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茂中
【明慧學校】春秋戰國時代儒家學說非常盛興,有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之稱的學者孔子,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孟子被尊為「亞聖」,二位聖師,學識淵博,傳授儒家思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勉人。當時二師看到春秋戰國列國互侵、戰亂不斷、舉國不安、民不聊生。憂國憂民,希望國家能長治久安,行仁政,使人民能安居樂業,故不辭勞苦周遊列國,向君王勸說以仁道論政治國。
孟子得意門生萬章,勤學好問,對有件事一直迷惑不解,萬章請教孟子說:在鄉里大家都公認鄉愿文質彬彬、逢人恭維、不道人長短、不說人是非,從不得罪於人,人人都說鄉愿是好人。為甚麼孔子說他是壞人,討厭他,並且還批評鄉愿是「德之賊」,這是甚麼原故?
孟子回答:鄉愿是個聰明的人,做人處世八面玲瓏、面面俱到,文質彬彬,逢人恭維有禮。一心只會討好別人,取悅別人來塑造自己忠厚老實、公正廉潔、與世無爭的形象,騙取別人對他的好感,希望人人說他是好人。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只顧自己的利益,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親和好人的樣子,不敢說實話,不敢論是非,罔顧道義。這種人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之輩,這種偽君子的假好人,表面看起來是好人,其實是騙取民心、不忠不義、同流合污的壞人,對社會國家沒有益處,所以孔子討厭他,稱呼他為「德之賊」。
(原文)
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硃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備註:鄉原的原字,讀去聲,同愿,孟子趙岐注,原當善字講。
出處: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9/4/4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