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公平和透明 ,並需要更多的人權尊重和平等對話
2023/10/19 19:23:36瀏覽11|回應0|推薦0

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公辦都更、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

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自辦都更大小事:流程、優勢、條件、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

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

關鍵要素一:公平性
首先,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公正的過程,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都能受益,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且提供適當的賠償。

關鍵要素二:透明度
其次,透明度是關鍵,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詳細的資訊,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

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
自辦都更的召集人,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協助,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如上述居民的人權、整體規劃的公平、公正、透明度未被重視,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

#廖福特 #人權博士 #民進黨 #都更 #中央研究院 #基泰 #人權 #臺北市 #蔣萬安 #都市更新 #政府 #合建 #合作興建意向書 #地主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id=100001053941127

第一封陳情書:

第二封陳情書:

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社區更好的事,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

 

有人說,“沒有誰能折磨一個人,除了他自己。”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煩惱,都來源于心中的計較。 越計較得失,你就越痛苦,越計較真相,你就活得越迷茫。 很多人都聽過那句“難得糊涂”,卻從未真正明白過,糊涂的奧義。 從前有個貧苦的漁夫,偶然間,從一個大蚌中獲得了一顆碩大而通透的珍珠。 然而,他并沒有想象中開心。 因為他發現,在那顆珍珠上有一個小小的黑斑點。 “只要把這個小斑點去掉,那它肯定能成為世間最美的珍珠。” 但他嘗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法洗掉珍珠上的斑點。最后,他猶豫再三開始打磨珍珠的表面,隨著珍珠表層被破壞,斑點肉眼可見地淡了一點。 于是,他開始無休止地打磨珍珠。 想必結果你也猜到了,最后斑點消失了,但同時珍珠也不復存在了。 當漁夫只注意到珍珠身上的斑點時,就忽略掉珍珠本身的光芒。 很多人覺得漁夫蠢,殊不知,我們在很多時候也成了那個“眼里只有斑點”的漁夫。 不知道你有沒有相似的體驗:當你只著眼于生活中的煩惱時,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背叛你。 但其實,只要你往其他地方看一看,就能發現很多美好的事物,初生的朝陽,路邊冒著熱氣的早餐攤,迎風歌唱的小鳥,欣欣向榮的花朵…… 當你開始發現美好,世界的美好都會與你環環相扣。 俗話說得好: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計較得到的,費力爭取的,可能本就不屬于你。 大江東去,綠水東流,緣來則來,無法抗拒;緣去即去,難以挽留。 所以,只有萬物順遂,才會順心,萬事如法,才會如愿。 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人生之苦,苦在執著,很多時候,無謂的堅持,除了把人撞得頭破血流,別無他用。 要明白:當一條路即將走到盡頭,你得學會轉彎。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連續遭受生活暴擊的年輕人,帶著一把斧子,獨自走到了湖畔,開始了隱居生活。 在這之前,他諸事不順。 他在湖邊建了一個小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起初,夜幕降臨,巨大的孤寂感將他深深籠罩,他急切地渴望尋找一位鄰居。 但當他試圖沉下心來,融入環境,聆聽風的嘆息,樹的呢喃之后,他恍然大悟: 人和自然之間,也存在一種深深的羈絆,而這種羈絆足以讓我們以之為鄰。 于是他放下了找鄰居的渴望,詩意地棲身于湖畔,也逐漸放下了心中的執念。 以前無法獲得賞識的痛苦,反倒讓他獲得了動力;雖然無法獲得所謂的公職,但也因此有時間和大自然獨處;至于失去的愛情,再怎么懷念,也必須“相忘于江湖”了。 幾十年后他的這本生活游記,震驚了世界文壇。 生活中沒人能萬事勝意,苦難和得不到才是常態。 但決定人生高度的,往往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放下了什么。 一味執著于得不到的東西,往往會讓你沉溺于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只有學會放下,才能得到解脫。 只有看淡榮辱,生命才會不再慌張;只有看淡得失,生活才能自在從容。 選擇放下,不是為了原諒別人,只是為了放過自己。 世事難料,人心復雜,很多事,不是你想,就能做到的,很多人,不是你想要,就能留住的。 后半生,看淡人走茶涼,享受世事無常。 人生一世,總有難以解開的心結,與其苦苦執拗,不如瀟灑放下,是你的東西,不用爭,不用搶,命里注定你會得到。 不是你的,即便你費盡心思,苦心鉆營,也會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與其抓住,不如放下。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得不到,也見不到的人,朝思暮想,輾轉反側,但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你聲嘶力竭地爭取,用眼淚和不舍,終究還是留不住一個已經變心的人。 人生這場旅途,太漫長了,沒有人可以一直陪你走到最后,但你也要相信: 所有的失去,都是上天安排,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該走的留不住,該來的擋不住。 網絡上有個提問:“與人交往最好的態度是什么?”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做好自己,親疏隨緣。” >>>更多美文:人生哲理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流傳了數百年的民謠,似乎要告訴華夏兒女一段什么樣的傳說和故事呢…… 據載,元末戰亂創傷還未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遭難深重,幾乎成無人之地。