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捷運公園、金色水岸整排的金鈴子(苦楝花)盛開,
細緻優雅的小花,像三月煙花、三月雪花,樹形也很優美!
愛詩網台灣古典詩資料庫讀過一首苦楝的詩作,
另外,閱讀李勤岸教授的台語詩集以後才知道:
在台灣原住民傳統中,金鈴子是觀察四季的植物,
開花時表示美好的春天,是報春花,有淡淡的香味!
苦楝花 作者:蔡哲人 物產詩/林
群芳譜上號金鈴,開遍長隄有異馨
三月春殘方郁馥,諸天花盡始娉婷
佳人未解簪雲鬢,楚俗曾傳吊屈靈
廿四番風甘殿後,紫英霜萼滿離亭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載於《詩報》第9 期,1931 年4 月3 日。
苦楝俗稱苦苓、紫花樹、金鈴子,落葉喬木,耐潮風、鹹土、高溫,為抗旱的本土種植物,常用於行道樹、園景樹,適合海邊造林的樹種。
端午節配戴可驅蟲避邪,
3 月中旬掉盡葉子後始開淡紫色團花,
5 月中旬淡紫色的苦楝花被梅雨打落一地,
地上彷彿砌滿了數不盡的紫色小珍珠,
這等視覺美景著實無價。
客家人門前常種苦楝,表示吃苦耐勞,
閩南人因其諧音為「可憐」,不喜在家種植。
本詩專詠苦楝花,果實像金鈴,用途廣泛,香氣襲人,
花期長,又是花信風之一,尤其被黃梅雨打落之後形成的「五月紫雪」美景,更是美不勝收。
【作者】
蔡哲人(? - ?),號春江,臺南鹽水人,加入大正4 年(1915)創辦的玉峰吟社。幾年後,蔡哲人歸鹽水港,另組「月津吟社」。
大正12 年(1923)嘉義義竹的竹音吟社主持人與鹽水的「月津吟社」蔡和泉(星岩)、蔡伸金(秋江)、蔡哲人(春江)交識,每月聯吟,由鹽水、義竹輪流舉辦。昭和11 年(1936)嘉社第二十回大會,由月津吟社於鹽水公會堂主辦,月津吟社蔡哲人提案發行嘉社同人集,以作為二十回大會紀念。
【注釋】
1. 群芳譜:明代王象晉(1561-1653)《二如亭群芳譜》三十卷,介紹植物特性和栽培的著作,記載植物種類四百餘種,觀賞植物佔約一半,尤其重視植物形態特徵的描述。
2. 金鈴:楝樹結果如小鈴,熟成時黃褐色如金鈴形狀,故得名。
3. 長隄:河邊、海邊的堤防。意謂苦楝樹生命力強,適合做海邊造林的樹種,或河堤邊防汛、造景的行道樹。
4. 娉婷:娉,音ㄆㄧㄥ,娉婷,輕巧美好。
意謂楝樹於3-4 月開花,花期至5 月中旬,此時已至春末,多數花種已凋零,而苦楝樹的紫色小花仍然盛開,散發濃郁香氣。
5. 楚俗曾傳吊屈靈:
吊,應作「弔」,哀悼。屈靈,屈原的靈魂。
西元五世紀,北朝吳均《續齊諧記》記載「屈原五月日投汩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楚國人相信水中蛟龍怕楝樹的葉子,
所以用楝樹葉子包裹米食,投食到水中,
此為中國文獻中第一次出現的楝樹傳說。
6. 廿四番風:即二十四番花信風,
江南地區應花期而來的風,
自小寒至穀雨,共四個月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
每五日一候,有二十四候,每侯以一種花為代表的信風。
每個節氣有三番花信,
小寒是梅花、山茶、水仙,
大寒是瑞香、蘭花、山礬,
立春是迎春、櫻桃、望春,
雨水是菜花、杏花、李花,
驚蟄是桃花、棣棠、薔薇,
春分是海棠、梨花、木蘭,
清明是桐花、麥花、柳花,
穀雨是牡丹、酴醾、楝花。
意謂楝花風是穀雨節氣前最後的花信風。
7. 離亭:古代人在城外道路旁用來送別宴請、休息乘涼的小亭子。意謂整樹的淡紫色苦楝花被黃梅雨打落後,在離亭和地面上鋪滿了一層紫色的地毯,美不勝收,因而有「五月紫雪」之稱。
【延伸閱讀】
1. 傅錫祺〈楝花限支韻〉,《全臺詩》第貳拾壹冊。
2. 林玉書〈楝花〉,《臥雲吟草初集》卷五。
(王惠鈴)
資料來源:愛詩網---台灣古典詩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