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08 19:10:42瀏覽339|回應0|推薦0 | |
外婆早年住在女兒家,每天早上燒香拜佛唸經,是她的早課。女兒上班後,她就準備作飯,生菜大多是媽媽或請人買回來,由她掌廚,燒幾樣簡單的家常菜。但媽媽每次都說她燒得菜不好吃,星期六日不上班時,就自己燒菜。我也覺得媽媽燒的菜比較好吃,但外婆燒煮得也沒有那麼難吃。外婆一怒之下,就回舅舅家,過了二三天飯來張口的日子,又會回來作掌廚。 外婆和媽媽不但為做菜爭執,也為吃篷萊米還是再萊米爭執,雞毛蒜皮吵個不停。大表姐來時,兩個人爭著說自己的道理。有一回,大表姐就買了一個新的大同電鍋的內鍋,說:「可以煮兩鍋飯,一鍋篷萊米,一鍋再萊米」。真是貼心。 外婆八十歲生日時,舅舅在新公園附近的中國之友社為她作生日。又過了二、三年,就被逼退休,不再在女兒家掌廚,到舅舅家去養老。 那時舅舅已搬到新店附近的宿舍,外婆的房間最靠近廚房,卻不能進廚房。因為舅舅家有位老佣人,不准任何人動他廚房裡的東西,吃什麼由他決定。 這對外婆來說極不習慣,雖然外婆做的菜被說不好吃,但卻合他自己的口味。她喜歡重油重鹽,爭取了半天,就為她每天另煎一個荷包蛋。 她的房間很小,只有單人床和一個桌子,也是堆滿了包袱。 她不喜歡現在的兒媳,與其生的五個孫子女也不親近,而前任已故媳婦生的三個孫子女都已結婚搬出去住了。 當她覺得受氣時,就去罵兒子,兒子不回嘴也不處理。 她有時負氣出走,坐著計程車到三個孫子女家,有時撲空,有時被安排送往另一個孫子女家。有次她找到媽媽的公司,央求門口的警衛說: 有時她無處可去,又無顏回家(因誇下海口,到我孫子家去住),就坐著計程車在台北市流浪,最後計程車司機把她送到警察局。 表哥說:老太太,我們賺錢很辛苦,計程車費很貴的啊。 令人心酸。 自己的親女兒,從小拉拔大的孫子女,為何不站在外婆這邊呢? 我對外婆也好不到那裡去,只會氣別人對外婆不好,卻沒想到自己也是自顧自的,沒有為她著想。可恥啊。 不懂做人技巧的外婆,雖然吃虧連連,但向來仍以忠直、熱心、正派、肯吃苦獲得起碼的肯定。 當他這些優點被打入冷宮,在自己兒子家裡做個吃閒飯的陌生人時,令他不能服氣。 有人說,老年人應該像賈母那樣,享享清福,不管兒孫的事。但賈母是被尊重的,被呵護的。而外婆卻被當成一個古怪、可笑、愛吵架的老太婆。 外婆的第一個媳婦是他選中的。他一看就喜歡,也是運氣好,並不負他所望。長得恬靜好看,個性平穩大方,最重要和外婆投緣。舅舅本來反對媒妁之言的婚姻,但相見之下,也欣然同意。但生了三個孩子後便過世了。 後來的媳婦有歷練愛交際,不是她理想的典型。而她在她兒媳眼中的份量大概也很有限。相處後惡感益增。 外婆是老實守舊的人,被搞急了就會罵人,口不擇言。他對兒子、女兒、孫兒、姐妹都是這樣,但這樣罵了媳婦,就種下了惡因。 他們一黟笑外婆:你女兒、孫子都不要你。 他們沉默了許久,還是告訴了她:「沒有你,我們一樣會長大。」 在一個轉換的時代裡,不被親情綁住是趨勢,但替代被綁住的又什麼呢? 舅舅家在市郊,住戶房屋的間距較大,但他家中的爭吵,鄰居還是時有所聞。 有一位鄰居的太太來勸外婆信基督教,告訴外婆,只要信教,親人就會對她比較好。 外婆就跟著他去教會作禮拜。這位太太也向外婆的三位長孫和我母親表示友善,甚至會為外婆去理論,爭取公道。我母親他們本來很樂意有這麼一位衛護外婆的人,但不知什麼原因,不久都不理這位太太了,外婆也不去作禮拜了,反而破天荒的跟著兒媳去拜佛了。 但又不久,外婆的兒媳說,外婆會在背後偷偷的講他的壞話,破壞婆媳關係。家中又起爭吵,吵得更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