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9 15:31:54瀏覽316|回應0|推薦4 | |
修行之人當「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為何要從三毒下手?因為佛於四聖諦告訴我們:「身心痛苦,是苦的事實;皆因貪瞋癡,造成苦的起因;若要身心解脫,當要滅除苦因;唯有勤修戒定慧,才是滅苦之道。」 以八正道來看:「正見、正思惟,屬慧;正語、正業、正命,屬戒;正念、正定,屬定;正精進通三學。」用六波羅蜜來分:「布施、持戒、忍辱,屬戒;禪定,屬定;般若,屬慧;精進通三學。」就事相漸修來說,神秀大師云:「諸惡莫作,名為戒;眾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從理上頓悟來論,惠能大師言:「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雖然解釋不同,其義是不變的。 人因無明愚癡,不明境界本無順逆之差,皆因妄心之分別,故對順境起貪,逆境起瞋,常境起癡。境皆無常不實,故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明白此理,就可依惠能大師所教導的方法修行「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不取則無貪,不捨則無瞋,以智慧觀照則無癡,故僧璨大師言:「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若於境上,不起憎恨、貪愛,自然就能明白大道,即是見性成佛道也。 坐禪時當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修行不是只為個人解脫,而是「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有了正確的知見之後,就以平常心來靜觀身心,如僧璨大師所教:「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此為空有不住,能所雙亡,應用無礙,動靜無心,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觀照此身,無常無我,妄念紛飛,此為多心。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