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3 13:08:46瀏覽217|回應0|推薦0 | |
齊邦媛:《巨流河》,臺北市:天下遠見,2009.07。 如果一個人的歷史交織著一個國家的衰敗、一個世紀的變動,那會是如何撼動靈魂的龐大歷史? 如果,是那麼幸運地,這正是擁有文學心靈的靈魂,在天崩地裂之中,在風燭衰敗的晚年,寫下個人小愛胼胝出家國大愛的奮鬥,你說,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她的不幸? 是的,「她」是齊邦媛教授,齊教授的一生以戰亂為基礎,用堅毅不絕的心靈與力量,穩穩地走出自己後來一生的美好。這絕對不能說是「幸運」,而是走過歷史的血淚。 美麗的風光原地等待,只有願意張開眼睛並且勇敢走來的人,才能真實領略風光之攝人。 齊教授以外文為其專長,涉略許多領域,許多是我未知不敢略發一言的。可以略略寫出分享的,卻恰恰是齊教授最不喜的工作。擔任國立編譯館國文科教材主事者時,無懼當年政治黑手的干擾,獨排眾議刪除政治意識宣傳之作,並將精巧而不「政治正確」的古典文學、鄉土文學編入教材,所以我們這群70、80年代的孩子們,得以在國文課中讀到〈張釋之執法〉、〈五柳先生傳〉、〈靜夜思〉、〈空城計〉、〈運動家的風度〉、〈鵝鑾鼻〉、〈孤雁〉等名篇,而不是一篇篇的政治作文。 這樣的舉動,在言論自由的當代,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當時還有戲稱「保安大飯店」的保守社會中,所需的勇敢(或者說是「不懂事」?)是可想而知的;也因為這樣忽略政治意識,選文中包含當代文學的的教科書,得到了臺靜農老師「敢這麼編國文課本,有骨氣!」的評價! 當年讀這一批教科書的孩子,已跟我一樣早已進入社會,成家而立業,看著眼下不斷為教科書的幾綱幾本爭論不休,會是多麼的唏噓!前人爭取來的自由,卻讓後繼者這麼揮霍著呀!其中之一的我,卻在國編本消失多年後,才發現原來當時捧在小手中的國文課本,如此得來不易!今年畢業的我,將要站上講台,正式為學生講授國文,萬事不總如綿綿編織的細網一般,《巨流河》的一個小小段落彷若成為一條銀細的蜘蛛絲,牽起齊邦媛教授與我之間要瞇起眼才見的著的關連。我想,講授今年冬天的國文課會有不同的情感。 《巨流河》以一位女性知識分子的眼光,記錄了當時社會的政治風向以及人文風景,可以說是《中華民國近代史》的女性知識分子版。 人類腦中的回憶,如心靈之河,快樂時徜徉,悲傷時浮沈,憤怒時吞噬,隨著時間消逝愈增長其流勢;感謝齊教授在自己最後的書房中,忍著傷痛,讓你我也嚐著來自時間甜美的禮物。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