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嘉德懿行(二)~【楊梅鎮秀才里】─往事歷歷在心頭
2008/02/06 07:17:22瀏覽2861|回應1|推薦0

《楊梅,往事歷歷在心頭》

~ 桃園縣楊梅鎮秀才里~

桃園縣楊梅鎮在前清時期名叫楊梅壢,據稱是因滿山滿谷的楊梅而得名;楊梅鎮有個『秀才窩』,相傳是清代初年有位秀才勘輿家乘轎子來竹塹遊山玩水時,發現這個山窩不管近觀或遠眺,都是好地理,後人因此把他下轎子的地方稱為『秀才窩』。秀才窩在民國八十七年時,自太平里分出獨立為里,取名為秀才里。我們登門拜訪的季節是初冬,早已過了楊梅的採收期,卻還品嚐到楊梅的滋味,是里長自氷箱裡取出最後的一小盒;氷透的果實晶瑩悌透,果肉甜中帶微酸,爽口極了。跟楊梅的滋味一樣吸引人的,是一堵美麗的牆。這幅美麗的創作品,就是秀才里已經蟬連三任里長的徐麗貞女士跟她的的團隊們的心血結晶。

*五萬元補助金 湖畔秀才價連城

徐里長說,前兩年正好有個機會向環保署申請了五萬元的補助金,推動社區的環保工作;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廢棄物中的資源回收起來,以達到充分運用資源和垃圾減量的效果。當開始把回收物漸漸集中在這塊空地上的時候,有人建議應該把工作場所弄得乾淨漂亮些,大夥兒腦力激盪之後,決定彩繪空地旁邊的那面牆;由於做的是環保的工作事項,於是就展現出具有自然風的創作品了。

除了資源回收之外,他們也學習廚餘做堆肥,所採行的是家戶用的廚餘堆肥桶的方式;這種方式會產生液體,他們把這些液體稀釋後澆灌花木,結果把認養的花木都照顧得很好。

談到認養花木,就一定要趕緊提到秀才里和太平里接壤的大平山的登山入口處,那口屬於石門水利會的陂塘了。這口陂塘面積約一公頃,由於年久疏於照顧,所以四週雜草叢生,至為髒亂,社區環保志工隊認為應該予以改善;於是社區找水利會研商,取得水利會的大力支持,把陂塘週邊做成適宜人行的步道。步道邊種了許多樹木花草,叢花、綠蔭相襯,山色倒影水中;我們來的時候,正好有綠頭鴨來此過冬,讓認養陂塘的志工喜出望外,怕牠們餓著,怕牠們受凍,費心幫綠頭鴨在水中蓋了一棟別墅;照顧這麼周到之後,又擔心牠們吃的太好,恐怕體重會太重,來年飛得回去嗎?啊!看來國內的環保意識真的提高很多,對於人類以外的物種也呵護倍至,只是照顧動物的學問很多,需要多多學習。在這方充滿友愛的天地間散步,享受著一股靜諡的氣氛,令人流連忘返。有別具慧眼的建築商,在陂塘畔蓋房子出售,新建築群叫做【湖畔秀才】,驕傲滿意之情,毫無保留!而湖畔的美景實在太吸引人了,房子很快就銷售一空。

*尋古人蹤跡  創教學元素

秀才里的地勢稍高,冬天的風勢不小。往龍潭和埔心鄉的這一大片土地上,曾經聳立著製磚廠的煙囪,茶園遍野迤麗,處處充滿著勞動者的生機。之後,產業界沿著省道兩旁設立廠房,機械運轉的轟隆聲,為楊梅帶來欣欣向榮的好景。

如今磚廠已不復存在,留下孤獨的煙囪,向天空無言的張著口。茶園由農會輔導發展為觀光景點,成為提供遊客休憩和踏青的好去處。

民國九十三年時,楊梅國中秀才分校的教務主任來拜訪徐里長,提出學校想發展鄉土教學,因此必須對家鄉有深入的認識,才能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她聽說村子里有一條古道,想請里長幫忙一起找出來。徐里長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馬上就去請教耆老林先生,透過這位長輩的協助,他們真的找到一條通往新埔鄕義民廟的道路,但早已經漫漫荒煙。他們於是號召村民,連秀才分校的國中生也來參與;砍雜草,撿石頭,架設石階,大家做得腰痠背痛,但是都覺得很有價值;在整理古道的時候,耳畔不斷有五色鳥敲打木魚班的聲音,油桐花落英繽紛,漂亮極了!大夥兒對先民選定路徑、架設石階的能力,還有從楊梅這邊抬大豬去新埔義民廟祭拜神祇的毅力和誠心,佩服得五體投地!

