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國反穆斯林情緒漸漲,族群對立加劇
2015/11/19 17:09:09瀏覽218|回應0|推薦0

周一,法國為襲擊事件遇難者默哀,全國沉積在悲傷的氣氛中。與此同時,巴黎的安全警備也在升級。

巴黎──11月的情況與1月不同。這個想法透過許多法國政治人物的言論和新聞媒體的報道傳達出來,而且多數民眾似乎也能夠理解。

與諷刺報紙《查理周報》(Charlie Hebdo)遭遇襲擊,各處共17人死亡後的反應不同,在周五導致129人死亡的襲擊事件之後,大眾並沒有發起與穆斯林站在同一邊的活動。沒有集會遊行,幾乎也沒有人呼籲,不要將信仰伊斯蘭教的人與鼓吹聖戰的人混為一談。

取而代之的是明顯的恐懼,甚至憤怒。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請求國會延長緊急狀態,並呼籲修改憲法,以對抗恐怖主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言而喻的:世俗的法國社會與該國穆斯林社群的關係一直都很複雜,但現在信任開始走向瓦解,甚至產生敵意。

法國政府正掙扎着找尋政治上的立足點,面對反移民的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所構成的威脅,這種轉變顯得更有吸引力。

由政府官員的談話可以看出,政府正在轉向右傾,像是呼籲對清真寺加強檢查、延長緊急狀態,甚至包括對寬泛地認定為可能對國家構成威脅的至少一萬人施加限制。法國總理曼紐爾‧瓦爾斯(Manuel Valls)周六稱,法國需要「消滅所有激進的伊瑪目」。

近年來,法國已經驅逐了一些伊瑪目,但攻擊並未停止。專家也指出,轉向激進的路徑,通常是監獄和敘利亞的戰場,而不是清真寺。同時,一些冷酷的情緒漸漸浮現,周末時一些清真寺遭到破壞、在哀悼的人群中也摻雜着非穆斯林與穆斯林之間的對罵。

法國穆斯林中間的憂慮情緒十分明顯。「我們已經感覺到了餘波,從那一瞬間就開始了,」17歲的拉特季婭‧席得(Latetia Syed)說,她周日與家人聚在巴塔克蘭(Bataclan)音樂廳附近,向遇難者致哀。周五有89人在該劇院遇難。「Facebook上湧現出大量宣稱要殺穆斯林的激烈語言。」

法國的伊瑪目「都非常擔心」,巴黎郊區的穆斯林協會聯盟主席哈桑‧法薩都(Hassen Farsadou)表示:「我們正設法應對此事。」

恐懼、猜忌無所不在。艾庫特‧卡薩若盧(Aykut Kasaroglu)在移民聚集的蒙特勒伊區(Montreuil)當店員,「我今天戴着頭盔來到健身房,」他說,「警察上前阻止我,要我把頭盔摘下來,好讓他們看到我的臉。人人都可疑。」

空蕩蕩的街上,人人眉頭緊蹙、下巴僵硬,大眾抑鬱的心情急速上升。先前法國政治圈裡有深刻的分界,像是左派、右派或極右派,但談到如何應對恐怖分子的威脅,甚至如何面對法國龐大的穆斯林社群,這些分野逐漸模糊。

「我們知道,而且說來也殘忍,周五是法國人殺害了法國人,」奧朗德總統周一在極少召開的國會兩院緊急聯席會議上表示。「他們是在我們的土地上生活的個人,從一些違法行為走向激進,繼而從事恐怖主義罪犯。」

談論法國「內部敵人」的類似措辭,最近在左派中激起了一番論戰,但奧朗德此次的談話得到了各方贊同,民眾還緊接着唱了國歌,連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也罕有地表達了稱讚。

開始認同勒龐的新受眾「一定會增加」,法國與穆斯林關係方面的重要專家貝爾納‧戈達爾(Bernard Godard)說。戈達爾曾是法國內政部官員。

戈達爾認為,過去秘而不宣的反穆斯林情節可能會不再低調。周日時緊張關係提升,因為有名法國男子靠近一群戴着頭巾的穆斯林婦女,她們正在為巴塔克蘭劇院的遇難者默哀。這名法國男子開始大罵,《古蘭經》是極端分子思想的源頭。

其中一名戴着藍色頭巾的女士阿比巴‧翠貝可(Abiba Trabacke)說:「《古蘭經》說沒人能奪去別人的生命」。她將殺手比做納粹,並補充道,「他們跟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那名男子堅持己見,周圍的幾名婦女開始啜泣,其中一名說,「我們呼籲的是和平與愛」。

「閉嘴!」一名旁觀者對他們大喊,「現在還不是來這招的時候。」

翠貝可轉向越來越龐大的人群。「你們看到我戴的頭巾了嗎?」她問道。「這是我的信仰;來自真主。」

權利倡導人士表示,問題在於,要想避免這一少數族裔中較為邊緣化的成員進一步感到疏離,並驅使他們成為激進派,政府對大多數遵紀守法的穆斯林限制權利的做法,能夠走多遠。

社會黨政府加緊對敘利亞的轟炸行動,也承諾加大國內的打擊力度,希望以此安撫高度不安的公眾。但專家表示政府的行動可能還不夠。

勒龐周一對奧朗德的批評可能比她非同尋常的讚揚更有深義。她說,總統沒能提到「打擊伊斯蘭主義」,也沒有提到「從地下室和郊區清除滋生出的犯罪,這是必不可少的行動」。在國民陣線的語彙里,勒龐所說的「郊區」和「犯罪」,時常是在暗指伊斯蘭教和穆斯林。

「人們可能會更加激進,在公眾輿論里可能存在這種嚴峻的風險,」戈達爾說。「人們現在可能會說,『不行,公共空間里不能再允許伊斯蘭教存在了。』」

翻譯:陳冠吟(實習)

本文内容版权归纽约时报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翻译。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01184jessica&aid=36100894