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29 10:50:19瀏覽2324|回應0|推薦0 | |
【看圖說故事】-~(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網際網路節目) 《那瑪夏月眉同條水 楠仔仙溪玉山來》88河殤系列之一 2009年88父親節,台灣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土石流危害和水災;高雄縣及屏東縣幾乎全部淪陷,台南縣市許多地區也是洪流滾滾,家園重創! 這其中,最引人鼻酸的當屬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全村被土石流淹沒,數百位居民的生命被土石流奪走。在甲仙鄉北邊的那瑪夏鄉,民族、民權、民生等三個村落,也是土石橫流,家園面目全非。而在這個浩劫中,被外界最詬病的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 我首度聽到這個工程的訊息,是在2007年6月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NGOs河川會議】上,當年從桃源鄉和拿瑪夏鄉來參與會議的引言人,都非常憤慨。 從第一張顯示土資廠位置的圖中,可以看出這項越域引水工程的起點是在虛線右側的勤和村,在勤和村到那瑪夏鄉之間,鑿通貫穿玉山山脈的引水隧道、並設置「勤和堰」攔截荖濃溪水越過楠仔仙溪;再鑿通貫穿阿里山山脈的引水隧道,把水引到草蘭溪,注入曾文水庫。荖濃溪是高屏溪流域中最長的支流,發源於玉山東峰,全長約137公里。上游主要流經高雄縣桃源鄉,沿著溪谷有南部橫貫公路通過,勤和村是荖濃溪桃源鄉河段旁的村落。 楠仔仙溪發源於玉山西南麓,全長約117公里,流經那瑪夏、甲仙、杉林、旗山後,在嶺口加入荖濃溪。這條溪在甲仙被一個攔河堰,自1999年6月22日完工後,取水經過山區的隧道送水到南化水庫蓄存起來,往南送到大高雄地區;第一年越域引水期間,南化水庫溢洪四次,後來遂有南化水庫加高20公尺的計畫。 今年農曆年回娘家時,發現我高齡七十多歲的大哥吃飯時都不太安心,問他為甚麼?他說:「缺水,待夥兒輪到我們家引水到田坵的時段,要記得去引水。」我感到很奇怪,我們杉林鄉不是位在水源區嗎?水源區怎麼會缺水?接著大哥跟我說,前幾天家大姊夫有跑去甲仙的攔河堰查看,發現通往南化水庫的大閘門是關著的,意思是說,楠仔仙溪的水並沒有被截往南化水庫;這情況讓農民們更為擔心,因為最嚴重的狀況是:沒有水源。所以農田水利會體系採取的措施便是分區供水。 年初三的早餐之後,家兄帶著孫女和我一起騎腳踏車到旗山溪 (甲仙以上稱為楠仔仙溪) 月眉村河段,近半世紀前我放牛、玩水的地方,如今卻是河床裸露,水量稀少。接著我們來到下游一些的月眉橋上,看見阿公店水庫取水口的攔河堰上方根本沒有水;想起自己1995.06.06 發表在《中國時報》【寶島版】的老照片說故事─《古月眉橋下 聽山河悲歌》,當時的楠仔仙溪水量已經不是照片中的泱泱大水,非常感慨才執筆為文的;經過重重的攔水工程,加上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持續不段的採砂作業,如今更為悽慘。 在88水災發生後,高師大附中的魯台營老師跟我說,2008年12月23日,桃源甲仙地區曾經發生芮氏規模5.6的地震,之後有形成兩個堰塞湖,但是當時受三氯氫胺毒牛奶事件的衝擊,地震消息並沒有被注意,而這兩個堰塞湖應該也是造成這會災情慘重的因素之一。我從魯老師的談話回推家姊夫到甲仙查看水源時,河流是乾涸的狀況,不禁想:水被擋在堰塞湖上方嗎?怎麼沒有人注意呢?冬天是台灣南部的枯水期,引水進水庫的閘門深鎖是合理的,但是河川中沒有水,怎麼沒有人進一步去探索原因呢?包括我自己。 這次水災之後,「那瑪夏」 「那瑪夏」一直環繞耳際,我突然想起,美濃鄉親每次得知我是杉林鄉子弟時,都會說「哦!楠仔仙月眉莊人唷。」最近有位原住民族朋友告訴我:「那瑪夏」就是“大水”的意思。 而最近環保署在評選推動環保的優質社區作業中,高雄縣的代表帶來了小林村往昔的照片;小林村小林國小劉曜源校長的用心經營之下,結合部落居民,全體總動員營造家園的結果,是深受各界肯定的永續社區典範。我想起以前回娘家時,偶爾取道玉井經20號省道到甲仙,接21號省道往南走回杉林鄉月眉村,途中右邊河岸旁的美麗村落就是小林村,在稻浪金黃時節,景色真是美麗極了。雖然沒有駐足,但是知道那是我小時候的鄰居。 「那瑪夏」「楠仔仙月眉莊」,原來,我們都是大水的子弟,只是彼此的了解似乎非常有限。在台灣生態學會出版的《生態台灣》季刊中,有多篇靜宜大學楊國禎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的文章,發表它們在楠仔仙溪研究的情形,閱讀之後,才知道流過自己故鄉的河流源頭,是許多生命依存之處,更是南鄒族、布農族的聖地。 很引以為憾的是,在此時此刻遭遇這種狀況時,介紹同一條水的鄰居。而從這裡得到的啟發是,台灣處在雨殊風驟地陡、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國土運用要非常小心,我們每個人隨時須注意自家附近的環境狀況,一定要好好守護家園。拙見以為,在重災之後復舊的公共政策,真是要好好了解文化根源,尊重文化承傳,訂好宜室宜家之地;而重建的路迢遙,需要堅定的毅力,以及各方的協助與支持。 完稿於 2009.08.23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