親人,你前一世愛他,為什麼後一世不能再愛他呢?這就是眾生無明,因此時時廣結善緣,善待每一個生命,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否則人活在世上是在追求什麼?追求仇恨嗎?那就太不值得為人了。而人世間不管強也好,弱也好,一切皆是幻化虛假,爭得了一時,又能如何?切莫讓虛假幻影所迷惑,因為一個起心動念的惡念都是一個輪迴,所以人要管好自己的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天地因能包容萬物,因此顯得偉大,因此我們也要學習如何去寬容十方,包容一切是非善惡,在自己心中都不生一點疑惑,好好認清自己的心,把握自己該行的方向。這好比喝一杯茶,茶本身是清淨的,就像我們的自性,它能解眾生的乾渴,讓我們獲得甘甜,而這個滋味只有喝過茶的人能知。因為自性就在每個人的身上,身外無佛,心隨萬境轉,認清自性的清涼,就會感到甘味無窮。
人生常抱持著無常觀,就會覺得生命的渺小 如此在小事上就不會處處與人計較了 其實這個「我」,在整體宇宙來看就像一粒灰塵 這麼小的灰塵,去跟天地計較什麼呢? 無我本不生 萬法為自性 眾生性無明 認假為清淨 自我若不存 自性恆常隨 常中生無常 便知短與長
水 羚 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