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題的熱點在山區 工程的熱點在市區】~我對美濃水患治理的淺見~
2009/09/24 09:36:03瀏覽1003|回應1|推薦1

          -河川關懷-

            問題的熱點在山區  工程的熱點在市區】

                    ~我對美濃水患治理的淺見~

        ◎  發表在《月光山雜誌》第991期─ 2009.09.19                                     

 
月光山雜誌》第990期的頭版就是2009.09.05「中正湖排水泰順橋分洪工程說明會」的報導,當天我一大早從台北搭高鐵轉車到美濃鎮公所參加這場說明會,看見許多關心這項公共議題的鄉親,把會場坐得滿滿的;鍾紹和立委、羅建德鎮長和幾位縣議員、第七河川局張良平局長、承包工程公司的代表等,狀況非常熱烈。

根據承包商的作業進度,當天是開工的日子,這個說明會是應美濃鄉親的強烈要求才進行的,不符合一般先說明→爭取支持的作業程序;大家對這項分洪工程經過人煙稠密的自強街的規劃極為不滿,出席者幾乎全數持反對意見。

參加完說明會之後,我跟幾位關心環境的美濃鄉親,結伴到美濃河的上游查看崩塌地,地點在熱帶母樹林更裡面山區─雙溪上游出火坪附近。那裡有一座雙峰橋,七月竣工,八月就被沖垮了;鄰近河流的民家看起來身處險境。

   
   
出火坪的大面積崩塌地,讓美濃鄉親很擔心下一回的大雨沖刷,將會把大量土石衝向下游,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他們認為山區的治理比疏洪道更急迫,因為這些土石如果被大水帶到下游,疏洪道也沒有辦法發揮功用。根據我的了解,中正湖嚴重淤積,排出高濁度黃漿水的問題根源不解決,反而急著興建疏洪道,這種違反邏輯的決策,加上選定的疏洪道路線不當,是鄉親們堅決反對的原因。

我們經由出火坪產業道路台電公司設在雙溪的第37號電線杆旁,一條小徑走向溪流,發現崩塌嚴重,河床淤積,河道縮減,還有一座斷橋。橋那端的住家必須涉水過河,才能和外界接觸。鄉親們告訴我說,早年地底的天然氣較豐,所以有出火現象,才被稱為出火坪。我在甲仙也看過這樣的地質現象。

       

      
  
在這次說明會上遇見七河局的張局長,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水災,讓我想起去年暑假間,跟美濃的林英清先生和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的徐嬋娟老師,一起從美濃河走往旗山溪的情景;在兩河交會處不遠後,旗山溪河床上有大片的香蕉田,嚴重影響水流的通暢。於是我請教局長,那會如何處理?張局長答覆說,那些是私有地,地上的作物嚴重影響河水的暢通,已經編列預算,將於近期徵收。我想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做法的一部份。
    
9月5日當天在會場上,鄉親要我發言,我想起2005年美濃溪淹水八次;美濃愛鄉協會有年輕人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從清代開始的地圖一直到現代的地圖資訊、聚落遷移動線、、,把淹水的地點、成因歸納之後,訂岀治理方法。其一是竹子門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灌溉5000公頃良田的水圳系統,當大雨降下、水流渾濁、關閉電廠入水口保護發電設施之後,水圳流量很少,他們設計把電廠入水口之前的水導入水圳系統,以舒緩衝入美濃溪的水量;其二是算岀中正湖的總蓄水量,當降雨量預報達一定數目時,先行放流適量中正湖的水,以騰出空間蓄洪;其三是找出日治時代在月光山下就開鑿好、卻已淤積多年的排水圳道加以清理、疏通。此三項治理方針所需費用不到水利署所提經費五億八千萬的十分之一,堪稱是『地方學』運用在公共政策上的經典。諸位相信嗎?水利署不接納這個治理方案,他們只想築堤防。2007年颱風季再度淹水之後,這項治水預算已經上升到27億元 。

88水災之後,「那瑪夏」 「那瑪夏」一直環繞耳際,我突然想起,美濃鄉親每次得知我是杉林鄉子弟時,都會說「哦!楠仔仙月眉莊人唷。」最近有位原住民族朋友告訴我:「那瑪夏」就是“大水”的意思。

La-ku-la-ku 則是布農族對荖濃溪的稱呼,意思是兇猛、敬畏的河。布農族的生命經驗從不侵犯La-ku-la-ku(荖濃溪),他們相信溪流孕育所有的生命,刻畫出高山峻嶺和溪谷的美麗圖案,所以要非常地尊崇。

我時常想,我們對河山非常陌生,我們人與人之間也非常疏離;對一條河流的經營管理,是很細膩的水資源課題。比較年長的美濃鄉親中,還有人記得以前的美濃河很寬,但隨著上游帶來的泥沙淤積,人們與河爭地,結果讓河道不斷地變狹窄;而原本的洪氾平原,一塊一塊變成耕種的土地,我們把自然的流水,硬是用工程方法約束在堤防裏,現在還要導引到人煙稠密的市區道路底下。看來,水患的問題熱點在山區,然而投下許多資源處理的工程熱點在平原市區,沒有整體思維規劃,沒有治理交集。

今年三月上旬,我曾經到台東延平鄉的鸞山部落,訪問布農族的阿力曼先生,我們討論河流的話題時,認為我們硬要讓河流束在一個固定空間是完全違反自然的,他說:「河流是很可愛的,它想念你的時候,就會轉回來看你,堤防是圈不住的!」
 
去年暑假到美濃時,林英清先生曾經帶我們走到美濃河的河床上,踩著小小的鵝卵石,望著粼粼的波光,還可以看見廣善堂的牌樓。

今年,堤防擋住了一切,河,帶給美濃鄉親痛苦的淹水記憶,離美濃人越來越遠!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元朝文學家張養浩寫的: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機會爭取更多民主政治空間的如今,面對民意代表,如何提出訂定法律的方針、有效的政策說帖;面對政府部門,如何提供處在經緯萬端的國務當中、擁有龐大行政資源、往昔的教育背景已經塑造岀人生價值的重要人士們,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決策思唯依據;面對腳步倉卒、汲汲營生的眾多國人,如何啟動好奇、終身學習的開端;引領國人翻閱一本無字天書,讓每個人的生命長河,以探索自然的奧妙啟蒙、以美好的學習經驗點滴累積?在在都是重要課題。

我多麼期待,未來的日子裏,有許許多多的人走向家鄉的河,近距離接觸這從歲月中來、流逝在歲月中的古老朋友;療癒它們的傷痛,聆聽它們的呢喃,留給它們足夠的空間,陪伴我們的子子孫孫,千古恆常。

                                            
                                             完成於 2009.09.10

        *參考資料:


       一、《高屏溪的美麗與哀愁》  曾貴海、張正揚等輯著
                   時報文教基金會出版 2001年

                此文同步發布..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345207

 回應文章

山下阿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 !
2010/02/04 07:25
謝謝妳                  關心美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