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8 20:15:29瀏覽440|回應0|推薦2 | |
◎前奏曲 下午五點多鐘,天黑濛濛一片,黃昏早已離開,室外空氣迴異機艙內的溫度,要冷了許多。似乎,過早的晚天,襲來冰涼冷風。 去哪兒啊?機場出境大廳外出口處的服務員問。 我頷首致意,說明酒店名稱。 服務員隨即對排班出租車司機高聲說,打浦路。 司機先生下車拎起我的行李往後車座放。我安坐後座,隨著揚長而走的出租車,一股腦地將風兒擺脫在後。 這是浦東機場,颳起晚風的黃昏,我來到上海。 …… 原定同一天抵達的西蒙,因事臨時改為晚一天到達上海。 我的焦慮(或者是因為思念的焦慮)將度過初來乍到的黑夜,在陌生天空下,緩慢沉睡、甦醒。 ◎人文上海 上海因區域不同,而有不同風貌;因文人在哪處居住,而帶給當處文學的想像。 距離三國時期創建的靜安寺不遠,走上南京西路直至常德路口左轉,便是張愛玲居住好幾年(1939-1948)的「常德公寓」。胡蘭成來公寓造訪張愛玲,卻吃了閉門羹;張愛玲將公寓生活寫成趣事文章,饗宴讀者。凡此種種,都表示了「常德公寓」對張愛玲迷的重要性。 我也愛讀張愛玲,早早跟西蒙說,一定要去看看張愛玲曾經住過的地方。 那日早晨,陽光出奇得大,赤金色揮灑成片,像煉金術士施了魔咒。不過,儘管如此,十度左右的低溫,還是使得我和西蒙不得不戴上口罩與手套禦寒。當然,口罩的另一用意,是抵擋經常存在,或者說無處不在的菸味,上海人們,彷彿極熱愛吞雲吐霧的逍遙,除了很少數的地方明文禁煙,其餘的大多數地方,經常得忍受二手煙,更遑論於街上了。如此,做為一座觀光的城市或者文明的城市,此點,上海還有待加強! 以上的二手煙是有感而發,還是說回張愛玲吧。 我停駐於「常德公寓」的對街,街上高聳的路樹,葉片光禿,卻別有意境,陽光於偌大縫隙遍灑而下,亮晶晶的,像一道道黃金沙河。我很愛看冬日光禿禿的枝幹散擱著幾片枯葉,蕭索的氣質憑添姿態,尤甚於熱浪似的夏天。我在此時早已按下數張「常德公寓」的外貌,遙想從前時候的張愛玲,在公寓裡寫下無數字的經典小說與文章。 和西蒙跨過對街,在公寓門口,我站在掛著「常德公寓」的牌匾旁,西蒙將「我們」拍入相機裡,好似有到此一遊的意味。公寓的玻璃門面於內貼著告示,「私人住宅,請勿入內。」,想必許是常有讀者來此朝聖,公寓為避免打擾,特此明文公告,謝絕參觀。 路過的人們,看著我與西蒙兩人在公寓門外徘徊,好奇的注視著,我哪管他人眼光,在腦海裡懷想著彼時的愛情,真實的張愛玲與胡蘭成,虛實的既美好帶著蒼涼手勢又世故的張愛玲式的小說愛情。 對於如我這種文學讀者來說,除了「看」張愛玲,當然還得「看看」魯迅。 這日,在酒店49樓用完早餐後,和西蒙搭計程車去虹口足球場附近的山陰路,魯迅故居在此,鄰近的四川北路便是魯迅紀念館與魯迅公園。 山陰路兩旁的建物,屬於上海老建築,紅色磚瓦砌出的屋,讓人感覺像走在老故事裡,恍惚了世代,分不清的歲月離愁。 魯迅故居就夾在巷弄裡的倒數第二間。 西蒙走進故居旁的屋,買了人民幣八塊錢一張的門票2張,隨即由解說員帶領我們進入魯迅生前寓所。 