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3 14:14:04瀏覽402|回應1|推薦2 | |
詩畫風景 瘦西湖 揚州
煙雨江南瘦西湖 揚州柳,青絲綢,一絲青衣,千年水流。四時八節,風晨月夕,一瘦便有千姿,一湖便有萬種風韻。蜀岡之中,私藏了這一東方的美麗,行至古城的勝景之處——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瘦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 瘦西湖 瘦西湖的美麗景致,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複在《浮生六記》中贊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五亭橋乃瘦西湖的標誌,橋建於湖面最為開闊之處,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是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該橋於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年)巡鹽禦史高恒所建,是因為建於蓮花堤上,還是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叫蓮花橋。 五亭橋 如果說五亭橋貌有帝王之氣,那二十四橋則兼詩情秀氣,“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婦孺皆知。詩因橋而詠出,橋因詩而聞名。單項式橋名就引動多少文人學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筆墨官司。 《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據說二十四橋原為吳家磚橋,周圍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本是文人歡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時有二十四歌女,一個個姿容媚豔,體態輕盈,曾於月明之夜來此吹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獻上,請杜牧賦詩。 瘦西湖 傳說是優美的,也有野史說成是隋煬帝的作為,二十四橋即煬帝以歌女之數改名,但無以稽考,只能留給後人鑒賞。宋代沈括是以嚴謹著稱的,他在《補筆談》中,對二十四橋一一考證,論證揚州確有二十四橋,證明了揚州無愧於“橋鄉”的稱號。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黛玉思鄉之情,特別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橋,六朝遺跡……”。 瘦西湖萬花園以花為載體,展現瘦西湖的人文、生態及休閒的三大功能,占地 500 畝,以展示揚州花文化為出發點,展示 160 多種 200 萬盆(株)中國與世界名花。以古典歷史名園為線索,結合諸多歷史遺跡,將唐代城門城牆、宋代亭台、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錦泉花嶼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揚派盆景糅合在一處,進一步渲染出“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山水勝景。同時,萬花園也齊聚了 27 座城市的市花,讓各地遊客在賞花時找尋自己心中最愛的花卉。 瘦西湖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