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玅章第一
2008/11/20 14:35:10瀏覽506|回應0|推薦0

◎觀玅章第一

「道」:宇宙、天地、萬事、萬物,皆有其共同根源,此根源使四者能生生不息,此根源以真理方式存在,主宰一切,此根源成就天地之時序,是宇宙本體的原態,是諸佛的原相,萬物生發的核心,是人歸根復命之所依託,遠可在浩瀚星河,近即在自心念頭轉換間,此根源老子強名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若是可用炎說,將他闡述的淋漓盡致,那此道就絕非真常不變之道。

「名」:道雖是無形無象,卻是生天地發萬物之根,其必有感而遂通之處,這種感應,即是道的妙用,此妙用亦是道所生的常德,大凡天地四時運行,日升日落,花開花謝,人的五常之德,慈悲光明心之流露,皆是此常德,故常德就是道之「名」。

名可名,非常名。

名若是落入跡象中成了有相、有執、有住的有為之德,那此名已不是道本來的常名常德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為萬物之母。

「無」,這混沌未開既存的妙體,是生天地的大根源;「有」,這真空所生之妙有,是萬物化育生生不息的起始處。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所以當你心境「常」如虛空無染無塵,無欲時,可以靜觀天地生化之妙,當你心境欲有所發,則要發而皆中節,以合乎道。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道與名」「無與有」「無欲與有欲」,三項兩者皆相互為體用,都是同出一本源,只不過立場處境之異,而冠上不同名稱。這兩者體玄用也玄,體用關係著時幽深微妙,不可窮知,但也藉由此一理散萬殊,開啟般若智慧大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nqics&aid=24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