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嘉德懿行(五)~【北門柯寮村】的轉型
2008/02/06 07:58:02瀏覽2388|回應1|推薦0

《蚵寮社區  融入生活美學的漁村》

~台南縣北門鄕蚵寮社區發展協會~

 許多年前,有一部叫「蚵女」的電影在全台上演,電影的劇情是描寫純樸海邊一位蚵女的感情生活,對蚵女生長的漁村和蚵民的生活倒是著墨不多。透過這部電影,讓許多觀眾得知ㄜˊㄚ˙就是牡蠣,也叫蚵仔,是由很粗糙的大壳裡挖出來的「肉」。台灣西部海域的養蚵業是台灣海產養殖重要的一環,有很高的經濟利益。換句話說,這一帶的海域是討海人的命脈,稍一污染就會讓數以萬人的生計受到威脅。

*清除髒亂  改善土質  保安公園  盎然生機

台南縣北門鄉蚵寮社區,是讓我們非常貼近海、貼近青蚵嫂的漁村,這裡位在南鯤身的五府千歲廟前方不遠處,五府千歲廟座落在台17線東側;蚵寮社區在西側的東壁村裏。社區的露天市場上,頭戴花布帽、臉上包著花布巾的蚵女,一手拿著小刀,利落的把竹簍內的蚵仔,一一壳肉分離;肥肥胖胖的蚵仔,一粒一粒均勻剔透。看不見青蚵嫂她們的臉孔,但在一雙笑盈盈的眼睛裡,看出滿意的心情。

社區的信仰中心保安宮附近有一處7,000坪的公園,名字就叫保安公園;聽說因為這裡的的土壤含鹽份極高,很難以耕種所以變成了荒地;曾有一段時間這裡堆滿垃圾,非常髒亂;後來經保安宮出資金,居民提供人力,經專家勘察,指導土壤改善技術,設置下水道,以蚵壳填充、再鋪清網仔,同時預留井口抽出排水;經過這個處理過程讓土壤的含鹽度下降,才適宜種植。如今呈現的是綠意盎然、花木扶疏的園區;園內有幾棵大榕樹,他們期待可以跟澎湖通樑大橋的老榕那般,一樹成林;他們也種了水黄皮、椰子樹等水漂植物,這些種類植物的果實可以隨著水流,漂向其它地方;擱淺處如果有適當的土壤,那麼,可能就長出新的生命。

 公園北側二層樓的『蚵寮文物陳列舘』內,陳列了不少漁村早期的器物,和居民生活的器皿,主要的捐贈者是洪昆旺先生;陳列品尚待專人做有系統的整理。村長跟我們表示說,這是鄉下人很需要學習的能力。

*歌聲隨風飄揚  社區團結一心

 保安公園門口有一條大排水溝,名叫頭港大排;這裏受上游的工廠排放污水影響多年,螃蟹的肉色曾經呈現黃色,地面水質的惡化讓漁村的收入銳減;抽地下水又有地層下陷、電費暴增的問題。

 蚵寮社區發展協會已成立二十多年,剛剛接任的涂耀明理事長也是保吉村村長;社區有專屬的活動中心,是大家連絡感情的好所在。早上10點鐘,已有幾位老人家在此聚會,準備開懷唱歌。活動中心有一抬撞球台,2架跑步機、和全套卡拉OK設備。一張大茶桌和一套超大沙發椅供設區居民喝茶、聊天。這裡。社區老人會成立於86年,如今有240位會員。會長是從隔壁的布袋鎮望族嫁過來的蕭阿敏女士,她殷殷叮嚀大家要和新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充份合作;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有任何的活動大家都要儘力出席,這個家才會有熱鬧。

 涂理事長帶我們拜訪社區內的洪昆旺老師,也就是捐贈許多早年的器物給文物陳列館的那位先生;他的美勞設計作品全以廢棄的瓶罐為材料,玲瑯滿目,最主要的作用是吊掛提籃,以防食物被螞蟻侵犯和老鼠咬破;這在早年沒有冰箱的年代,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用品;洪老師堪稱是創作家,而「滿漸瘦、空飄香」,洪老師的人生態度就是那麼淡薄、那麼踏實。在洪老師的雜貨店裏,我們遇見在台灣藝大與高雄大學兼課的洪清課老師,他是駐村藝術家,他說:北門蚵寮是素人畫家洪通的故鄉,社區發展協會經過前面幾任理事長的努力,如今新任凃理事長任內,他們有志一同要為社區開創更大的藝術創作空間。

