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諺語 ‧ 修辭 ‧ 心理(一)
2016/06/19 23:24:44瀏覽568|回應0|推薦0
諺語是流傳於民間的簡練話語,屬於人們生活經驗的集體智慧結晶,具有某種程度的現實意義,各民族皆不乏此類民間文學資產。

諺語如何產生、進而流傳?根據朱介凡先生的看法,諺語的產生通常有以下五步驟:「動機→創意→造句→認可→傳述」,前三者是個人行為;後二者屬社會共識。【註1】

一般而言,諺語具有通俗、精練、耐人尋味的特質,並藉由某種修辭手法打動人心;以下擇取諺語修辭中較具特色者——相對、兩分、回文、誇飾、譬喻等探析其潛在的語言心理:

(一)相對修辭

「相對修辭」是將兩種不同或相反事物、觀念對列,互為比較,使意義更為明顯,並達到加強語氣的效果。一般所稱的「映襯」即屬此類。舉例如下:
※ 朱門生餓殍;白屋出公卿。
※ 親者割之不斷;疏者續之不堅。
※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 巧詐不如拙誠。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上述諺語屬「映襯法」中的「對襯」:將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如「朱門」與「白屋」相對,分別再用「生餓殍」和「出公卿」形容,造成強烈對照,使人留下鮮明印象。

除了 「對襯」外,「反襯」亦屬映襯法之一,例如:
※ 敗棋有勝著。
※ 閒人有忙事。
※ 盜雖小人,智過君子。

此種修辭是針對一件事物使用恰好與此事物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如「閒人有忙事」使用「有忙事」來形容「閒人」,言簡意賅,同時也產生某種幽默、嘲弄的效果。

不論「對襯」或「反襯」的諺語,皆用對比的方法增強說服力;事實上,在日常生活裡,人們習慣使用「相對」的思維模式對事物加以描繪、論辯,使讀者或聽者從語言文字的表層意義聯想更深層的主題內涵。

此外,「相對」修辭也反映出人性內在的矛盾心理,以上述諺語「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為例——人有喜、怒、哀、樂等矛盾的複雜情緒,諺語將這些矛盾並列,除了呼應人性,也易引起聽者心底共鳴,進而得以流傳。


【註1】:參見朱介凡著:《中國諺語論》(臺北:新興書局、1964年12月、頁236)。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ng072166&aid=6245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