*兵荒馬亂身何棲  寶島楊梅鄉情濃

談到從前,徐里長提起說早期有不少客家女子,嫁給在當地駐防的阿兵哥。對此,我們採訪群的淑梅女士有很深刻的記憶,她記得隔壁的埔心鄉就有五個眷村;在民國39年春末,她的母親隨著幾位軍官眷屬乘船抵達基隆港,先被安置在新竹,後來再被遷往楊梅,這些年青的女眷分別在當地居民家租下陋室、暫時安身。雖然彼此言語不同,卻得到當地人許多的照顧。初冬一個溫暖的下午,母親生下了淑梅;隔了兩週以後,她的父親隨著部隊由基隆到高雄,順便轉回家探望,才發現妻子已為他生下了長女。隔年這幾位散居的女眷被軍方安置到一間日式建築共居一院,兩年之後,淑梅全家搬到埔心鄉光華新村,往後的七、八年,又搬了幾次家,最遠到過鳳山。

總是在搬家,小小孩子記憶裡的畫面如走馬燈似的,來去匆匆、不甚清晰。為了這次訪問楊梅秀才里,淑梅女士向84歲,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父親,探詢這段兵荒馬亂,人心惶惶的過往,聽說他口齒不清的說了一大堆,繞來繞去的話中,大概是這樣的情況:民國39年,國軍部隊有一個「軍部」駐紮在楊梅,其中一個師在桃園,一個師在新竹。之後,湖口成立裝甲部隊,而陸軍總部遷到龍潭。

端莊的秀才里里長和淑梅女士,對楊梅有深深的情感,她們遙想當年刁然一身的阿兵哥,隨著部隊南征北伐,兵馬倥傯,這些「王老五」多年都是唸過幾年書,知書達禮,出手大方,很得當地勤奮節儉的客家女子心儀。在戰場上拿著槍桿子的革命軍人,竟然也會拿針線縫縫補補,或下廚做一道家常小吃。於是,這些操著南腔北調各種口音的外省人,逐漸的變成了各家的女婿。他們的感情完全融於岳家,孩子們和外公婆、姨、舅極為親近。當年,桃、竹、苗一帶軍民結親的美談比比皆是。在陂塘旁邊聽講這篇常民歷史,真教人感觸萬般!

值得一提的是,相互照顧的美德仍然留在秀才里。楊梅國中秀才分校在呂秀蓮副總統擔任桃園縣長的時候,校務中開始有設立學習中輟國中生的班級,居民一聽說這個決策,大都很驚慌排斥;但經過縣府派員來地方辦理說明會跟各界人士充分溝通之後,多數人同意要發揮教育愛而成立了這個班級;之後又成立『慈輝班』,專門招收單親、低收入戶家庭的學生;他們住校學習各種技能,表現很不錯,有幾位還去幫忙整理古道。

秀才里珍惜資源的種種作為,讓人非常欽佩跟感動。他們用縐縐的纸編成小提框,把柚子裝入其中,隨即把柚子變成很有質感的禮物。他們安排長者學習摺紙,從而發現老人家可以運用各式各樣的廢纸,創作出早年的生活器具如石磨、小火爐等記憶深刻的東西,他們手腦並用,化腐朽為神奇的成果,真是傲人!

現在的楊梅已看不到軍區的營地,更不見穿著草綠色軍服的阿兵哥身影。但是,任何一個地方,若無歷史故事和歷史遺跡,必定只是空洞的一個空間而已,散發不出吸引人群一親芳澤的風采;秀才里何其有幸,擁有先民留下的寶貴事跡,也有近代歷史的豐富篇章;這裡綿延的是人與土地的感情,豊豊厚厚、紮紮實實,一代傳一代。

             (同行    張淑梅  ) 2007.04.04完稿(22個社區故事)

●發行單位/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main/index.asp

 ●編輯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publish/hb.htm

●22箇社區故事 序文《搭一座橋  閱讀社區事》..http://blog.udn.com/selin7777/1262072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599263

 回應文章

Riley
2024/11/27 11:33
我是Riley,在網上搜尋到您的文章,謝謝分享!房屋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