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9 17:23:31瀏覽1405|回應0|推薦1 | |
《話說“淡水河守護聯盟”》
西元2004.10.23日在北投社區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台北學學術研討會】上,有十六所社大和數個民間團體共同簽署《河流守護宣言》,並組成了「淡水河守護聯盟」〈以下簡稱淡盟〉,誓言為這個遍體鱗傷的河系盡一份力。回顧從醞釀、催生到合作學習、監督政策的歷程,將近一年的時光,在轉瞬之間過去了。 *世界環境日前夕 圍鍋同話淡水河 在參與了第六屆全國社大研討會回到台北後幾天、四月二十二日的世界地球日上,又在青島東路「NPO會館」遇見台南市社大的黃煥彰老師發表【河流的記憶】專題演講,之後因銜命寫一篇專訪黃老師的文章,所以我再三閱讀《2004跨縣市社區大學河流守護宣言》以及黃老師其它許多篇大作,內心感觸良深。於是我問我們學校的工作夥伴:「我們可不可以號召北台灣的社大一起來關心河流?」結果得到積極回應,張尤娟女士馬上自願擔任聯絡人;我們很快和全促會社運窗口召集人楊志彬先生聯繫,志彬也立即說好。
六月二日下午在師大路的「掌上鍋」飲食店,我們有來自基隆、淡水、板橋、永和、北投、內湖、南港、台北文山等八所社大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綠色陣線協會、苦勞網資訊協會等民間團體的代表,其中綠盟曾在全面踏查淡水河三大支流後於1999年2月出版《淡水河破碎地圖》一書,對它有深層的接觸、感嘆和問題描述; 此次聚會討論決定: 一、各代表回去之後整理出與淡水河系〈或河川教育〉相關的研討、課程、課程老師、學習活動等,在七月開會時提出資料; 二、屆時並請淡水、北投社大作十五分鐘專題報告。 三、會議上我們回想到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水資源方面的研討會及相關的活動已行之有年, *七月七日到萬華 盛情招待難忘懷 萬華社大夥伴的接待,就像七月天的陽光,卻又心思靈巧地準備許多水果讓與會者消暑解渴!同時令人振奮的是,這回會議參加者不但增加了地主學校萬華、還有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王順美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呂理德先生以及南港社大吳智慶老師、萬華社大林凔淯、董子铆老師也都出席了。 我們除了聆聽淡水社大謝德錫副主任報告【淡水河出海口歲月風華】、北投社大洪德揚老師報告【貴子坑溪的生態與人文】的精采內容之外,獲得的重要資源和進展有: 一、呂理德先生告知,時報基金會有陣容龐大的學者專家可以負責授課、提供諮詢服務等; 二、王順美教授帶來的是八月間將培訓水質監測志工、參與十月十八日世界水質監測日活動的訊息。 她表示,一般教師受到地方團體的影響較深,因此,希望透過社大來招募種籽師資,以發揮更大的教育功能。 〈八月九日那天在台北縣深坑國小舉辦的【水質監測志工培訓營】,有北投社大和文山社大的夥伴參加〉 三、成立小組分工 〈一〉研發組:自由參加。主要任務在擬訂公共議題、課程規劃等,視需要隨時召開會議。 *八月到北投 九月到時報文教基金會 炙熱的八月天,北投社大在新民國中校園高大挺拔的楓香樹蔭下,讓人的心情很快靜了下來;他們待客的傳統冰品和里長的參與討論,都令人印象深刻,他們要聯手重建八仙圳─清代乾隆年間所建─的風華。 這回,士林社大的顧問張耀仁先生也來與會,並主動負責邀大同社大一起來。 會議重點在討論【淡水河守護聯盟行動綱領草案】;苦勞網說明「環境監督社區群組EMCC的使用方法」,並鼓勵大家踴躍上傳資料。 呂理德先生邀請大家到位於新店溪、大漢溪交會處附近的時報基金會開會,順便居高臨下觀察河域目前的情形。 就這樣,大夥兒在九月一日記者節當天聚會於時報大樓,並由吳智慶老師解說當地人文、陳建一老師解說河域的現況。 余範英董事長和林聖芬社長均表示非常樂於和社大夥伴一起為台灣的環境努力,尤其是河川守護的課題。 時報基金會隨後贊助十二所社大發展河川守護的社團,每個社團二萬元。
