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如來藏及十二因緣了悟佛道
2017/05/16 10:14:31瀏覽312|回應0|推薦7

我佛傳法迄今,已超過數十世紀,延續至今,佛燈依然明亮,佛作為人心重要精神支柱,俯仰天地無愧 ,最勝光曜出三界 ,淨識為相度佛子,所以說佛是真實的,到底在三世時空,以及生生世世的解脫道中,慈恩無量,光耀寰宇 . 

佛最先轉法輪,釋苦諦,解無明惑本的迷妄流轉,喻凡夫皆在迷妄的生死大海流轉,在無明長夜輕聲嘆息 ,在煩惱苦痛的荊棘,滿身是傷 . 因為我佛憫傷一切有情,欲救度一切眾生出離煩惱憂悲,因此在大約四十年的講述歷程,歷經阿含、般若時、華嚴以及法華時 ,巧拙施設以應眾生根器之不同 ,然一佛乘,乃是佛的人生,在法華經總結的說法,也是菩提出離心之後,圓滿融攝的教法 ,佛肉身入滅,無量光明普照世間不斷 , 是真常,亦是無常,常真常之心,無常無常生死 ,元淨妙明本心覺,常照五蘊性空性 . 

昨日獨壇經,佛談到 "蘊與界" , 佛說達上智者 ,蘊界無別,同一性,凡夫心常分別,因此不能了解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即如如之性 , 一切眾生平等,具足這樣同等殊勝佛性 ,曰真如,曰如來藏也 ,如來藏及成佛之道的果德 ,在修行已明此果德 ,則心 佛 眾生 無差別的內在佛性,是一鼓舞之源所在 ,  即心元是佛,不管在徬惶惱忿之際,思念佛恩之能仁, 平靜之心漸漸安住 ,這如來藏的了解當然是非常重要. 

如來藏即佛性果德 ,這是一佛因乘果乘之總攝,是一種圓滿體悟之講說,是在最後講法時期的壓軸講經,佛的本事法華經上體露無餘 , 在化城喻品講的也就是這個 ,一切的真幻,在體悟空性之理、無相之鏡、當體 ,即達摩傳心之法: 本初心佛 不重立於文字 與涅槃妙心付矚迦葉意同 ,反觀自心,本然湛明與佛無二,何不是佛 ? 佛名也是方便,也是施設,因為一切眾生佛性如如 ,只是追逐聲色外境的美妙,沒有內省如來藏心,不識如來藏本心,因此輪迴不息,也不惜跟輪迴較勁 !  

釋迦牟尼佛提出 十二因緣 ,將首 、末緣起、還滅過程,透過其自覺心的思考,終於輾轉解開,憂悲苦惱的原因,這個因緣就是生有、愛有、取有,追溯至元,則真妄一心同源,未修則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六入,六入緣受,受緣觸,觸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憂悲苦惱 ,這樣思路過程就是進如佛的智慧階梯裡面了 ! 如來藏的果德 ,六度而修.

總以禪定、般若、持戒、布施、忍辱、精進波羅蜜 (這些都是究竟上言,與法華相同、因果相同,因及果,果即因) 來修如來藏之果德 ,契入佛的本心,自性本心,智慧頓顯 ,印證自己的菩提心 ,本來妙明、本不生滅 ,本無增減、色空一如,色即空,空即色 ,分別即差 ,所以這都是圓覺的 ,一念的,沒有改變什麼 ,隨緣的 ,沒有緣起不緣起 ,安住在這種智慧,以六度修果,等於是在因上修,因果無別,緣起是條件而已 ,就是條件有了,花果遍滿 ,心量周遍,廣大無礙,這才是一切處,再收攝入寸心之間,寸心也是名,自性自度開悟,佛道上覺者行列歡慶迎接了 ,也許這就是大圓滿境界之談吧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ont1000&aid=10274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