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0316 愛無疆界誠救援 Giving with Love to Relieve Suffering and Care for the Earth
2016/03/17 21:00:44瀏覽264|回應0|推薦0

愛無疆界誠救援 Giving with Love to Relieve Suffering and Care for the Earth

 

傳訊相助銘於心

愛無疆界誠救援

香積供應合口味

防災環保廣宣傳

 

  證嚴上人開示:

 

(2016.3.14 塞爾維亞,志工帶著奶粉及日常用品,前往希德火車站難民營關懷)

(難民委員會委員長 Vladmir Cucic:「我要對慈濟致上最深摯的感謝。過去沒有團體像這樣幫助難民,五年來不曾有過。」) 

看到,塞爾維亞傳回來的訊息,也是很感恩。其實,我們住的那一個飯店,網路在維修,也是無法傳;不過當地,也已經有志工!志工菩薩,他們提供他的家,把慈濟人帶回家,在他的家傳回來訊息。

 一大早六點鐘,就訊息傳回來了!

 (2016.3.15 塞爾維亞,塞爾維亞難民委員會,邀集 NGO 團體與會,依難民現況共商對策)

 昨天的訊息,難民委員會召集了 NGO 的團體,一共,有十幾個來開會!他們,就是要報告大家,第一是感恩,這一段長期的時間有這樣 NGO 的團體,走入了他們的國度,也來幫助難民的過程;他們都一一感恩。

尤其是對慈濟,提出了三次,很誠懇地表達出了,慈濟人的那一分的及時的付出,很誠懇的愛的靠近難民;而且,他們說,有所要求就很快地、及時供應,而且,都是很誠懇的、很溫馨的。說了,有三次;每一次說的都很飽滿 -- 慈濟在那裏做甚麼。

這一位委員長,所描述的,都是對慈濟的,這一分愛的能量,那一分的了解!而且,他也提起了,我們提供熱食給難民,因為,這種物資等,是有一點缺(乏)!

慈濟人,他們就馬上提供自己帶來的糧食,就是香積飯,當場泡,也是介紹我們的香積飯的因緣,是為了國際救災而思考了如何方便於在不便的地方,可以不會餓肚子,而且,美味可口,又有衛生、又有營養等等,就是有多種口味!

很感恩他們,平常都是必備的,所以他們帶出去的有這麼多種,就給予他們看;就當場泡著讓他試吃 -- 讓大家試吃!他們,很開心,最喜歡的,就是番茄 -- 番茄飯,這個口味!

 (2016.3.15 花蓮靜思精舍,基金會同仁學習泡製香積飯,將提供塞國難民食用)

 昨天,我就要我們祖淞,宗教處的清修士去學習,如何泡這一鍋飯。因為,不允許煮飯;所以,我們不是煮飯 -- 只要有開水、有這樣的大悶鍋,就這樣將它攪拌一下,燜起來,它保溫了。

果然,昨天十一點開始;到了三點,我們宗教處,整鍋的飯和粥,全都推來給我看,而且,還給我吃 -- 還熱熱的呢,好吃耶!

真的是,粥也好吃、飯也好吃!真得是,又是熱熱的。十一點開始,到三點,一共將近四個鐘頭,還是熱的!我就想,這是很好。

 (2016.3.12 塞爾維亞,聯合國難民署發放食物及飲水)

 但是一大早,又接到了他們這樣的訊息,難民(委員會)委員長,他就說,可能難民滯留在那個地方可能要到十一月;或者是過了年的年初,他們就要建造一個空間,還要為孩子的教育、還要為難民的生活 -- 硬體、軟體等等,他們,也要為難民安住下來;在難民營裡,要有一個品質的(水準),給予難民生活!

這樣的國家,真的很有人道精神!

他提出了很多、很多項,將為難民所付出的(設施),讓 NGO 團體能理解!我們也已經了解到了這樣的訊息了。

(2016.3.15 花蓮靜思精舍)

 不過我們目前,昨天,已經準備好的十天(份)的糧食,(約)兩噸的重量。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組員陳祖淞:「目前,在精舍已經開始準備。預計,提供一天兩千份的香積飯。我們是預估用空運的方式,因為要及時的送達。」)

 宗教處,清修士要過去的;他學會這些功夫,去傳功夫!不只是傳功夫,還承擔起了師父對大家那一分的感恩與關懷!這都是,使命必達的菩薩

 (2016.3.14 印尼萬隆,慈濟志工與紅十字會合作,為災民提供生活用品及糧食)

 也看到了,在印尼萬隆的水災,河川暴漲了;漲到了有的到三公尺。

幾天來,慈濟人在萬隆,愛的能量會合起來,救災的工作,也都是大家很忙碌,用心付出。

看到,及時行動,他們都已經做到了!最重要的,那就是環保!垃圾減量,清淨在源頭,才能真正的幫助整個地球不受汙染,能夠節能減碳。要不然,實在沒辦法。

 (2016.3.3 上海黃埔區,慈濟志工邀請上班族及民眾,參與每月一次的夜間環保資源回收)(2016.3.11 上海寶山區,每星期的環保日,志工在將近千戶的社區裡,挨家挨戶回收資源)

(2016.3.13 上海閔行區,社區環保日,居民主動拿回收物來參與分類,志工也把握機會分享環保知識)

 上海的街道裡,我們也可見到慈濟人在這樣繁榮的大都會區,街頭裡,去做宣導! 

不是做不到,只要我們一念心動,身體力行,沒有做不到的事。會破壞大地的汙染空氣,這是人的一念心、一個舉動,變成了這樣子;我們,回過頭來也是一念心、一個舉動 -- 一念心,環保意識提升來,伸手伸出來,彎腰把這樣的垃圾都完全回收、分類,到處、到處去做宣傳。

「晨語」,早上也這樣說,佛陀的弟子在佛的道場聞法,就是期待要傳法。

付出,其實是自己所得;做出去之後,自己的心裡,會得到了很輕安、自在!

救濟的物資付出去,對方是得到的是物資;可是我們做到的,心靈的感覺,那就是德行的累積 -- 做了之後那一分的輕安、自在,就是不一樣。

總而言之,「得者,德也」。德,就是道德的德;得到的「得」,就是我們做的人,所得到的「德」!

總而言之,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人世間苦難偏多,需要菩薩的愛,人人,總是手牽著手,心連著心,愛的能量不斷地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音引用自大愛電視台文字之著作權屬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所有。 末學感恩虔誠合十 

*相關閱讀:【證嚴上人03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心向和平 調苦解厄   引用自:慈濟基金會全球資訊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phialai75&aid=5040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