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6 13:29:55瀏覽524|回應0|推薦14 | |
寫了關於阿歆小考成績的事,不由得想起高中時代一件得意的事。 高中三年女校生活,我們班雖然沒被拆過班,不過同窗三年,感情並不算好。曾經聽說很多人一生的好友都是高中時代結交的,我並沒有結識到這樣的莫逆之交,後來也幾乎都沒什麼聯絡了。高三時導師兼英文老師甚至爲了聯絡班上同學的感情,硬是費財費力跟朋友借了白沙灣別墅,以為在外過夜一晚能有所改善,結果幫助並不大。 後來有一次跟幾個熱心班務的同學大概有點討論出箇中原因,就是班上的小圈圈太多了。我們那時是第三志願,班上有外縣市考進來的住宿生,功課都很好,因為她們平時的生活除了唸書還是唸書。另外一群是住在北市常常一起通車的千金小姐們,爸爸媽媽不是高中老師就是大學教授,不然就是作生意的好野人,跟我們北縣這一群勞工階級子女的家庭有點貧富懸殊。班上還有一群是感情太好被拆班到我們班的散戶,這些人不同班了還是天天中午拿著便當到處串門子,跟老班友一起吃中飯。就這樣,班上同學的感情散得可以。 高三第一次英文期中考,題目難得可以,班上一片哀鴻遍野,記得不及格的一大票,再來都是六、七十分,連八十的都寥寥無幾。不過老師還是很欣慰的說,竟然有兩個96分,而且都是英文小老師,可能跟別班的成績比起來,這兩位同學真的讓她英文名師的招牌很掛得住。 那讓大家跌破眼鏡的是何方神聖呢?一個是爸媽都是大學教授的吳同學,聽說他們家常有外國人進進出出,她信奉的又是摩門教,常跟阿斗仔打交道吧!另一個就是我啦,我爸爸作了好一陣子某大廠經理司機,常要招待外賓到風景名勝遊山玩水,所以有記憶以來到父親退休,他都一直好學不倦,永遠都在自學英文。所以我也是家學淵源,對英文有濃厚的興趣。 當我們一前一後上前去領考卷時,大家好像若有若無的對教授女兒的評價有點理所當然;對我,老師、同學們真摯的掌聲,我感受到了那股超越貧富貴賤和社會階層的默默喝采。儘管人生的起跑點可以不同,感謝知識,果然可以成為力量,策勵我們去完成人生每一場精采的演出。 多年後,教授的女兒照著父母的安排出國唸書去了;我經過一些波折進了一流學府,家裡從來沒有能力爲我打算、安排過出國之路,所以我也從來沒有過出國念頭,出國就得適應國外的語言、文化,好累。結果我還是跟著教會四處訪問、傳道,世界各地也算走過幾遭了。 傳道書三章十一節:『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雖是這樣,人並不能參透神從始至終的作為。』 那個年代的父母,教育我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藉著公平的受教和考試機會,才有可能改變家裡的社經地位。這個年代卻有點不同了,從前的年代是『共貧』,所有的人都差不多窮;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有些父母已經提升了社經地位,他們可以提供子女更好的教育資源,讓下一代的孩子贏在起跑點,讀公立大學,繳少少的學費,甚或已幫他們預備好創業基金。社經地位不佳的父母,可能供不起孩子,孩子也不爭氣,只能唸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壓力只好辦助貸,畢了業就負債累累。這是怎樣的一個循環阿? 我還是慶幸自己生在那個年代,一個不知道、沒聽過、沒見過特別有錢的人的時代。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