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涅盤經》-經文摘選
2014/03/25 11:34:08瀏覽807|回應1|推薦5

from: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91628.aspx 中文百科在線

(補述):
《涅盤經》-經文摘選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名生四趣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如是經典乃是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習。
  善男子。譬如農夫春月下種常有悕望。既收果實眾望都息。善男子。一切眾生亦複如是。修學餘經常悕滋味。若得聞是大般涅槃。悕望諸經所有滋味悉皆永斷

若有聞者聞已信受。能信如來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爲希有如優曇花。我涅槃後若有得聞如是大乘微妙經典生信敬心。當知是等於未來世百千億劫不堕惡道是大涅槃。亦複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後七劫不堕惡道。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見佛性。

又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所流布處。當知其地即是金剛。是中諸人亦如金剛。若有能聽如是經者。即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其所願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說。汝等比丘應善受持。若有眾生不能聽聞如是經典。當知是人甚可憐愍。何以故。是人不能受持如是大乘經典甚深義故

善男子。譬如霧露勢雖欲住不過日出。日既出已消滅無餘。善男子。是諸眾生所有惡業亦複如是。住世勢力不過得見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滅一切惡業

善男子。若有眾生發心始學是大乘典大涅槃經。書持讀誦亦複如是。雖未具足位階十住則已堕於十住數中。或有眾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貪怖或因利養聽受是經乃至一偈。聞已不謗當知是人則爲已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複次善男子。如日月光諸明中最。一切諸明所不能及。大涅槃光亦複如是。於諸契經三昧光明最爲殊勝。諸經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眾生諸毛孔故。眾生雖無菩提之心而能爲作菩提因緣。是故複名大般涅槃。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亦複如是。能除一切眾生惡業四波羅夷五無間罪。若内若外所有諸惡諸有未發菩提心者。因是則得發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經典諸經中王。如彼藥樹諸藥中王。若有修習是大涅槃及不修者。若聞有是經典名字。聞已敬信所有一切煩惱重病皆悉除滅。

 


from: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91628.aspx  中文百科在線

(補述:)
傳譯大本《涅槃經》的曇無讖


  除了竺道生等人代表的南方涅槃學派,北方也同時盛行涅槃學,而北方的涅槃學的興起是與涼州曇無讖所譯的大本《涅槃經》有着直接的關係。


  曇無讖(385-433),中印度人,六歲時死了父親,跟着母親以編織爲生,生活顯然很艱難。他母親看到僧人達摩耶舍受到大家尊崇,而且供養極豐,非常羨慕,就叫他出家做了達摩耶舍的弟子。他十歲開始讀經念咒,人又特别聰明。曇無讖起初學小乘佛法,後來遇到一位白頭禪師,兩人辯論了百來天,他都難不倒禪師。曇無讖拜禪師爲師長,禪師授予他一部寫在樹皮上的《涅槃經》,曇無讖才轉向大乘。到二十歲時,他已能誦大小乘經典二百餘萬言。


  曇無讖的堂兄長於馴象,但把國王所騎的白象整死了,國王一怒之下殺了他,並不准收屍,否則滅三族。曇無讖冒死泣葬了堂兄,國王要殺他,但他從容地說,您以法殺他,我因親而葬,不違大義,您何必發怒?國王見他有如此志氣,很驚奇,就把他留在宮中。曇無讖善於咒術,在西域有“咒術大師”之稱,現在乘機以咒邀寵,享受到優厚待遇,但不久又失寵。曇無讖欲以咒術致大旱,遭人告密,隻得外逃,擕《大涅槃經》前分十二卷和《菩薩戒經》等,到過罽賓、龜茲、敦煌等地。《魏書·沮渠蒙遜傳》中說他也到鄯善,在鄯善國,自稱能以神法醫治婦女不育,又與王妹私通,被發覺後逃到涼州。據《大涅槃經序》和《大涅槃經記》(《出三藏記集》卷八)中所記,則是曇無讖在敦煌時,由沮渠蒙遜西定敦煌而迎回涼州(約421),居姑臧(今武威)。


  沮渠蒙遜推崇佛教,但他對佛教義理並不感多少興趣,他本人酷信鬼神巫術之類,而曇無讖在這方面是長項,所以深受沮渠蒙遜重用。據說,曇無讖曾告訴沮渠蒙遜說:“有鬼入聚落,必多災疫。”沮渠蒙遜起初不相信,想親眼來看看鬼在何處。曇無讖用咒術使他看到鬼,念咒三日,對他說鬼已被趕跑了。這時有人來報告,邊境上看到許多鬼在逃跑。(《曇無讖傳》,《梁高僧傳》卷二)沮渠蒙遜因而對他更加信重,常就國家大事向曇無讖請教。可見曇無讖在這一方面也是佛圖澄式的人物。


  北魏拓跋燾聽說曇無讖會法術,請他到魏國,沮渠蒙遜不同意他去,怕他的奇術被魏國所用,而曇無讖本人則願意離開涼州,想乘機尋回《涅槃經》的後部分。沮渠蒙遜既對曇無讖的離意感到惱怒,於是假意以厚禮送他上路,暗中派人追殺他,時年爲北涼義和三年(433),曇無讖四十九歲。


