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碳中和概念說明
2012/10/19 10:46:04瀏覽2261|回應0|推薦0

隨著全球氣候異常及暖化等衝擊日益嚴重,國際間面對氣候變遷之碳管理措施,已從溫室氣體盤查,逐漸發展至結合能源管理、實際減量計畫等方式推動減量管理、乃至近期掀起碳中和熱潮。

 

※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的概念乃為任何行為都不可能完全不排放溫室氣體,須經由減量措施降低碳排放量,最終經由碳抵換機制(carbon offset)購買抵換無法減量之碳排放量達到碳中和。

    而要達到定義上之碳中和需透過『量化減量抵換』等三階段。過去雖然有不少國際或國內團體對外宣告其組織、產品、服務和活動碳中和,但是缺乏一致性標準方法各界對此褒貶不一。有鑑於此,英國政府於20104月公布 碳中和實施標準(Specification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 PAS 2060,藉此推動標準化碳中和。此外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氣候變遷部、紐西蘭以及台灣等國家亦發展其國家碳中和機制。

 

※如何實施碳中和?

    實施碳中和主要有8個步驟,包括選定要實施碳中和之主題、量化、撰寫碳管理計畫、第三者確證承諾宣告、執行減量、進行抵換、第三者查證達成宣告、達成碳中和。其主要的精神在於事先的承諾(執行減量與抵換前)與事後的確認(確認執行成果達成碳中和)

    首先,選定要實施碳中和之主題與範圍,PAS2060:2010所使用的碳中和主題包括:活動、產品、服務、建築物、專案與大型開發案、社區、鄉鎮、城市、展覽和會議等,皆可做為碳中和之主題。

 

PAS2060:2010實施碳中和之模式

    PAS2060:2010 對於實施碳中和共有三種模式,以下就各模式簡要介紹說明如下:

§模式一:基本要求

欲實施碳中和之實體,須先確定基準日(特定時間區間)以及選定碳中和主題,接著進行碳足跡盤查,於完成並確認碳足跡後,實體可進行承諾減量並發展碳管理計畫(Carbon Footprint Management Plan),履行碳管理計畫進行減量,並計算出實際減量成果,最後對於無法減量之碳足跡,透過購買抵換額度,達成碳中和。

§模式二:

考量實體過去曾經執行減量之成果,至多回溯3年,並依循模式一之各階段要求,達成碳中和。

§模式三:

實體可能於過去某個特定期間因沒有機會或無法進行減量,因此將其第一執行期間的碳足跡量化結果,直接購買等量之抵換額度達成碳中和。而若實體要持續保持碳中和狀態,自第二執行期間開始就必須回歸到基本模式,遵循撰寫碳管理計畫書、確證、承諾宣告、減量、查證與達成宣告等步驟。

 

    此外,碳中和標準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在於對外溝通,因此,實體必須遵循標準內容規範完成相對應之文件,包括碳管理計畫、碳中和報告書等。而所使用的抵換額度亦須遵循PAS2060:2010標準,包括CDMVCSGold Standard等額度作為抵換達成碳中和

 

    企業面對碳管理議題,應更全面性的考量,並結合企業永續經營發展,從最基礎的盤查量化,執行減量,最終達成碳中和之目標。

 

 

 

(本文作者:  SGS 國際驗證部 主導稽核員 韓蕙如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llyho2001&aid=695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