*洪通畫風美名揚  分埕捕鰻技藝精 
 
他們實踐生活美學的努力,刻印在社區的許多角落裏。在西濱61號道路跟堤防共構的車道橋孔牆壁上,用蚵壳磨碎燒成馬賽克瓷磚、蚵壳原型等作為材料,黏貼出社區的自然生態導覽解說牌,非常有創意;在學校圍牆上,由蚵壳塑造、粘貼的藝術作品;及園藝佈置,處處都呈現「洪通畫風」。

洪昆旺先生不止專長於文物的收集,他其實更關注的是環境污染的課題。因為看到國人越來越習慣於油炸食物,以及越來越多的廚餘,他於是建議社區發展協會要努力推動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工作。經過再三思考,他們認為社區比較能處理回鍋油的問題;於是,邀請在社區環境教育上很有貢獻的台中楓樹社區的張老師來教大家【回鍋油作肥皂】的課程;學成之後,他的雜貨店變成了肥皂廠。作水泥工的、挖蚵的、種菜的、、,從地方顯貴到販夫走卒,都會提著一小桶用過的食用油來雜貨店給他,他馬上回贈做好的肥皂,或者任由他們選擇需要的物品;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讓他四年多來,沒有間斷地做了不計其數的肥皂,結了許多善緣。應該也救了許多河川,我們跟他說。

 早期名為「蠔寮」的蚵寮社區,原有18村,如今因人口外移、只剩13村;目前仍以養殖補漁、種蔥蒜為主要生計。我們拜訪時正值捕鰻苗時節,捕鰻苗是漁村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聽經驗豐富的漁民說,死水、水流慢的地方,鰻苗很少,那麼,如何分配家戶的作業區呢?十年前,七股海岸保護協會的陳家旺先生曾跟我們說,七股漁會根據登記捕鰻苗的漁民人數,把海岸線長度就分成跟人數一樣多份,然後編號碼抽籤;當年的收穫就靠自己決定,決定的因素涵蓋了抽中的地點、勤勞跟技術,最最重要的是海域環境,水質變差、水文變動都讓鰻苗量減少。如今的北門鄕,把捕鰻區分成四埕,由廟宇主持招標作業,以出價最高的漁民得標,擁有捕鰻苗的權利;但是有不少資金匱乏、無法參與競標的漁民怎麼辦呢?為此,他們在四個埕之外,留有一些『自由作業』的區塊,但是規定每人只能用一張網捕鰻苗。試著想想看,平常人到了海上,可能連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漁家居然知道捕鰻苗區那四個『埕』,簡直太厲害了。

*溪水變清  魚兒回來了

 他們有空時常常到附近溪流走走看看,發現溪水水質變好了,小時候各個季節會出現的魚現在都陸續出現了,越來越多民眾在溪畔釣魚;於是他們跟雲嘉南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的官員們討論,北門鄕應該好好發展釣魚的休閒活動。聽他們一席話,讓我想到有幾位朋友每年都會抽時間到歐美的國家釣魚,很少聽到他們在國內從事這項活動。看來,擁有豐富海域物種、被大海環抱的台灣,如何寫出壯闊的漁村篇章,實在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跟蚵寮社區一樣面臨轉型的漁村,全台各地還有不少;在這兒,我們看見有一群老櫪伏驥的社工、也有北門社區大學的青壯派投入規劃和執行;漁村的人都說,他們不需要補助,他們只需要健康的海洋,以及作業環境的安全,所以他們很希望環保部門做好把關的工作。未來會如何呢?我們且拭目以待。

(共同執筆:張淑梅、林淑英 )    2007.03.31完稿 (22箇社區故事)

●發行單位/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main/index.asp

 ●編輯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publish/hb.htm

●22箇社區故事 序文《搭一座橋  閱讀社區事》..http://blog.udn.com/selin7777/1262072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599296

 回應文章

陳冠元
問題與討論
2011/10/13 20:56

為什麼她們要鋪清網仔,同時預留井口抽出排水?

她們的下水道沒有通到大海嗎?為什麼要再抽水呢?

網是網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