  曇無讖在涼州十年,譯經是其重要的活動,他的譯經數,僧祐的《出三藏記集》載爲十一部,一百零四卷,智外的《開元釋教錄》載爲十九部,一百三十一卷。他隻學過三年漢語,但譯文很流暢,助譯的是當時在河西獨步的慧嵩和道朗兩位漢僧。他的譯經包括涅槃類、大集經類和菩薩戒類,而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當推他譯出的《大般涅槃經》。


  曇無讖於北涼玄始十年(421)十月開始譯《大般涅槃經》,這部經的翻譯情況較複雜,按《梁高僧傳》記,曇無讖先譯出自己帶來的《涅槃經》前品,後又回國一年,尋找原經的其他部分,結果在於闐尋找到中品,回姑臧譯完。後品則是他遣使在於闐找到的。三品合譯成三十卷。但又說曇無讖應北魏之請離涼州,目的是想乘機找後品經,結果被害。根據《大般涅槃經記》的記載,前五品是根據智猛從天但帶回的胡本譯出,六品以後則據另一位胡地僧人從敦煌送至姑臧的本子譯出。智猛是宋景平二年(424)從天竺返回的,這時曇無讖早已在譯《涅槃經》了。智猛自己也譯出了二十卷《大般泥洹經》。這些複雜情況表明曇無讖所譯大本《涅槃經》是根據流傳於不同地區的小本經合成的,並非根據完整的三萬五千頌梵本譯成。這也可以看出《涅槃經》各部分在西域的流傳情況。


  此經傳入南方後,南朝之宋國的慧嚴、慧觀和謝靈運等人以此本爲主,依法顯等人所譯的《大般泥洹經》,對它進行了品目調整,改成三十六卷,也稱《大般涅槃經》,世稱“南本涅槃”,而曇無讖所譯則爲“北本涅槃”.法顯譯的六卷本《大般泥洹經》,實際上相當於北本前五品的十卷。該經的思想,主要在於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的常、樂、我、淨四德,眾生佛性及闡提成佛等内容。


 

《涅槃經》強調佛身常住,有無量壽,“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金剛身品》,《涅槃經》卷三)。這種常住之身,就是佛法身,佛法身具有無數有功德,也是涅槃之身。


  涅槃是佛教追求的最後歸宿,但佛教各派理解的涅槃並不相同,小乘以出離“無常、苦、無我、不淨”的世俗世界,灰身滅智爲涅槃。般若空宗以實相爲涅槃,而《涅槃經》認爲,如來不能隻修諸法本性空寂之實相,還應追求更高的菩提涅槃,於出世間得大涅槃。這種大涅槃具有常、樂、我、淨四德,常是法身常住不滅,樂是涅槃大樂,我是佛身之大我,淨是佛法清淨無染。人人都能得大涅槃,因爲眾生都有佛性,包括一闡提人也與佛菩薩一樣都有平等無差别的佛性,從本質上講都能成佛。但一切眾生的佛性被煩惱覆蔽,不得成佛,如同貧人有真金寶藏而自不知曉。


  這個一闡提人都有佛性的口號對中國佛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曇無讖譯出此經時,引起了涼州道俗幾百人的強烈疑問和辯難,曇無讖“臨機釋滯,清辯若流”(《曇無讖傳》,《梁高僧傳》卷二),使這一理論爲道俗所理解。竺道生在南方根據對法顯的《涅槃經》譯本的分析,也得出了與涼譯《涅槃經》相同的結論,但竺道生的觀點與法顯譯本相違,所以遭到建康佛學界的猛烈批評,甚至被逐出教團,但關於闡提有無佛性的爭論並未停止。待到涼譯北本《涅槃經》傳到建康,證明道生的先見之明,涅槃學上的這場爭論才告結束,這是曇無讖對中國佛教的一個貢獻。


  曇無讖還翻譯了大集類經,現存《大方等大集經》六十卷中,據僧祐分析,前三十卷當爲曇無讖所譯。所謂“大集”,一是表示大眾會集,二是表示諸法聚集。此經在義理上貫穿了般若性空思想,同時討論心性問題,強調一切眾生心性本淨。這種至淨心性也叫空性。但此經也顯示出很大的密教色彩,突出了鬼神信仰和禁術咒語。這種思想既是曇無讖所專精,也適應了涼州的社會需要。


  曇無讖所譯的《金光明經》後世也極爲流行,對隋唐以後的佛教影響很大,該經突出了衛世護法和懺悔思想。


  曇無讖還有一項有重要意義的譯事是譯出《菩薩戒本》一卷。他是第一個把大乘戒律介紹進中國的僧人。根據《法苑珠林》的記載,曇無讖擕《菩薩戒本》至敦煌時,一位叫道進的僧人親自到敦煌迎請,以後在道進門下習大乘戒的又有三千人,這些人輾轉傳授(見卷八十九),由此也可以看出曇無讖對中國佛教之戒律的貢獻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glfs&aid=11978130

 回應文章

S.F.果樂法施F.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3/26 14:15

相關閱讀:

涅槃經之要義: http://blog.udn.com/shiglfs/11963474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