三層樓的老建築,解說員像是背書似的一層樓一層樓介紹著,屋裡的擺設簡單亦不失文人氛圍,臥房裡的時鐘,停擺在魯迅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刻。 屋內禁止拍照,解說員制式的介紹,我們身後還跟隨著穿制服的人員,亦步亦趨,說實在,我覺得不太盡興也不太「方便」,總感有個人一直跟著,感覺很怪。 匆匆地,沒幾分鐘光景,我們走出建物,穿制服的人鎖上一代大作家的居所,對我們說了聲外面可以拍照。我和西蒙在老建物的時間迴廊裡,短暫停留,其餘的留給影像記憶。 之後,我們轉去在四川北路的魯迅紀念館,它其實就在魯迅公園裡。 紀念館裡展示眾多魯迅的書籍、登載於報上的小說文章及手稿,另外還有一些生活照片、生平事蹟與紀念品。 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晃眼間,我們已走到另一邊的出口,「結束」了作家的一生。 ◎時髦上海新天地 很冷的午後,和西蒙擠在來自法國的百年麵包店《PAUL》附設的小小咖啡座,我們落座在僅餘的兩個位置。咖啡座的偌大玻璃窗面,映照窗外穿梭而過的男女,這裡是新天地,融合了海派文化與西方特色,演變成一個非常獨具一格的時尚風情。 新天地的建築令人響往,至少我個人非常喜歡。原來的這一區石庫門舊區,在特意地以「整舊如舊」的原則下改造,果然令人眼睛一亮,既東方又歐洲,在這裡隨便坐在哪處走在哪處,都能讓人懷想從前上海弄堂文化,卻又流連現代感十足的氣氛裡。 是呀,現代感十足。 窗外行經而過的男女,穿著時髦,說英文的華人不比說中文的華人少,甚至有更多的西方人,自我們眼前經過,無論中外都來探索這一方仿若巴黎的新天地。 吃完了披薩喝完了咖啡,走出《PAUL》,街道兩旁正抓住最後一瞬華美就快褪去的樹,仍舊帶著風華向過往的人招手,我們穿梭於弄堂間,走進一家又走出一家,各種特色的店,無論東西方品牌,總會帶著上海氣味,嗯,這是魅力所在啊。 這一世紀,東西方的結合,彷彿是時尚王道。 室外溫度冷涼得讓人直打哆嗦,我忍不住躲在西蒙背後遮風,卻又探出半個身體,將鏡頭焦距對準,拍下一張張弄堂風情。 再度經過《STARBUCKS》時,我對西蒙說,剛剛真應該進去喝杯咖啡,坐在弄堂裡的《STARBUCKS》喝咖啡,應該與在台北的《STARBUCKS》喝咖啡的樂趣很不一樣吧。 新天地裡的東西方高級餐廳很多,嗯,特別想說楊惠姍與張毅的《透明思考》餐廳,她濃濃中國風情地佇立在那兒,神秘高級,在新天地裡眾多高級餐廳裡,《透明思考》別具東方藝術性。 站在午後的風中,我瞇起雙眼,看天色蒼白的天空,意圖尋找下個方向。 ◎買在上海 那日拉開酒店房間窗簾,大片玻璃窗映照出高樓林立的城市風貌。白晝的上海,冷歸冷,陽光卻毫不吝嗇地遍灑而落,天,亮白得如宇宙盡頭一道強而有力的光,城市的活力,於焉在此。 上海有多處正在建設的地方,2010年的世博會將在此舉行,很多地方都看得到世博會的廣告訊息。 由於太赤目的光叫人受不了,我將整大面的窗簾拉上,趁著西蒙正與上海朋友通電話時,走進偌大浴室洗頭、漱洗。我想像,漫長的時間,正在漫長的過去,而不是轉眼間,以為還在這裡,實際上卻早已到了下個時刻。光陰的匆匆,真是只有匆匆可解釋嗎? 唉呀,旅行的時候可不能有時間焦慮,我對自己說。 