*光輝燦爛十月 淡盟歡喜誕生
*初冬來到雨港 壺穴面臨危機 十一月十三日這天,基隆社大辦理公共論壇,談論的是水資源的課題;校方特別安排基隆河暖暖段、支流暖暖溪及西勢水庫的人文與自然巡禮。 站在暖江橋上欣賞遠近馳名的『暖暖壺穴』,聽到它們可能面臨建築鐵路基座的衝擊、地方人士正發動搶救工作的訊息。 同一天,文山社大和台北市立動物園、台北市立動物園文教基金會、東南技術學院合辦【鴨鴨放流活動】, 從萬壽橋下放下五百隻塑膠製黃色小鴨子,藉以觀察水文現象,有許多民眾攜家帶眷來參加;大家發現, 從萬壽橋到景美溪8號水門〈指南溪匯入處〉,這短短不到一公里的水路,對小鴨子們來說,也充滿艱難險阻:漩渦、淤積、垃圾、、
*研發組~~需要您一起來腦力激盪的小組 每個月聚會討論之前,研發組至少要多聚會一次,以便討論訂出下個月的討論主題及發展方針。 這項討論會參與的成員多為民間環保團體的代表,大家很清楚看出,參與淡盟的社大對於環境議題的認知及參與程度相差很多, 因此,如何激發熱情凝聚共識、增強經驗交流、建立公共訴求與各校之間扣合的機制、、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楊志彬負責起草的【淡水河守護聯盟行動綱領草案】開宗明義指出: 「這個聯盟是個議題性、高開放性、高民主性的團體組合;希望逐步推動,據以形成一個長期穩定、互動密切、相互學習、對河流關懷能發揮高度綜效的社會網絡;參與的成員在協力的機制下,發展出多元的合作關係與自主特色的河流課程和行動。」 半年多的時光以來,我們看到永和社大在新店溪畔的溼地農場得到宜蘭社大贈送兩拖拉庫的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經過眾多學員夜以繼日努力耕耘,他們得到2004年福特保育獎的首獎;在欣喜獲獎之際,有人士提出:原住民族想在河畔落腳卻被驅離,是不是可以作為一起討論的議題。 板橋社大積極拜訪板新水廠、縣政府水利及下水道局等公部門,期待透過良性的對話可以創造出在一起的價值─公共議題的啟蒙,讓民眾的監督和政府的公信力都得以彰顯。 文山社大則在過去的基礎下,社團成員持續調查景美溪的生物物種,並且參與景美溪巡守志工的培訓和認養河段,2005.01.09當天,從文山區的三個次分區安排了四條步道,兵分四路免費帶大家認識步道旁的人文變遷含自然資源,最後會師景美溪。 淡盟成立後提出:台北縣市為何水價不一? 污水下水道大系統與小系統、污水下水道BOT的問題、、等公共議題;共同進行的重要活動則是將於一月十六日在基隆社大舉辦的【全國社大水資源課程觀摩研討會】;環保署得知上述我們的努力之後,將對這個研討會提供一些經費支援;基隆社大則特別安排帶領與會者去觀賞基隆河暖暖段精采的壺穴地形,歡迎諸位讀者踴躍參加。 *一點點感觸 一點點心得 淡盟有許多成員對淡水河保有美麗的回憶,每回談起都又雀躍又傷心,因而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些事。 每當我想起這個鬆散的組織,既沒錢也沒固定的工作人員,要去守護一個政府投進數百億整治卻效果不彰的河系,憑藉的是什麼呢? 走筆至此,想起去年七月敏督利風災過後幾天,雨中我帶幾位學員到景美溪畔教他們做水質測試,我們在河邊的淤沙上,發現植物冒出好多好小好小的芽,每個人都覺得非常感動,一位學員說:真想帶小朋友來看這個景像。 憑藉的大概就是社大這個大家族中,有不少仍心存感動、又有願景、想為家園盡點力的夥伴吧!我想。 完稿 於 2005.10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