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2 15:27:58瀏覽72|回應0|推薦0 | |
【阿波羅新聞網2013-02-14訊】
按:本文為作者2013年1月10日在天則研究所、中評網主辦的「2013『新年期許』論壇」的發言修訂稿
作為一個研究歷史的學人,我今年其實沒有什麼期許。看到前面的單元談對領導人的期許,對政治和 經濟的期許,我很慶幸沒被安排談這些問題。歷史學人不大關心當年的事情,他們要麼關心一百年前後的事情,要麼關心5-10年之後的事情,比如我預測“五年 看改,十年看埋”。當然,不想馬上就埋,我覺得如果本屆領導人在第一個任期內不啟動改革,第二個任期內是否啟動,其實已經無關緊要了。 公認普世價值,“特色”沒有市場 我本來被安排在下午就國際問題發言,多少也準備了一些,現在稍稍提及。我覺得人類有一個大的趨勢,就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制度網路化。現在遊戲 規則變得越來越明確了,任何超越公認規則的行為,將來都會被國際社會所拋棄。民族主義會逐漸縮水,普世價值會被廣泛認同。這樣一個大趨勢下,中國作為地球 村的村民,很難繼續強調自己的特殊性,強調“中國特色”沒有市場。 尋求最大公約數,改革共識是底線 接著談改革共識這個話題,我也參加了張千帆教授舉辦的共識論壇,也在《改革共識倡議書》上籤了名。有人覺得這份文件很不夠勁,拿來跟幾年前的那個憲 章比較,問我為什麼要簽名?我的回答是,我認為憲章所講的是宏觀的理念,現在要達成的是一個最低標準,是我們最基本的共識底線,這個共識應該是朝野左右各 方基本上能夠接受的東西。基於此,我簽了這個文件,但並不等於我對其中所表述的所有觀點都滿意,都認為到位了,我覺得還有話要說。 重作歷史決議,拋棄歷史包袱 一是需要清理歷史包袱,再重做一個歷史決議。改革開放實際上也有一個理論上的準備,回顧八十年代的真理標準討論,以及後來做出的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 題的決議,應該說是改革開放時代執政理論的基本梳理和表述,它總結了毛時代的失敗和錯誤,也為後來三十年的改革開創了一條思路,這樣的東西現在還是需要 的,不僅要回顧三十幾年來改革的歷史並做一個歷史的評價,甚至還應該回到六十多年前,從1949年以來還有哪些歷史問題沒有講清楚的,需要講清楚,哪些是 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應該把歷史問題理順,比如毛澤東,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負資產了,我覺得應儘快拋棄。 頂層設計超前,底層設計落後 剛才還講到了“頂層設計”的問題。眼下、去年和前年,大家都在談這個問題。我認為“頂層設計”可能是完美的,甚至是超前的,但是“底層設計”是非常 落後的。比如我們的教育,完全是為了培養順民、臣民設計的,而不是為了培育公民社會設計的。學生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無論將來到社會上成為官員還是老百姓, 他們的教育模式和思維框架都是一樣的。在這樣的“底層設計”之下,國民能不能夠擔負起公民社會責任,是很成疑問的。所以,再好的“頂層設計”,如果沒有完 善的“底層設計”的話,也可能是空中樓閣。 學習新加坡,不如學台灣 接下來談談熱議中的學習新加坡問題,我認為學習新加坡其實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新加坡實在是一個太小的國家,李光耀及其家族,其實 是用管理一家公司的方式,來管理一個城市國家。這個國家沒有多少農業,沒有真正的國防,也沒有太多的民族問題,靠國際貿易就可以基本解決國民經濟問題。新 加坡又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一方面繼承了英國殖民時代的法律制度,同時它也很獨裁,用嚴刑酷法管理國家。對我們這樣幅員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區 域文化各有特點的多民族國家來講,是不適用的。所以,如果學習新加坡,只能從地方自治的角度有所借鑒。 基於此,我覺得與其學新加坡模式,不如學台灣模式。國共兩黨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在各自的發展中走了不同的道路,有共性也有相互學習的必要。國民黨從近代會党進入了現代政黨的行列,共產黨也要完成這樣的轉型,台灣的經驗更值得重視。 改革政治體制,開放黨禁報禁 所謂“改革開放”,應該有重新的詮釋:改革就是指改革政治體制,開放就是要開放黨禁報禁。有個被認為是金科玉律的東西,叫做“黨管媒體”,在座有很 多法律專家,我不知道“黨管媒體”於法有什麼根據?這是個違憲的提法,而官方則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家還沒有從法理上進行質疑。 與其赦免貪官腐,不如清理門戶 最近我寫過一篇評論,題為《與其赦免貪腐,不如清理門戶》(其中提出:全體黨員幹部重新登記,不願公開財產者,可選擇放棄。出局後若不忿,根據憲法第三十五條關於結社自由之規定,可另組一個“腐敗黨”來競爭。以此格局兌現當年“一人一票”的普選承諾,我預言中共仍會執政)。 我的好幾位朋友都主張“赦免論”,在搜狐財經的一次討論會上,我也舉手贊成,但發現贊成的人非常少。我對“赦免論”的質疑是:如果體制不能保證赦免以後不再發生腐敗,赦免也就是一個空中樓閣。此後在網路上,支持“赦免論”的專家遭到了網民一邊倒的抨擊,我則倖免遇難。 原標題:2013——沒有期許,只有反思和預測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