然而,當時山西卻是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相對安定,加之大量難民流入,使山西成為人口稠密地區。明朝的皇帝老爺們,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間,組織發動了多次向無人之地大規模的移民活動。而山西洪洞縣作為當時晉南人口最多的縣,傳說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悲慘的移民遷徙一幕,就發生在這里。 據傳,明時洪洞城北賈村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大漢槐。汾河灘上老鴰在樹上構窩筑巢,甚為壯觀。移民大遷徙就在大槐樹下匯集轉遷。官兵們采取欺騙和野蠻的手段,強制把移民們集中在大槐樹下,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移民反綁,用繩子聯接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甚至還用刀在每個移民小趾甲上切刀作為印記。據說,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兩瓣。 “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就是這種慘景寫照。據傳,逼迫山西移民時,時值寒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悲鳴,老鴉窩顯得非常醒目。移民們凝眸古老的大槐樹,聽著棲息在大槐樹上的老鴉不斷發出悲鳴,潸然淚下,一步一回頭,不忍離去,最終只能遠遠地望見大槐樹上的老鴰窩。這樣,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志。在長途跋涉的押解途中,常有移民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我要解手小便。”時間長了,這種口頭請求,就簡化為“老爺我解手”。以至后來,今天“解手”便成了“小便”代名詞了。 這是華夏兒女一段揮之不去的充滿血淚、仇恨的悲壯故事。 古人詩云:煙花三月下揚州。去年的煙花三月,我沒有南下揚州,而是慕名來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 這里1984年已建成了規模不小的大槐樹旅游區。旅游區大門口一個龐然大物——人造的大槐樹根雕巍峨矗立,大門上“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八個大字赫然醒目,旁邊豎有“明代移民遺址”石碑。現已建好的一期工程看,園區建設可分三區:祭祖活動區、名勝古跡區和風景旅游區。園區的根雕大門、洪崖古洞、祭祖堂、望鄉閣、溯源閣、蓮花塘、蓮馨橋、同源渠和思源潭等人造景點,還不乏莊重典雅,錯落有致,獨具匠心。 走出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區,總感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我在想,遷徙自由、居住自由應該是人的與生俱有的權利,人為地強制和破壞,只能給我們的民族、社會、同胞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和罪孽。我以為,發生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封建社會,卻用2700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的野蠻方式,強制移民大遷徙,不管皇帝老爺們出于什么動機和背景,也不管有什么緣由和效果,都應遭到國人的鞭笞和詛咒。 面對“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我突發奇想:能否把“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改為:“洪洞大槐樹悲情園”、“大槐樹移民紀念堂”或“大槐樹移民傷心地”。全世界華人都知道:我們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人們在大槐樹下一游,恐怕還是為了寄托和釋懷一種緬懷先輩、珍愛生命、珍惜今天的哀思和情愫吧!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忙年,最忙的要數女人們。無論饅頭還是年糕,無論煎餅還是窩窩頭,在舊年月的農民那里,原料都不是面粉,而是未經粉碎的原糧。把麥子變成饅頭,把黍子或稷子變成年糕,把地瓜干變成煎餅,需要主內的婦女們從碾米、磨面開始。 那年月,碾棚和磨棚是最熱鬧的,晝夜人聲不斷。有人在推磨或推碾,有人在排隊挨號。為了準備過年那幾天的食物,要推多少碾磨呢?如果算總賬,大概要沿磨道走上幾天幾夜,折合幾百里路程。可是,女人們沒人喊累。她們感嘆的不是“累”,而是“愁”;為無米之炊犯愁:要什么沒什么——過年卻容不得沒什么。 當然,要什么沒什么,照樣可以過年。我們那一帶,有這樣一個傳說:某家過年時的確什么也沒有,女主人打掃壇子里最后一把米,熬了三碗粥,大年夜就用這三碗粥敬神。一炷香燒完,主人到院子里續香,卻嚇了一跳:三個盛粥的碗都被反扣在供桌上。這可把主人嚇壞了——是因供粥而惹得天神動怒嗎?于是,夫妻二人趕緊跪下磕頭,然后把碗反過來。結果又是一驚:每個碗底下都扣著一個大元寶。原來,有三個大盜乘年夜作案,又餓又累,就想找戶人家尋吃的。他們知道,大年夜吃的東西容易尋,因為家家戶戶院子里都擺供。可是,三個大盜實在不走運,偏偏進了這一家。他們只好喝掉了供桌上的粥,離開之際,每人留下了一錠銀子……盜亦有道,故鄉多有這樣的故事。 可是,窮到那種地步的人是很少的。只要沒到那種地步,人們就想做得好一點。沒有魚和肉,沒有雞或鴨,沒有足夠的白面,神靈也許好應付,客人來了怎么辦?那年頭,真是難倒了巧婦。魚、肉不夠怎么辦?就要算計著用,把魚、肉或煮或炸,無論幾斤幾兩,都要做到最后一天的來客桌上仍然有魚有肉。饅頭也是這樣,白面饅頭只給客人吃,一家人躲在偏房吃煎餅。有人甚至發明了一種饅頭:表面看與別的饅頭沒什么兩樣,里面包的卻是粗糧。那是給陪客的人準備的。女人們為了蒸這種饅頭,要多費許多功夫。 同時還要忙穿的。過年了,本應是“男女老少,新衣新帽”。就是窮人家,過年也不能一身破舊。楊白勞還給女兒買一根紅頭繩呢!在我的少年時代,每年做新衣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家只賣給幾尺布。沒有新衣,舊衣服也要拆洗干凈。除夕晚上,母親們要把新的或干凈的衣服找出來,放在床頭,以備孩子們夜里起來,能以潔凈的形象出現在天地神靈面前,出現在眾人面前。 過年,最忙的是母親們。愿天下的母親們新年吉祥!尤其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母親們。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FFG15cEFE15VE



從基泰議題看都更的關鍵兩要素,公平和透明 ,並需要更多的人權尊重和平等對話
( 時事評論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66yjqnd48747&aid=17998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