沒多久後,和西蒙去了上海大劇院,本想可進去參觀,但就這麼恰巧,我們去的時間沒有開放。然後我們走進劇院售票處旁的影音廣場。冷悽悽的上午,影音廣場播放著說實在令我倒退好幾步的不知哪個年代的過時歌曲,得解釋一下,過往年代的歌曲,有太多經典,即使歷經歲月,仍然可以不朽。但,此影音廣場播放的歌曲,我真的沒有不朽之感。 此處販售的CD非常便宜,與台北的價格相較,我頓時覺得和西蒙走入了寶山。 觀看CD背面的出版出處,都是華納、環球、新力哥倫比亞等等提供版權,所以……應該不是盜版品吧,況且是上海大劇院裡附設的影音販賣處。總之,走出時,兩人手上多了一大袋CD,要不是西洋音樂在此所佔比例不多,不然大概不只一大袋而已。 我觸摸袋裡的QUEEN、ELTON JOHN、GREEN DAY、CHICAGO……等等,我的天啊,真好。 之後,我們去了距離劇院不遠的福州路上,有著紅磚外牆的外文書店。西蒙在藝術書區流連,我則在喜愛的文學小說區徘徊。恰好有一區的文學小說有非常好的折扣,便在此區抱了一堆書裝袋結帳。走出外文書店,天色依然燦亮,古味盎然的福州路人來人往,我勾著西蒙的手,穿越人潮,走入恍恍惚惚的,街道的那一頭…… 又日,來到所謂的「豫園商城」,感受老上海脈動。不過,很多人都會去的「豫園」,卻是沒去,下次吧。 走在上海老街,彷彿時光倒流,兩旁的商店多是販售中國古典的東西,也有些少數民族的攤子,別有一番歷史況味。 不過題外話一章,走在街上時,不斷有人靠近問,買包包嗎?這意思很明顯,若要的話,便帶著去挑,想當然爾是為數眾多的名牌包包仿冒品。呃,當然是拒絕了。 老街上的東西,須要精細的眼,有些東西並不精緻,對於追求細緻的我來說,很難挑起慾望。當然,這裡的風情有特有的古味,無法拿來與鄰近的「外灘」或者「新天地」的歐華風格做比較。 在又拒絕了一位詢問「買包包否」的女士後,我們走進一家藍印花布的店「丁娘子土布庄」,後來知道這是上海藍印花布名店之ㄧ。店裡的女士說,花布印染(染料為全天然不添加化學成分)與裁縫,皆是手做,真真正正是純手工。 我在這家店留連了很久,挑選多款成品,當禮物送人或者自用都不錯。西蒙問我,要不要選塊布料訂作服飾,我想想,可以買塊布做收藏,但整塊藍印花布穿在身上,不太是我的風格。 午後陽光不見了,天色變得蒼白,風稍稍大,在路口坐上計程車,去了昔日舊名為「霞飛路」的「淮海路」。 淮海路也許曾經是法國租界(當時為霞飛路),感覺滿西方的,不過到底是中國地方,無論怎麼西化,也總有東方影像,中西融合除了國際化之外,在某些角落也一定帶有外國人不懂或者著迷的中國氛圍。其實,上海處處給我此種感覺。 我不是個喜愛逛街瞎拼的人,不太去逛百貨公司什麼的,除非有必需買的東西。淮海中路上精品百貨皆有,沒什麼了不得的,倒是有頗喜愛的西班牙品牌ZARA,這品牌在台灣不知是何原因一直沒被引進,要買大概只能透過網路,或者出國時購買。所以,ZARA成了唯二踏進的時尚感十足的服裝店,至於買了什麼,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衣服。 另一家唯二的服裝店,也是台灣沒有的,來自瑞典的H&M。此品牌總是話題不斷,除了邀請知名品牌設計師與明星合作之外,也跨足家居系列,試圖擴大事業版圖。