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6 16:46:54瀏覽491|回應1|推薦31 | |
2011是詩的盛世年,詩集出版量倍增,詩的秘密集會接續進行,告別此一建國百年盛世,不曉得詩在2012年將會邁向怎樣的境地,我期待能有更多大量的讀者投入。不過,我得暫時擱下手邊詩集,暫停一切詩閱讀。 「重覆的意象,相同的語碼」,是我近日閱讀發現的一個嚴重現象,個人特色無法彰顯,風格近似,猶如集體創作,倘若將作者姓名刻意抹去,我竟分辨不出何人所為。作家們形容新世代創作者「面目模糊」,難道果真是如此嗎?那麼,我們就立即來進行試驗吧,取同一世代創作者為參考,摘錄謝三進、林達陽、余小光三位七年級詩人的詩句,交由諸位詩友格友們自行比對判定。
以上三組詩句,作者依序是林達陽(《誤點的紙飛機》)、謝三進(《花火》)、余小光(《寫給珊的眼睛》),句句固然皆屬佳作,然詩的肌理脈絡趨近,初讀讓人誤以為係出自同一人手筆,因而產生詩同質性過高的迷思。用散文來寫詩,同質化現象是必然的結果嗎?我心中沒有解答,畢竟一直以來,我都是自己一個人讀詩寫詩的。詩去除手銬腳鐐之後,享受無聲韻平仄束縛的自由,理應發展自己的典範啊!它會朝怎樣的方向行進呢?就好比父母養育子女看待他們學步一般,我們一點都不知道他們踏步時的小腿將會彎曲成什麼模樣啊!得靠他們自己自由發展才行。 即使如此想,我仍憂心此詩作模糊的現象將在詩壇無限擴張,害怕自己有一天竟也緩緩步入陷阱之中。我決心暫時停止詩閱讀,重新回頭審視自己創作的初衷。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