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圖說故事】~《《三條領巾 圈起護水情》
2009/12/24 00:48:06瀏覽2120|回應0|推薦1

2009.12.12《三條領巾  圈起護水情》

這三條以河流為主題彩繪出來作成的領巾,各有故事。

*故事之一~【景美溪探祕】

【景美溪探祕】這條,是二00四年十一月十三日(農曆中秋節)台北市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倡議、東南技術學院、台北市立動物園、文山社大合作舉辦【鴨鴨放流活動】時,製作來贈送給參與者的紀念禮物。

那回活動廣邀各校師生、親子參與,從萬壽橋下放流塑膠製的鴨子,到指南溪(醉夢溪)匯入景美溪處回收;沿途觀察水文及水岸環境,藉以學習守護河川的重要性和方法。

除了鴨鴨放流,民間也選擇在水官生日(農曆十月十五日)那天,幫景美溪慶生,最主要的用意就是引民眾走到河邊,並且先幫它把環境整理乾淨;這回贈送的禮物是地方傳統手工麵線和紅蛋,但是,大家用來簽名留念的,仍舊是漂亮圍巾那張大圖,這張圖被東南科技大學徐貴新老師裱起來掛在教室作為留念。

     在圖案的設計上,把沿岸的學校、民間信仰的廟宇和重要機構標示出來。景美溪流到如今的景美女中週邊到考試院一帶,早年的地名是「內湖莊」;史料記載曾有陳五福於清道光七年 (西元1827年)在內湖莊待老坑簽下的種茶合約書;此外,在北台灣富豪林占梅所著的詩集《潛園琴餘草簡编》中,有一首他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 經過內湖莊時作的:「平隴多栽稻,高園半種茶; 繞林沙岸遠,傍水竹籬斜。」是木柵地區種茶的見證。那時代所產的茶,大概都由景美溪這條水路運去遠方。

     政大校園有一條醉夢溪穿過,在醉夢溪匯入景美溪的地方,有渡船頭;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中秋節洪水氾濫,此地渡船頭街市全毀,才將渡船頭移往上游一些、也就是現在道南橋座落之處。如今在景美溪與醉夢溪匯流處右岸河濱公園,有市政府設立的渡船頭紀念碑;岸邊居民在公園曬芥菜、蘿蔔,準備醃鹹菜醬蘿蔔,仍保有濃濃的鄉土味。

*故事之二~【有你有我  悠悠長河展歡顏】

      2006年水官生日時,行政院環保署、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和都市發展局,以及許多民間團體一起為淡水河過生日,這年的領巾圖案由一位淡水河的巡守義工幫忙設計;由於她是河川巡守義工,所以設計圖上有兩個人在作水質檢測的圖像,非常傳神!

     我們看見有一群人跪著寫字的身影,則是在淡水河大稻埕碼頭舉辦的慶生會上,簽署《河流守護宣言》時的留影,仔細瞧瞧,有人的帽子上正圍著這條領巾呢。這則守護宣言是我的拙作,茲寫出來跟諸位分享:

【有你有我 悠悠長河展歡顏】

是什麼樣的社會變遷

讓河水洶湧發怒      色彩染污清澈的容顏

雍容大度的流域     變成了細流涓涓

     是怎麼樣的城廓規劃

築起高高的河堤      還有川流不息的車輛

取代往返的舟楫   阻卻了親河的足跡

 

寶島台灣 山高河短    珍貴土壤 嚴重崩疏

全球暖化 災害頻仍    圈水築堤 越治越凶

          今日吾等

串起護河心  編織學習網

     攜手再創佳景

“柿子紅了  毛蟹來了”

為子孫留住好山好水

聆聽山河譜出的悠揚樂聲

                                林淑英 2006.11.10

*故事之三~

台灣的土地上,遍佈了大大小小的河流;它們像人體的血脈,滋養生命維護健康。這幾年來,台北縣市政府在淡水河系的水之濱,興建了數百公里的腳踏車道,讓國人騎車遨遊,增進健康!但是,有許多民眾在徜徉河畔的時候,發現車行越過一條又一條的溪流,卻都不知它們源自何方?經過哪些村落?伴隨人類歷經哪些歷史篇章?

   為了解開上述疑惑,國際扶輪3520地區第五分區和日本天滿橋扶輪社等,於是委託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以【停車暫借問  溪從何處來】為題,規劃製作六面解說牌,希望能拋磚引玉,同時引領更多國人共同關心河川,關心水資源乃至關懷社區的課題。為了這次活動,我們請簡先生設計了領巾圖,作了這條漂亮的圍巾。

    大家看見這面解說牌的標題是「美麗的雙溪河畔」,用很簡歛的文字敘述這條溪的前世今生。

台北市的『雙溪』在至善路三段『外雙溪橋』(故宮博物院附近)分成內外,橋的上游就是內雙溪,下游則是外雙溪。

內雙溪發源於陽明山擎天崗(海拔800公尺)大草原一帶,草原地表溪流的河谷淺淺地,擎天崗以下則由於地形坡度增加,河道兩旁呈現V字型的峽谷型態,所以可看見許多瀑布和急流。內雙溪有一條很重要的支流叫做『內雙溝溪』,發源於海拔655公尺的風櫃嘴,流到聖人瀑布處匯入內雙溪。聖人瀑布在清朝被稱為「半山泉」﹐瀑布高約17公尺,寬6公尺多,水鍊從兩壁間傾瀉而下,溪底是天然平板石,瀑布下游溪流急速,流經崩落巨石,非常壯觀!

內雙溪到了外雙溪橋下方,有一條菁(海拔250公尺)匯流進來,形成了外雙溪。菁溪發源於菁山南麓,溪流名字的來源跟藍染植物─大菁有關。大菁是十八世紀時引進台灣的重要染料植物,而在利用大菁製造藍色染料時,需要用石塊圍起的『』,『』中放水,讓大菁在裡面發酵數天,溶出黏稠的藍色液體,再加入石灰凝成錠狀,以方便運輸。由於大菁適合生長在水量豐沛之處,農民於是在菁礐溪這個良好的水源旁普遍種植,也因而為之命名。

雙溪由於水量充沛,自古至今均是士林地區的重要水源。位於內雙溪西北方的坪頂聚落(今平等里),是大屯火山群的東界,聚落內只有一條內寮溪貫穿,水量無法滿足飲用和灌溉之需,因此先民自十九世紀初期即開始開鑿水圳,陸續有清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興建的坪頂古圳、西元1849年興建的新圳、1909年興建的登峰圳等三條;其中,登峰圳引用的水源就是內雙溪及內雙溪萬山煤礦區內『香對礦坑』湧出之水源,是水源最豐沛的一條圳。

1956雙溪慢濾淨水場完工,設計出水量2萬噸/日。

台北盆地自四百萬年前露出海面之後,仍舊不斷地受到板塊運動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地貌;大約兩百萬年前,因造山運動發生擠壓和張裂作用,形成多處斷層,其中的崁腳斷層北端在萬里附近出海,南端通過外雙溪中央社區及士林地區,沒入台北盆地。換句話說,崁腳斷層是火山地形區與河流所帶來的沙子所形成的沉積岩山的交界,內雙溪就在這個交界的地方。

前述的大屯火山群,大約是280萬至30萬年前的火山噴發所形成的。

*故事的結尾~

     每回圍起了圍巾,就會想起前述的動人故事;有一些人帶著領巾出國,取下時就可以介紹家鄉的河流讓別人認識,藉以讓更多人了解大台北地區被水抱山環,也知道這裡有許多關心河流的民眾,真好!

                                        完成於   2009.11.29      播出日   2009.12.12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61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