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2 16:11:07瀏覽467|回應0|推薦5 | |
@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7%E5%8D%A2%E9%81%AE%E9%82%A3%E4%BD%9B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毗盧遮那佛(梵文 वैरोचन,Vairocana),乃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又譯為「毗盧折那佛」、「毗盧舍那佛」、「盧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來」(梵文 Mahavairocana)。
名稱釋義: 毗盧遮那(Vairocana),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1],唐朝實叉那陀譯《八十華嚴》採用此譯名。 但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出的《六十華嚴》,譯為盧舍那[2]。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至此世界,名『娑婆』,以金剛莊嚴為際,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住;如虛空,以普圓滿天宮殿莊嚴虛空雲而覆其上,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遶,其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世尊。」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亦即是釋迦牟尼[3]。 又《八十華嚴》卷75:「佛子!於汝意云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 唐般若另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本中,此段譯為「今世尊毘盧遮那如來是也」,可說明梵文《華嚴經》本中,毗盧遮那如來與釋迦牟尼是可互換使用的。 因此嘉祥吉藏大師在《華嚴遊意》說明,盧舍那佛即是釋迦牟尼的稱號[4]
各派見解: 原出自《華嚴經》,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佛教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 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 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 密宗則認為毗盧遮那佛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剛界的根本。他是密教最大本尊。 因為譯名不同,造成佛教內部不同學派,對「毗盧遮那佛」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譯名不同: 舊譯《華嚴經》(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譯為「盧舍那」。 新譯《華嚴經》(于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譯為「毗盧遮那」。
各派見解: 華嚴宗據此認為:毗盧遮那與盧舍那分別為音譯的全稱和略稱。「毗盧遮那」為報身佛,是《華嚴經》所說蓮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
天台宗以毗盧遮那佛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身佛。 法相宗與上述解釋相同,但所尊稱略有不同。法相宗以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身,盧舍那佛為受用身、釋迦牟尼佛為變化身。
密宗視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摩訶毗盧遮那,梵文Mahāvairocana)為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尊奉的主尊之一。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在密教經典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由中印度密宗大師善無畏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在洛邑大福先寺譯成漢文。
化身:毗盧遮那佛的憤怒化身是不動明王,相傳曾經降伏過大自在天,是佛門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的化身[5]。
明朝淨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認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為毗盧遮那佛所化身。[6]。
在尼泊爾,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是尼瓦爾人地方神馬琴德拉納特。
注釋: 1.《一切經音義》:「毗盧遮那,案梵本『毘』字應音云無廢反,此云種種也。毘盧遮那云光明照也。言佛於身智以種種光明照眾生也。或曰:毘,遍也。盧遮那,光照也。謂佛以身智,無礙光明,遍照理事無礙法界也。」
2. 《一切經音義》:「盧舍那,或雲盧柘那、亦言盧折羅、此譯雲照,謂遍照也。以報佛淨色遍周法界故也。又日月燈光遍周一處,亦名盧舍那。其義是也。」
3. 《八十華嚴》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4. 《華嚴遊意》:「建初法師曾以此問興皇一大學士。云:舍那、釋迦,為一為異耶?答云:舍那釋迦,釋迦舍那。建初即云:我已解。」 5.《阿彌陀秘釋》:「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 6.《彌陀疏鈔》:「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 __()__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