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4/29 10:25:28瀏覽352|回應9|推薦18 | |
I am physically so tired.
I am so impaired by the lack of the sleep in so many consecutive days. I am deprived of sleep. I had a great trip, but I just don't have the energy to talk about my great trip, with a few embarrassments.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n your life? Sleep in the airplane or enjoy some great conversations with the one next to you? I don't have any energy to write down anything since my mind is not functioning. A few things happened in my life, not UDN related, confused me a lot, and need to be resolved before I open up my mind again. Here are a few notes I downloaded earlier. I forgot what were the sources for these two. Sorry. If any of you know, please help me to fill it up. 你今天心情不好嗎? 作者/ 布萊德雷 ‧出版社/ 皇冠文化 定價/ 169 售價/ 139 捕捉動物的特殊鏡頭,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而這本書的動物表情會讓你會心一笑,有調皮、有溫暖、有難得一見的各種動作,是本值得收藏的攝影圖文書。 破壞性情緒 編按:為什麼看似理性的人卻做出殘暴行為?「破壞性情緒」如何腐蝕人心?如何控制「破壞性情緒」?針對這一連串問題,達賴喇嘛表示:「人類許多痛苦都源自『破壞性情緒』,例如:仇恨衍生暴力、貪欲激發執著;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幫助人類,減輕因情緒失控付出慘痛代價。」國際暢銷書《EQ》作者丹尼爾.高曼,會見當代心靈導師達賴喇嘛,以現代科學研究探索古老問題;這本由達賴喇嘛與高曼教授共同引領的《破壞性情緒管理》一書,為一本「以頂尖見識剖析生命意涵」的人生智慧書,有助於讓人了解「破壞性情緒」的根源,增進提高EQ、掌握情緒的智慧。當全球歷經911、美伊戰爭、SARS等風暴,這場「破壞性情緒」的探討,相當具警醒作用。本文摘自原書第一章〈情緒的偵測〉。 ※ ※ ※ ※ 憤怒、驚慌、沮喪是否也有價值?破壞性情緒可不可能是自然淘汰下意外的副產品?就像建築上設計圓頂與拱形門時自然形成的拱肩,它們本身並沒有結構支撐的功能,但是可以增加美感。 這個分析原則應可適用於多數負面情緒,尤其是逾越適度界線的欲望、憤怒、恐懼、悲傷(更遑論嫉妒)。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官方診斷手冊大約羅列了所有無用的破壞性情緒,結果他們發現,原本有用的情緒發展到過度、不恰當或失控的程度時,便會形成精神疾病。 中文版序 2003/06/13 09:59 文/丹尼爾.高曼 以老祖宗的方法對抗破壞性情緒 佛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對於人類的心靈、破壞性情緒的起源與克服之道,自有一套高深的理論;中國文化則是將這個古老的傳統延續到現代社會。現在西方的科學家與思想家開始以虔敬的心態研究此一傳統,希望為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尋找解答,而這次我們舉行了為期五天的會議探討「破壞性情緒」與克服之道,最後並整理成書,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達賴喇嘛一直不遺餘力地引領佛教與科學的對話。他本身對科學懷有濃厚的興趣,自一九八○年代以來與多位傑出學者進行過多次的對談,探討的主題非常廣泛,從量子物理學、宇宙論,到醫學與大腦科學無所不包。經由這些交流,西方科學家對佛教的智慧多了一份尊重,發現佛教不只蘊藏深刻的倫理知識,更能提供另一種世界觀來豐富他們的科學研究。 達賴喇嘛自承,「一個宗教領袖對科學這麼有興趣或許有些奇怪,但佛教一向著重探究事物的真相,因此我們應該關注現代科學家透過實驗與測量所獲得的成果,因為這就是經過證實的真相。」 