H&M店裡人潮眾多,未免鼻子過敏,沒幾分鐘時間,便拉著只要進店逛街便看起來很無聊的西蒙匆匆走出。 夜很快暗下,風強烈地颳著,我們站在恰巧經過的「國泰電影院」,看見電影「梅蘭芳」的大海報,本想進去看場電影,卻又覺得累,西蒙便說,吃飯去吧,不遠處的「全聚德」,是這個風大夜晚的休憩處。上海的吃,留待下篇再說吧。 ◎吃在上海 上海菜迷人的地方恐怕在於餐館櫥櫃裡的冷盤小菜,我個人這麼認為。 於台北時,上海菜式便是經常的選擇。 來到上海,不免得吃吃櫥櫃裡的精華,即使上海吃食華洋皆有,普通高級任君選擇。 那日午後漫步淮海中路,正停駐於馬路邊時,瞧見對街的「滄浪亭」,和西蒙過街走近一看,門口的一只煎鍋,正煎著三鮮豆皮,所謂三鮮豆皮是,裁成方形的腐皮裡包裹著米飯(不知是否是糯米),飯裡有香菇、肉末、蝦米等等。然後以類似煎鍋貼的方法煎之,焦黃鮮香,和西蒙進入店內點了一份共享,味道挺好。我們另外又點了放在櫃子裡的小菜,蔥烤鯽魚、烤麩……等等(點點點是因為忘了還吃了什麼)。店裡陸續進來許多客人,大都是點食下午三點才出爐的三鮮豆皮。這個接近黃昏的午後,冷颼颼的氣候,人們躲進裝潢樸素的店裡,吃著三鮮豆皮,博取一些溫暖氣氛。我的注意力倒是放在接近門口的玻璃面上寫的幾個大字,上面書寫著,春天:刀魚汁麵;夏天:三蝦麵;秋天:蝦蟹麵;冬天:羊肉麵。我幽幽然看著玻璃面板上的書寫,對西蒙說真想吃夏天的三蝦麵,奈何如今是深邃蕭瑟的冬日,只賣不感興趣的羊肉麵啊。不禁感到,「滄浪亭」真是四季分明,吃麵也得等一年,你得受到青睞,才有恰巧的時機吃到想吃的麵食。西蒙見我對「麵」懷抱遺憾,拿出他過去記者時代的實際心態對我說,就是一碗麵吧,明年夏天來吃就是,哪來這麼多遺憾。 是啊,哪來這麼多遺憾,我心底取笑自己同時,亦想,到了夏日,誰曉得那時的景況? 哟,想太多了。 上海氣溫低,刺骨冷風襲來時,吳江路上的「小楊生煎包」小小店面擠滿了人,是冬日裡的溫暖所在。和西蒙站在店門邊吃了起來,香熱湯汁流下,眼前升起的霧氣,平息了因冷空氣帶來的寒顫。吳江路是條老街,街上販賣許多小吃,有類似夜市的氛圍。我想著,也許煎包不若想像中美味,但在冷涼時節,光望著熱騰騰冒著煙氣的包子,怎樣都能令人折服。 北京烤鴨,應當算是聞名的中國菜之ㄧ,「全聚德」等於是北京烤鴨的代名詞。這日和西蒙來到淮海中路的「全聚德」,食客眾多的店裡,吵雜人聲中瀰漫菜餚香氣,烤鴨則是每桌必點佳餚。師傅在桌邊俐落的片下鴨肉,我們用餅包著鴨肉、蔥及甜麵醬吃,鴨皮酥脆,鴨肉嫩,其實挺好吃的。剩下的鴨骨架,則送回廚房製作成湯,所謂的烤鴨二吃吧。 其實來到上海,不只吃純粹中式菜餚,許多異國佳餚也吃得到,高檔餐廳裡的美味也很多,就視個人做何選擇。 ◎還未結束的尾聲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上海儼然已是國際級的大都市,足夠吸引旅人前來探索。比如聚集藝術家、多所藝術鋪子的康泰路、福州路上的書店、大作家故居、美術館、博物館……奢華庶民皆有的佳餚。東西風情具備的城市,旅人們總不會就此結束,那將只是開始,還未分說的,便留給下一次的駐足。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