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文字帶著去旅行
2017/02/23 15:50:54瀏覽771|回應0|推薦46

參賽學校:台中市立忠明高中 二年 三班 

參賽學生:Amy

參賽標題:讓文字帶著去旅行

書籍ISBN:9789865824471

中文書名:旅行與讀書

書籍作者:詹宏志

出版單位:新經典文化

出版年月:2015年10月26日 版次:初版

相關書訊:

讀書和旅行是作者詹宏志先生的兩大志趣,

他常帶著幾本關於旅行的書籍尋訪書中所描述關於當地的精采體驗,

或者是一本書啟發他展開旅程。

在幾個篇章中闡述幾趟旅程的經驗,

其中包含了因為相信書中描述而促成驚險萬分的瑞士之旅、

第一次到印度旅遊的驚奇、在非洲草原戲劇性的奇緣,

還有發生爆炸後的峇里島特殊體驗……。

書中內有作者本身獨有詹氏風格,雖然作者自謙是長者喋喋不休的紀行,

卻展現了熟悉旅行敘事與作者豐富的知識經驗。

內容摘錄:

那麼多知識的花絮,在一起的時候,以為是自己的,可是分開了,

卻總是散落誠一撮一撮,連不成一線。(P.11)

他別過頭,慢慢閉上眼,調節一下呼吸,微啟雙唇,

唇上的髭鬚也微微跟著震動,

然後他輕聲朗誦起來:契契切切,磬磬琮琮,叮叮咚咚…。(P.77、P.78)

自然大地的巨大尺幅讓你心情既開朗又悲傷,

開朗是因為領悟到塵世之上其實無事值得爭執,

悲傷是因為意識到個人存在的微不足道與蚍蜉人生的短暫局促。(P.237)

往冰河下方俯看,白岩巨流有一種滾滾向下的姿勢,細看又彷彿是凍結不動的,

蜿蜒迤邐,直到遠方,遠處也不可見。(P.254)

我的觀點:

起初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簡潔的封面設計,以及它的名稱《旅行與讀書》。

我可以很坦誠地表示,自己並不覺得旅行與讀書之間有什麼特殊關聯,

僅僅是可以在搭乘交通工具時消磨時間的伴侶之一。

對於還生活在舒適家鄉從沒有出去過、井底之蛙的我,

通常出外只有短短一、兩天甚至半天。

所以覺得自己可能無法融入書中字句、感受這本書的精彩。

當我翻開目錄時,每個單元都深深的吸引我、不斷地挑逗我心底的好奇。

細細閱讀著,我在作者流暢的文句裡翻滾,沒有任何壓力地,

我像是傾聽一個人的故事,很輕鬆地被拉入這些有趣的經驗裡。

似乎自己也參與著這些旅程。

頓時我隱約能聞到、品嘗到、甚至感受到內容的描述,

彷彿那些事物是歷歷在眼前放映著。

雖然有時被一些頑皮出現的外語打斷的困擾,卻又勾起了部分求知的慾望。

我很佩服作者可以在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做一些大膽而且有些瘋狂的事。

像是一時讀到旅行指南裡描述少女峰區域鄰近山谷與溪流的景色,

而一時興起,毫無準備的登山前行。雖然我覺得有點衝動,但細細一想,

卻有像古人一般隨意而行的豁達心境。

字裡行間生動地把攀過一面面雪壁的驚險情形隔過紙張傳達到我的心坎裡,

我的心也跟著顫慄,呼吸一緊,好像我也正在這高山野嶺中跋涉。

當安全度過時,我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旅行中不乏美食,而在這本書裡對食物的描述十分精湛,

作者常常從書中尋找道地菜餚,可見作者對「吃」也是十分的熱忱。

循著作者筆下刻畫的一道道佳餚,使我有一種親身品嘗的幻覺,

常常看到一半,口腔像破洞的潛艇般源源地湧入海水,

唾液不知不覺的增加,迫使我暫時闔上書本,到廚房裡覓食,以滿足莫名而來的空虛。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擁有轉承起合的鰻魚飯以及峇里島的香料美食。

描摹美食的字字句句像是輕羽悄悄撩撥我全身上下的肌膚,恨不得親臨品嘗。

使我更加堅定地認為美食也是旅行的精髓。

而在旅行中出現的大大小小事有時也帶著啟發,在這些經驗中上了一堂課。

作者從非洲草原中的生態裡發現自己如同觀劇一般,

被動的被引領去瀏覽一齣齣草叢裡的生命戲碼。

還有阿拉斯加之行泛舟後所學到黃金事物難久留人生真相。

及感悟到發生重大爆炸後的峇里島度假天堂人煙罕至蕭條情況,

充滿著當地人的無奈,卻也無形中帶來寧靜。

看著看著,我似乎能漸漸理解作者旅行的真諦,

以往的經驗感覺似乎太平淡,緊湊行程加上舟車勞頓,

一步一步走著早已規畫好的行程,沒有一點驚奇意外,以及缺乏對當地的交流。

作者曾表達旅人會和旅行地有一個地方的記憶連結,

就相似於《小王子》建立「訓養關係」,讓旅人有想再回到那個地方的情愫。

激發我旅行的想像,很希望將來我也能體會到這樣的情感。

『通過旅行,可以短暫地變成一個異鄉人,

等你回到家鄉,你也帶著異鄉的眼睛回來,變得比原來的自己更加廣闊更富裕。』

這是在封底作者寫的一番話,這句話繚繞在我的腦海中,

我心底由然產生一種想拋開身邊一切事物,帶著這本書親自兌現這些經驗。

 討論議題:

你想要帶哪一本書與你一起旅行而當到達了一處旅行希望自己可以從旅行地帶回什麼?

( 知識學習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9556623&aid=9289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