他又說,「佛教從兩千五百多年前就開始鑽研人類的心靈。幾個世紀以來,許多修行者致力探究人類如何克服破壞性情緒,也等於是在進行一種『實驗』。他們根據個人的知識,修得重要的(甚至是非凡的)經驗,或可稱之為實驗的『成果』。」 在達賴喇嘛的大力促成下,現在已有一些重量級的科學家運用尖端的腦部測量科技,來研究佛教禪修者,這些研究的初步結果也記錄在本書裡,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堪稱成果卓著。參加實驗的西藏修行者展現出高度的泰然、正向情緒、同理心、富感染力的隨和性情,這些都是西方科學家在實驗中不曾見過的。由於初步的結果相當成功,接下來將安排後續的會議在美國主要科技學府麻省理工學院舉行,屆時達賴喇嘛將與更多的科學家討論未來的研究方向。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次的科學實驗為中國與西藏文化裡悠久的靈修傳統提供了具體佐證。過去佛教高僧大師的教傳只能靠習佛者個人去體驗,現在科學終於提供了客觀的新證據。科學證明人類可以藉助老祖宗的方法對抗破壞性情緒,本書的主旨就是要探究這方面的運用與意義。 1)情緒解析專家 艾克曼是舊金山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臉部表情解讀專家,有過三十多年的世界級研究經驗。他獨自學會控制臉上的八十多根肌肉,藉以精確分析及記錄特定情緒下的肌肉運動,也因此他可以從一個人的臉上看出快速的情緒變化,甚至還把這套技巧教導給情報局等政府機構。下面這段軼事很能說明艾克曼的專業。 在十二月初一個異常溫暖的日子,我和艾克曼正要去哈佛神學院的比較宗教中心開會,一路上我的心思泰半想著待會兒要主持的會議,同時卻漸漸被艾克曼的談話吸引。這位全世界研究臉部情緒表情的第一把交椅告訴我,他準備了一捲一小時的錄影帶,任何人看了以後都可以學會辨識最細微的憤怒、恐懼或任何情緒表現,即使這些表情只是在臉上停留二十五分之一秒。我聽了不只覺得有趣,而是著迷又興奮。 我們快要到達會議室前,艾克曼突然有些離題地談起他正在寫的一本書。我不是沒有興趣,但是覺得時間有些緊迫,當時我寧可他把握剩餘的一、兩分鐘多談他的錄影帶,因此有一瞬間我心裡有些煩躁,但是我確信自己並未表現出來。然而他卻很自然地說出下面這個結論,「舉例來說,如果某人接受過我的錄影帶訓練,就會發現此刻的你對我有些不耐煩。」 這是一個小小的奇蹟;我那一瞬間的不耐是如何被他察知的?艾克曼並未透露他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只是把話題又轉回錄影帶,談他如何訓練警察培養同理心。他的談話恰好在會議開始前結束。這就是艾克曼了不起的地方:他不會讀心術,但無疑是一位超凡的情緒解析專家。 檢視被忽略的線索 艾克曼的學術生涯早在十五歲就開始了,當時他逃離新澤西州不正常的家,在芝加哥大學找到了避風港,該大學有個接受沒有中學學歷但聰明的學生的特別專案。這個轉變拯救了他,他從無謂的叛逆少年轉向學術上的挑戰,其中一項挑戰便是因為迷上佛洛依德而決定成為心理治療專家。 艾克曼後來繼續到艾德菲(Adelphi)大學研讀臨床心理學,那是當時少數專注臨床醫療而非學術研究的研究所。他成為班上的黑馬,最後走向學術研究的路線,這項轉變的關鍵是,有一次他從單向的鏡子後面觀察心理治療的過程,他特別注意到語言之外的豐富訊息,例如語調、臉部表情和手勢等。 於是艾克曼開始投入一生的志業:檢視一向被忽略的線索。離開艾德菲大學後,他進入舊金山加大醫學院附屬精神病院蘭利波特療養院,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追隨魯許,他是當時少數出版過非語言行為論文的研究者。艾克曼在研究所畢業後立刻進入軍隊,成為新澤西迪克斯軍營龐大訓練基地的主要心理醫生。他的工作是心理治療而非研究,但是在那裡每八週流動一次的四萬名官兵,並沒有多少時間與意願去看心理醫生,倒是在研究方面艾克曼有了兩項初步的成就。 在第一項研究裡他發現了,若是讓新兵在受訓前三天擁有「自我淘汰權」,也就是聲明自己不適合軍中生活而退出,整體的退役比率並不會改變。換句話說,新兵不會刻意鑽這條漏洞逃避兵役,反而可避免真正不適合的士兵在後來的訓練中崩潰,而終究被送回家。結果迪克斯軍營的指揮官便據此改變了政策,讓新兵在開始受訓時有機會選擇離開。 接著他把注意力轉向軍中的監牢,裡面關的多半是逃兵。艾克曼研究發現,多數逃兵後來都自動回營,而且如果只處罰額外勤務,他們鮮少會再犯,但是被關進監牢的則有九○﹪會再逃。這項研究導致另一項政策轉彎,將逃兵的標準處罰改為額外的勤務。這兩項初步的成就讓艾克曼體會到,改變世界的方法不是心理治療而是研究。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