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5 19:22:10瀏覽2276|回應2|推薦12 | |
題目: 作家之道、解密文學獎 主辦單位:國家文學館與誠品書局台南店 地點:誠品書局台南店 時間: 內容 (一)、作家之道的兩種模式。(只要能專職寫作,模式有無數種) 1、作家之道這四個字,總讓我想起電影《無間道》,無間道引用涅盤經上關於無間地獄的話語來隱喻,「阿者言無,鼻者名間。為無時間,為無空間,為無量受業報之界,無時間。」 事實上作家之道還真像無間道,彷如陷入無間地獄之苦,葉老所說在台灣當作家像是個天譴,十分辛苦,他常笑我說,漢辰你走錯路了。 所以無論是參加文學獎或者只是單純寫作,都要有走入無間道的醒悟。 2、一種是透過文學獎,這種方法在兩大報文學獎最風行時極為普通,得到兩大報文學獎,就是成為作家的護照。 3、如今這個年代,作家可以不用透過文學獎,直接找出版社,由業者主動包裝創作者。但目前文學獎愈來愈多,得三大報文學獎,還是要首獎得主,最多也只能獲得伴隨首獎榮譽而來的一本小說集出版,如果不努力、不繼續寫,作家之道遙遙無期。 (二)、文學獎的演變 ★國內每年近百個各種大大小小的文學獎,今年已有近100個文學獎。 1、兩大報文學獎的權威時期:得獎即為作家。 2、地方文學獎的興起:地方文學獎的游牧個性,全國文學 獎移動到地方文學獎的現象。 地方各縣市文化局舉辦的文學獎屏東縣大武山文學獎、南投玉山文學獎、鳳邑文學獎、新竹市竹塹文學獎、新竹縣吳濁流文藝獎、苗栗縣夢花文學獎、台南市府城文學獎、台北縣文學獎、台中市大墩文學獎、彰化縣礦溪文學獎、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澎湖縣菊島文學獎。花蓮文學獎、浯島文學獎。 部份文學獎沒有主題,有些徵文要有地方特色,像地方性的文學獎,不但限制當地民眾參加,還要有地域色彩(彰化縣、台中縣、台南縣、台南市有限制參與條件)。 3、林榮三文學獎、九歌200萬文學獎的崛起,50萬首獎、200萬首獎的魅力。 4、文學獎的次分眾化,類型性文學文學獎的興起 皇冠舉辦的的大眾小說獎,台東大學的兒童文學獎、倪匡科幻獎、溫世仁百萬武俠小說獎,還有不少宗教團體舉辦的文學獎,像教文學獎、人間福報文學獎、忠義文學獎。 5、國家級文學獎、創作補助專案的建立。 6、文學獎的獎金。 林榮三文學獎,一篇一萬多字的小說,首獎高達50萬元,一字50元 皇冠每兩年舉行大眾小說獎,首獎高達百萬元,溫世仁武俠也有百萬。 地方文學獎金首獎2-5萬元。 台北市高雄市文學獎首獎最高10萬元各縣市之最。 7、 文學獎的評審制度-地方、中央有別 目前各個文學獎的評審制度,可粗絡分為兩種,一種是全國性文學獎,由於參加者眾,這些文學獎都採取初審、複審、決審(有時初審、複審合一),各地文化局舉辦的地方文學獎則採取由單一評審從頭看到尾的制度,這兩種制度各有優缺點。 (三)、個人對文學獎的策略 -文學獎是手段不是目的,要達到發表自己作品甚至出書的目標,獎金獎座鼓勵自己。
★文學環境惡劣 在目前台灣文壇,一名熱愛文學創作的人,如果要以專業寫作為生,真的無法在現實生活討生存,沒幾個月之後包準飽死,尤其目前國內純文學出版社面臨空前滯銷的景況,被稱為純文學出版業的長冬,再也沒有人願意替新人出書,隱地所言,出一版3000本被退2000本,目前出版社只敢出1500本為一版,加上三大報的文學獎及副刊,不好得獎也不好刊登,只能循其各種管道,包括參加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學獎,還有各項文學補助計畫,以文學獎做為逼使自己創作的紅蘿蔔。 ★從地方文學獎寫起 我早在18歲就開始寫詩,上了大專後,在台北參加詩社並對外投稿,生平得的第一個文學獎,是參加台南鹽份地帶文藝營時,得了個新詩組第二名,那時並沒有特別的感覺,進入社會擔任地方記者後,也一直默默寫詩,覺得寫詩非常自然,不過記者工作忙碌,加上對自己不甚有信心,在這十多年期間,就偶而投投屏東大武山文學獎,幾乎年年參加,從新詩、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每個項目都得過獎。 ★從地方包圍中央 我在2002年,參加高雄市政府舉辦的全國黑暗之光文學獎時,以『黎明』短篇小說獲得小說金獎,那時認識了台灣文學大老葉石濤,深受其影響其鼓勵,直到2004年,看了聯合報副刊,知道聯副與台灣文學協會舉辦一個全國性短篇小說的競賽寶島文學獎,那年以王爺得了該獎的首獎,讓自己對文學創作稍微有了信心,那時得獎的感覺,讓自己真的相信,年輕時所做的文學大夢,終於有實現的一天,就算自己從35歲開始寫小說,到41歲放棄記者想專心寫作,文學大夢真的會從夢境變成真實景況,只不過,持續的文學創作,的確比得獎剎那間的喜悅,更加重要。 寫作是一條漫漫長路,有時得獎,像是滿天煙火,繽紛美麗但極其短暫,大部份時間,創作者都要迷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像盲人般地碰壁探索,在千萬雜亂中,企圖雕寫出一片壯美的文學天地。 ★把文學獎當成吊在眼前的紅蘿蔔 但是這個紅蘿蔔,不一定經常吞得到,有時吞太快還會哽在喉嚨,得失之間要有非常強大的心理後盾做調適,不然得了一個十多萬元的文學首獎之後,會出現所謂首獎症候群,讓你更在意是不是還能拿到下一個獎 ….,對於大部份文友來說,文學獎可真是又愛又恨,龐大的獎金真的是一種誘惑,但得不得獎,又沒辦法百分之一百掌握在自己手上,只得作品寫完,其餘命運就交給上帝。 ★文學獎得失的心理調適-首獎症候群 得獎只要高興幾個晚上就好了,「學獎最主要是激勵及肯定自己,做為日後文學創作的源動力,其他的部份,在你領完獎金,把獎座擺放在桌上某一個特定位置之後,這個文學獎已完其歷史使命,你還是要持續文學創作,不寫就無法有下一步更廣闊的文學路徑出來,國內每年上百個文學獎來來去去,但終究有許多人變成了文壇的慧星,一畫過天空就殞落了,再也看不到光茫,因此寫作及參與文學獎要有使命感、要繼續寫下去,才能發光發熱,千萬不要在意一時的成敗。 ★書寫及得獎策略 如果自己真的想走文學創作這條路,最好每年都要有參賽規畫,三大報文學獎是一定要的,不過,老實說三大報文學獎不好得,可以實施以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除了三大報之外,同等份量同等獎金的文學獎還是所在多有,其中文建會國家文學館辦的台灣文學獎、台北市政府舉辦的台北文學獎、高雄市政府舉辦的打狗文學獎,都可以嘗試,此外,國內文學獎已開始有次分眾、次分類傾向,像是皇冠辦的大眾文學獎、明日工作室及聯副辦的溫世仁百萬武俠文學獎、國科會辦的倪匡科幻獎,還有靈鷲山與聯副辦的宗教文學獎,都是很明顯的例子,多少也象微國內大眾文學的抬頭,至於純文學的中長篇小說比賽反而這幾年較少,以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為主,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要有宏觀的文學藍圖 文學獎還是在這個混沌世代裡,幫助自己往文學目標挪動的最好的動力,最主要還是幫助自己完成文學大夢,把自已往夢想向前推進一步。 個人文學大夢是希望有朝一日,本土作家可以創作一部代表台灣人形象及台灣命運的長篇小說,當然能不能完成,還是看自己造化,尤其在全球化資本化的時代,這個世界看似完全沒有分界,只能表達最強烈的本土色彩,才能在國際文壇占有一席之地,像今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小說家帕慕克,寫出《我的名字叫紅》,以中東地區的深紅色,代表國族最深沈的文化內涵,中國小說家賈平凹這兩年寫出《秦腔》,獲得第一屆華人紅樓夢長篇小說大獎,台灣作家如何發出自己的腔調,書寫出自己國族的文化顏色及意涵,那是一大使命,當然,遭到各種挫敗都會有的。 ★文學獎為鞭策自己創作的源動力 要把文學獎做為邁向自己設定文學標地的源動力,兩者互相結合互動,才能發揮文學獎最大的效力,要如何把自己的文學大夢與文學獎結合,不斷激勵自己,而不被未得獎的挫敗感擊敗,彷彿形成了一場永無止盡的戰鬥,我要覺得要設下近程中程長程的目標,參與文學獎的動力就來了,讓文學獎成為創作下去的永續動力,而不是只是一時的獎賞而已,那才是文學獎最大的目的 !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